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之忌

投鼠之忌,拼音為tóu shǔ zhī jì,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乾。同投鼠忌器。出自《漢書·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tóu shǔ zhī jì
【解釋】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乾。同“投鼠忌器”。
【近義詞】投鼠忌器
【用法】作賓語;用於處事。

典源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
「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不及大夫,以其離主上不遠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見君之几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臣雖或有過,刑戮之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令與眾庶同黥劓刖笞傌棄韍之法,然則堂不亡陛虖?被戮辱者不泰迫虖?廉恥不行,大臣無乃握重權,大官而有徒隸亡恥之心虖?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習也。」

釋義

典源譯文

里巷流行的諺語說:“要投擲東西打老鼠卻又顧忌損壞器物。”這是很好的比喻。因為老鼠距離器物近,人們尚且害怕損壞器物而不敢打,何況顯貴之臣距主上太近了呢!用廉恥節禮治理君子,所以有賜死而沒有殺戮侮辱。因此,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的罪行不加到大夫頭上,因為他們離主上不遠啊。禮規定不能計算拉國君坐的車的馬的年齡,踢踩馬的草料要受懲罰;看到國君的案桌拐杖就肅立,遇到國君的車馬就去到低處,進入正門就小步快走;國君的寵臣即使有人有了過錯,殺戮的罪行不加在他身上,這樣做是為了尊敬國君。這是為了使皇上預先避開對他不尊敬的事情,而用禮貌來鼓勵大臣保持節操。今天自王侯三公這些貴人起,都是天子所要敬重以禮相待的人,就是古代的天子稱作伯父、伯舅的人,而對他們與民眾同樣施用各種刑罰,那么殿堂不是失去台階了嗎?被殺戮侮辱的人不是太迫近天子嗎?廉恥不被推行,大臣豈不就會掌握過重的權力,大官不就會有囚徒的無恥之心了嗎?望夷宮這件事,秦二世被判處重刑,這是投鼠而不忌器造成的。

釋義

“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後遂用“投鼠之忌”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乾。同“投鼠忌器”。

運用示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則咎在小生。請少存投鼠之忌。”

故事

西漢時期,漢文帝提倡節儉,發展農業,減免賦稅,同時還在全國“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諫者”,賈誼上書漢文帝《論政事疏》,主張對待百姓與王公大臣在犯法時採取不同的懲罰方式,因為王公大臣是皇帝身邊人,投鼠忌器,以免傷害皇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