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之現代性

抒情之現代性

《抒情之現代性》一書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陳國球 / 王德威 編 。

出版信息

作者:陳國球/ 王德威 編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抒情傳統”論述與中國文學研究
出版年: 2014-9
頁數: 814
定價: 89
裝幀: 精裝
ISBN: 9787108050397

內容簡介

“五四”以來,許多學者都認為中國文學的一個核心精神就是抒情,而抒情傳統恰是對中國文學傳統的一個很好的概括。近年來,在一批海外重要學者的推動下,抒情傳統理論煥發生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台港等海外華文研究等許多領域共同關注的一個具有引導意義的理論話題。有鑒於此,兩位海外知名學者王德威和陳國球通力合作,編成此書,意在對抒情傳統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深刻的反思。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抒情傳統的系統總結。全書共分抒情中國、內向美典、歌詩言志、大道多歧、宇宙詩心、遠方聲音、仿佛有光、境界再生、理論演出、顛覆傳統、今之視昔凡十一輯,從大量文獻中精心輯錄了著名學者魯迅、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潛、沈從文、方東美、宗白華、陳世驤、高友工、普實克、宇文所安、葉嘉瑩、柯慶明、張淑香、蔡英俊、呂正惠、蕭馳、龔鵬程、鄭毓瑜、黃錦樹、陳國球、王德威等人的文章共23篇論文,時間上涵蓋“五四”到當下,地域上涵蓋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及新加坡、美國、歐洲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學者,他們中間既有抒情傳統理論的建立者,也有積極推動和發揚光大者,更有極力辯駁抒情傳統理論的反對者。經由此書,讀者可以比較全面地掌握抒情傳統這一重要理論的來龍去脈。

然而,本書最重要的價值是理論性的反思了各家學說的長短優劣。陳國球為每篇論文都撰寫了詳盡的導讀,指出每篇論文的寫作背景、核心觀點,分析每篇論文在整個抒情傳統理論建構中作用、價值和地位。所有導讀近10萬字,是非常細密的學術史梳理。導讀及王德威所撰總結性論文《“有情”的歷史》,將方便讀者更為深入地理解抒情傳統的脈絡。

作者簡介

陳國球 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講座教授。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等職。研究領域包括文學史理論、中國文學批評,以及香港文學。著有《鏡花水月:文學理論批評論文集》、《胡應麟詩論研究》、《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情迷家國》、《結構中國文學傳統》、《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抒情中國論》等。

王德威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當代小說二十家》、《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等。

目錄

引言/王德威
導論 “抒情”的傳統/陳國球
第一輯 抒情中國
導 讀
論中國抒情傳統/陳世驤
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陳世驤
第二輯 內向美典
導 讀
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高友工
第三輯 歌詩言志
導 讀
詩言志說/朱自清
歌與詩/聞一多
第四輯 大道多歧
導 讀
朱光潛與魯迅論“靜穆”:
說“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答夏丏尊先生/朱光潛
題未定草(七)/魯 迅
抽象的抒情/沈從文
第五輯 宇宙詩心
導 讀
生命情調與美感/方東美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宗白華
第六輯 遠方聲音
導 讀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主觀主義與個人主義/普實克
斷片:圓缺之間的中國文學/宇文所安
第七輯 仿佛有光
導 讀
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蔡英俊
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呂正惠
第八輯 境界再生
導 讀
《人間詞話》境界說與中國傳統詩說之關係/葉嘉瑩
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
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柯慶明
第九輯 理論演出
導 讀
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
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張淑香
從“才子佳人”到《石頭記》: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蕭 馳
第十輯 顛覆傳統
導 讀
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龔鵬程
《詩大序》的詮釋界域:“抒情傳統”與類應世界觀/鄭毓瑜
第十一輯 今之視昔
導 讀
抒情傳統與現代性:傳統之發明或創造性之轉化/黃錦樹
“抒情傳統論”以前:陳世驤早期文學論初探/.陳國球
總結 “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王德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