抗違

基本信息

【詞目】抗違
【拼音】kàng wéi
【釋義】抗拒,違背。
【示例】
魏劉劭《人物誌》:“夫拘抗違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
《明史·王紀傳》:“紀劾曄抗違詔書,沮格成命,皆不報。”
《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帝以兩臣爭言,遣兵部堂官及給事中各一人往諭,抗違不遵者治罪。”
《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既有這些因果,老孫也不敢抗違。但只是你收了玉兔兒,恐那國王不信,敢煩太陰君同眾仙妹將玉兔兒拿到那廂,對國王明證明證。”
明 張居正 《大婚禮成辭免加恩疏》:“仰維皇上,嘉禮備成,普天同慶,因而覃敷恩賚,首及閣臣,此明主逮下之仁,録勞彰勸之典也,臣敢固為抗違,以虛貺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孰知天違人願,致有殷洪、馬元抗違,今已授首。”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伍)奢念君父之命,不敢抗違,遂當殿寫書,略云:……”
《後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再蕭何抗違軍令 眾豪傑大悟前身 ”
《清聖祖實錄》第一百一十一卷:“爾等從前抗違之罪,全行赦免。仍從優敘錄。”
《澳夷善後事宜條議》第十一款:“……該夷目嚴行禁止,如敢抗違,許該保甲拿送,將本犯照違制律治罪,夷目分別失察、故縱定議。”
清 林則徐 《曉諭粵省士商軍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稿》:“倘仍執迷不悟,匿具不繳,則是玩法抗違,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一面嚴密搜拏。”
清 林則徐《札南澳鎮飭嚴辦東路販煙外國船隻》:“倘敢抗違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轟擊,或用火燒,務使創巨痛深,始免沓來踵至。”
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三十一回:“貝子允禟,差往西寧,擅自遣人往河州買草,踏看牧地,抗違軍法,橫行邊鄙。”
《欽定憲法大綱》:“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解散之時,即令國民重行選舉新議員,其被解散之舊員,即與齊民無異,倘有抗違,量其情節以相當之法律處治。 ”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告各友邦書》:“溯自滿洲入主,據無上之威權,施非理之抑勒,裁製民權,抗違公意,我中華民國之知識上、道德上、生計上種種之進步,坐是遲緩不前。”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況系軍務大事,倘有抗違不遵,定即嚴拏究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