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變哈佛

把家變哈佛

《把家變哈佛》是2010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為。定價: 32.80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孩子全球最累,中國家長全球最累,但,累不等於對,對不一定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永不下崗的老師,父母是最重要的老師。

《把家變哈佛》,沒有枯燥的說教和理論,用生動詼諧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告訴家長:從今天開始全家總動員,用這套最簡單的方法和理念,立刻停止錯誤、開始正確!本書附有爸爸、媽媽、爺爺、

封面把家變哈佛

奶奶、保姆、親戚的50個錯VS正確言行,把全家變專家,把家變哈佛,讓孩子在正確的環境裡正確地成長,成為強大的好人,擁有一輩子的成功和幸福!

本書是企業家導師王為教授第一本家庭親子教育讀物。

王為老師提出,決定孩子一生成功的不是學校老師,而是家庭環境;決勝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資本是優良的精神胚胎,而非十八年的應試教育。

王為老師根據自己在企業多年的實戰經驗,針對系統的親職教育缺乏狀況,探索並研究出中國第一套完整的精神胚胎教育體系。研究發現,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他們之所以成功,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都擁有強大的“精神胚胎”!精神胚胎即是人的心理能量。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第一是投資自己的健康,第二是投資於孩子的本領。孩子的本領與考試的分數並不能劃等號,有本事的核心是精神胚胎、心理能量、人格魅力,決定孩子是否成功決不是十八年前的分數。

王為老師指出:今天社會成功的人越來越多,億萬富翁也越來越多,全世界的億萬富翁、成功人物、領導者,如果通過他們的成功總結出一句話,到底什麼決定了他的成功?

答案是:人格魅力。擁有人格魅力,才有人願意跟隨他,追隨他,因而產生強大的、銳不可當的凝聚力。為什麼甘迺迪家族人人都很優秀,為什麼老布希的兒子還是總統?為什麼摩根家族、洛克菲樂家族,羅斯查爾的家族、李嘉誠家族每一代人都很優秀,而我們今天的富人卻富不過三代呢?這就是因為家族要比家庭的力量強大,家族就是有價值觀的家庭。

王為老師在武漢、海口、徐州等城市成功開展親職教育巡講活動,深得廣大家長朋友的熱烈支持和喜愛,受到業界人士的關注。

作者簡介

王為,新時代的方法論專家、企業家、作家、家族教育專家,家族競爭力研究第一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工商管理研修班特聘教授,企業家導師。也是位愛子如命的父親,迷戀燒菜做飯的演講家。王為指出——我們和美國最大的差距是什麼?是軟實力!是環境!是教育!王為是在中國第一個提出一輩子成功、幸福的關鍵是精神胚胎的企業家領袖。卓越的精神胚胎和強大的心理能量,是一個家族的競爭力,也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王為說話——孔子的偉大,在於給中國留下的六個字“價值觀、方法論”。今天所有人的焦慮、糾結、煩惱、迷茫就是因為把這六個字搞丟了。新時代,所有舊方法都在失效。方法的“爸爸”是方法論,所以他只鑽研創造“新時代的方法論”。

媒體評論

窮人的最大煩惱:掙錢。窮人的最大希望:我窮,孩子一定比老子強!富人的最大煩惱:錢多,孩子笨,家業傳不下去富人的最大希望:我強,孩子更強!王老師的書表達了我們家長的心聲。——某家長讀者

編輯推薦

❀教育,歸根到底是環境問題。教育孩子,就像醃鹹菜。想在鹹菜缸里醃出朱古力味,是不可能的。什麼環境,就醃出什麼味道的菜。家,就像一個鹹菜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包括保姆,親戚都是缸里的醬料。

❀教育孩子,首先需要教育大人。因為,大人是醬料。你的家呢,當然是醬缸。讓家長花大錢的事——孩子的學習。鋼琴?奧數?英語?美術?……其實都是“次重要”問題,也是“偽重要”問題。

❀現在的孩子象什麼?像空心豆芽。對父母不親熱;不善於和人打交道;在家像狼,出門象羊;小小年紀,經常感覺“沒勁無聊”;跟著大人,一切自如。不跟著大人,手足無措……如果你的孩子也這樣,請注意——他(她)已經不僅僅是豆芽,而且是“豆芽小孩”中的極品豆芽——空心豆芽。

❀80後的少婦四大愁——自己的臉、老公的心、銀行的貸款、孩子的教育。四大愁,其中前三大愁是“不必要的愁”,真正意義的愁,只有一個——孩子的教育。女人退休的早,女人是家庭動物,女人的未來危機大於男人,女人更愛孩子……這些都注定女人是教育的一把手;教育,是女人最大的愁!

❀從今天向未來看——沒有什麼比培養一個“有本事”的孩子更重要。應對競爭激烈的時代,唯有本事,唯有有本事的孩子,不吃虧。

❀成功是一種習慣,平庸也是一種習慣。大多數孩子一生的平庸、艱難,都來自於從小到大養成的平庸消極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每天奔走於奧數班、鋼琴班、英語班、特長班……為了培養孩子上名校,家長們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一生成功、幸福”,高分卻經常伴隨著低能!高分,通常只能獲得18歲之前的成功。好學生,卻經常是人生敗將!

到底決定孩子一生幸福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頑強的精神胚胎和對孩子“心”的塑造才是成功和幸福的關鍵。

影響人一生的不是知識與技能,不是考分與名校,更不是智商,而是飽滿的人格,健全的心靈。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培養孩子卓越的精神胚胎和強大的心理能量,這才是孩子決勝一生的資本。

培養孩子最好的環境就是你的家,因為家庭環境才是最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就是最好的老師,把家變哈佛,把你家變成幫助孩子成長的優質環境。

目錄

自序:教育孩子,其實就像醃鹹菜

前言:寫給為人父母和即將為人父母的朋友

王為說話:精神胚胎對成年人同樣適用

第1章中國家長,全世界最累

1.精神胚胎決定命運

•成功的人大多有良好的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是成功的第三能量

2.中國家長是全世界最累的家長

•心甘情願被孩子“綁架”的父母

•累不等於對

•孩子不需要讓他感覺到累的愛

3.要成“才”必須先成“人”

•苦難的生活也可滋長內心陰暗的人——“好醫生”鄭一刀

•精神的脆弱和內心的自卑——馬加爵事件的背後

•讓人震驚的兒童自殺事件

第2章精神胚胎決定命運

1.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強大的精神胚胎

•良好的精神胚胎從父母做起

•父母要給孩子成功的根基

•人格魅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2.你的孩子需要在社會上有本事

•中國孩子成才的誤區:只管成才,不管做人

•小心!你的焦慮和不自信遺傳給孩子

•培養孩子熱愛生命的能力

•改變多數孩子無力、迷茫的現狀

•不可忽視的中國小孩的精神共性:“5W”現象

第3章環境決定精神胚胎

1.有本事的孩子具備的三種能力

•人格魅力

•影響力

•控制力

2.把家變哈佛——打造家族競爭力教育環境

•有四件事,你馬上要做

•優秀孩子的優秀習慣養成法

•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法

•家能變成健康科學、積極和諧的哈佛

3.浸泡式兒童成長,360度全吸收

•孩子偏愛的學習方法

•比班主任監督更厲害的學習方法

•孩子最大的威脅和最大的老師是環境

4.孩子在相應敏感期學東西才最快

•色彩敏感期

•結構敏感期

•身份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

•教育自然化

5.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孩子的精神胚胎是生活與時間浸泡出來的

•警鐘:孩子與最重要的老師每天相處時間低於50分鐘

6.父母沒時間陪孩子造成“5W”現象

•無望

•無能

•無情

•無奈

•無措

7.隔代教育猛如虎

•教育變成飼養

•老人帶孩子容易產生4個重要的影響

8.長輩的愛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枷鎖

•孩子成長的三大威脅

•改變自己,停止錯誤

•什麼都不如一個有本事的孩子重要

•讓孩子內心有強大的精神胚胎

第4章卓越精神胚胎培養

1.四大攔路虎在影響孩子的成功與幸福

•自私

•懶惰

•脆弱

•悲觀

2.樹立三大正確的教育理念

•人才觀

•性格觀、個性觀

•心態觀

3.家長迷失,讓孩子更加迷失

•教育孩子不是優秀特質的匯總

•碎片化教育迷失家長更迷失孩子

4.給孩子最系統的教育

•簡單

•本質

•落實

5.精神胚胎教育的三樣法寶

•愛

•自由

•環境

6.孩子成功離不開的金字塔

•讓孩子快速成功的最好方法

•夢想

•氧氣

•積極

•專注

•自信

•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情感就是最好的教育

7.改造精神胚胎,成功隨時都有機會

•中國成年人和孩子的黑洞:孤島化生活

•教育孩子,比方法更重要的事

第5章孩子最重要的六位老師

1.生活拒絕平庸化

•教育孩子不要局限於點

•請捫心自問:你是在教育孩子嗎?

2.新時代教育思維

•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受教育,怎么辦?

•親職教育是最智慧最簡單的方法

3.誰在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三超”社會到底害了誰

•數理化教育的根本方法

•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的根本方法

•語言文字教育的根本方法

•教育不是18年的事情

•杜絕生活平庸化、知識碎片化、信仰空白化

•不得不關注今天的“三大爆炸”

•三大螢幕時代來臨

4.孩子需要六位免費的老師

•快樂的信仰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偶像

•培養寬廣的志趣

•熱愛是生活的原動力

•拜師方能學藝

•對電視說“不”

5.讓教育回歸本源

•給孩子一個強大的內心

•什麼是好老師

6.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

•80後父母需要有吃苦的精神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7.父母終身學習是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前提是讓父母學習

•父母終生學習對孩子影響最深刻

•父母成功、幸福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8.孩子家長:請開發自己內心的第三能量

•人生的本能

•向偶像學習

•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潛力

•天下最偉大的父母就是終身學習的父母

•教育最終是在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附錄1:答讀者問

1.我的孩子不愛跟人交流怎么辦?

2.培養孩子的自信,培養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合適

3.我的孩子特別膽小怎么辦

4.怎樣讓孩子能夠抵制住電視對他的誘惑

5.做家長的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對嗎?

6.對不聽話的孩子我該以自己的意志強制他嗎?

7.我的孩子已經六七歲了,這個時候看這本書,應該怎么做?

8.沒有高學歷,沒受過好教育的反而是成功人士?

9.要讓孩子成功,如何教育他?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10.小時候愛打架鬧事的孩子能成為成功人士嗎?

11.孩子獨立性比較強,不怕我怎么辦?

12.怎么發現孩子的潛能?

13.精神胚胎的飽滿度跟先天有關係嗎?

14.孩子的興趣愛好受經濟條件限制時,父母該支持還是放棄?

15.精神胚胎的結構和模型是什麼?如何讓他起作用?

16.現在的孩子精神胚胎都特別虛弱,如何修復?

17.潛能跟天賦能劃等號嗎?

18.一個人的力量能改變整個家庭的環境嗎?

19.如何引導孩子找到最佳偶像?

20.孩子的喜好與家長、社會的要求出現不匹配時,怎么辦?

21.沒有時間陪孩子的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胚胎?

22.無序浮躁的社會風氣下,怎么去培養孩子?

文摘

“5W”現象是怎樣來的?——

孩子每天在朗朗、劉翔、姚明的陰影里長大,在某狀元、某明星的影子下長大,孩子就不知道自己該學誰。

無望

為什麼孩子普遍感覺無望,想到未來就覺得沒有希望?“5W”現象的第一個現象就是孩子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因為他們肩負著過高的期望。如果我們每天給孩子講你看看人家朗朗,你再看看你;你看看人家劉翔,你再看看你;你看看人家姚明,你再看看你。孩子每天在朗朗、劉翔、姚明的陰影里長大,在某狀元、某明星在這些人的影子下長大,孩子就不知道自己該學誰,而且都覺得太難了,沒有什麼希望。孩子的無望基本上是因為父母的嚴厲、生硬、過高的期望。這樣的父母還大多數都是有文化的父母,有水平的父母。我們為什麼看到有很多人才是在農村長大的,他們的媽媽可能是文盲,就只知道慈愛,別的什麼都沒有。反而大城市裡很多有水平的父母,孩子卻軟沓沓的沒有思想。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中醫講天然、西醫講科學,西醫是最主流的醫學,但是西醫沒有中醫長壽,最懂健康科學的醫生自己反而不健康,最強調自然主義的中醫反而更健康、長壽。所以我們發現城市裡的父母、特別是嚴厲的父母,往往他的孩子連父母的一半都不如,這是悲哀。

無能

接下來孩子的無能是從哪裡來的?無能基本上來自於這幾個人,第一是爺爺和奶奶,第二是爸爸和媽媽,第三是保姆,如果還有其他的話那就是親戚。孩子為什麼會無能,無能就來自於這幾個人對孩子過分的保護。一個沒有充分玩耍的猴子是不可能做猴王的,一個沒有充分玩耍的獅子也做不了獅王。什麼人在過度保護孩子呢?老人。所謂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和親戚在一起,因為親戚嬌慣他、縱容他,致使今天很多學校都不敢組織學生夏令營,所有學校都一個顧慮,萬一出個事兒交代不起。同在一個學校上學的孩子,冬天、夏天大家在一起出去玩兒,磕一下、碰一下再所難免,孩子從小有磕碰,人生有磕碰,他才知道生活的不易。國外都是這樣的,給孩子買個意外保險,沒有一個老師因為帶孩子去夏令營而心驚肉跳、如履薄冰,中國的老師和校長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孩子手上不小心剌了一個口子,家長就覺得孩子好像缺胳膊少腿兒一樣去找學校,這是過度保護的思想。這些孩子是不是會因為被過度保護而變得更有本事呢?事實恰恰相反,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