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舊址

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舊址,簡稱抗大七分校,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

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舊址(簡稱抗大七分校)
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為培訓幹部和指揮員,於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創建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抗大總校下設12個分校,分布於全國各革命根據地。
1941年7月26日,中央軍委決定,將八路軍一二0師教導團和抗大總校一個大隊組建為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址初設山西省興縣李家灣,1943年4月26日,原晉綏陸軍中學奉中央指示由綏德遷入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城關一帶,重建抗大七分校。1943年5月遷駐華池縣東華池村。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是由抗大附屬陸軍中學、二分校附屬中學和三分校組建而成的。原七分校於1941年7月在晉西興縣李家灣成立,1943年2月奉命遷到合水縣,改稱陸軍中學;5月,中央決定恢復抗大七分校,陸軍中學編為該校第一大隊,校長彭紹輝、副校長俞楚傑,校部駐合水老城鎮。
1944年1月,晉冀魯豫邊區抗大三分校1100餘人,來到合水縣,編為該校第三大隊,駐紮在平定川。3月,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在校長彭紹輝率領下,從合水城關一帶先後進入東華池、豹子川、平定川。4月,校部、第一大隊和女生隊遷到東華池一帶。5月,晉察冀邊區抗大二分校附中師生1500多人在校長江隆基帶領下,輾轉來到合水,併入七分校,其中男學員編為該校第二大隊,女學員編為兩個女生隊,駐華池豹子川張岔。張啟龍奉中央軍委之命,擔任抗大七分校政委,方富生任教育長。至此,全校教職工800多人,學員達5200多人。
抗大七分校師生們,堅決回響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帶著黨中央交給的钁頭、槍桿子、筆桿子“三件寶”,在隴東深山老林開荒種地,練兵習武,學習文化,經受鍛鍊,爭做抗日救國有用人才。抗大七分校成立之初,沒糧食,學員們到合水太白、華池山莊背;沒運輸工具,學員們把被單和褲腳紮起來當口袋,沿葫蘆河爬山涉水,來回180多里山路,兩天背一趟;沒地方住,就索性依山架棚,露宿荒野,或住進廢棄窯洞。由於抗大七分校地處子午嶺一帶,山嶽連綿,森林蔥鬱,土地肥沃,非常利於墾荒。為不違農時,七分校的學員們一到達便開始墾荒種糧、挖窯洞。在開荒中,“獨臂將軍”彭紹輝為自己特製了一把钁頭,和大家一起勞動。當年秋天,新開荒地所種糧食和蔬菜喜獲豐收。
1944年又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生產自救運動。校部給各大隊下達的任務是每人開荒23畝,種菜一畝。而女生隊的主要任務則是紡線、織布、打毛衣、織手套和襪子等,解決學員們穿戴問題。椐統計,到1944年年底,全校共打出窯洞690孔,修建平房40多間;共開荒種地6萬多畝,生產糧食8600石,蔬菜280多萬斤,做到了糧食蔬菜自給有餘。此外,他們還大力發展養畜,開展各種工副業生產,每個隊都養牛十幾頭,豬幾十口,羊五六十隻,雞100多隻,並開辦木器廠、磚瓦廠、釀酒廠、粉坊、豆腐坊、磨坊、商店、郵局、照相館等,還在東華池街上為校部砌起了30孔石窯洞,修建了一座能容納2000餘人的大禮堂。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七分校完成了歷史使命,一大隊、二大隊分別奉命開赴晉冀魯豫、晉綏前線,投入解放戰爭,二大隊大部分學員回延安,被選送到機要、通訊、炮兵、醫務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或深造。抗大七分校在隴東合水、華池的三年間,按照中央軍委的要求和抗大總校的教育方針,組織學員一支鋼槍練軍事,一支鋼筆學文化,一把钁頭搞生產,摸爬滾打,刻苦努力,使他們個個成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學員中很多人後來成為我軍和地方的高級領導或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1947年春天,國民黨調集23萬兵力向陝甘寧邊區發動了重點進攻。邊區軍民主動撤離延安和所有縣城。隴東分區、三邊分區、關中分區與華池、慶城、環縣、曲子、合水、鎮原、志丹、黃陵、正寧、寧縣、定邊、靖邊等地的黨政領導機關,以及延安大學和邊區政府的一些機關單位轉移來到南梁鄉,避開鋒芒,繼續堅持鬥爭。胡喬木、江隆基領導的中央土改工作團,仍然在這裡開展深入的土地改革運動。
1947年5月下旬,安塞真武洞祝捷大會之後,彭德懷、習仲勛率領西北野戰軍,三路進軍,挺進隴東,發起了隴東戰役。5月30日,在悅樂、將台全殲國民黨騎兵第二旅第三團和駐將台之馬鴻賓部八十一師六十旅一七九團,生俘騎兵第二旅少將副旅長陳應泉、上校團長汪韜和馬鴻賓的上校團長馬奠邦以下1500餘人,繳獲戰馬394匹以及大批軍用物資,獲得了出師隴東的首戰大捷。至此,抗大七分校學員均離開了隴東。
抗大七分校在慶陽市合水縣東華池辦學三年,留存米、谷糧食7000多石,(折合150多萬斤),培養了5000多名軍事、政工幹部和國中級通訊、測繪、文藝、醫務等人才。抗大七分校校部舊址尚存,有石窯洞三排,東西兩側有土窯洞數排,1963年2月11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