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違約

技術性違約

“技術性違約”指美國延緩支付到期債務利息。在美國的債務達到法律規定的上限時,如果國會不提高舉債上限,到還債日美國政府將無法繼續借錢,進而無法償付到期的國債本金和利息。

解釋

技術性違約技術性違約

技術性違約,是指美國政府流動資金耗盡,同時無法上調債務上線,導致無法按時支付本息。

技術性違約不同於實質性違約、只是政府暫時無法按時支付本息而非刻意違約,是一種推遲還債的手法,同時也是美國兩黨博弈的手段。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由國會所設定的政府可合法舉債的最高限額。美國國在1917年就設定了首個債務上限。自歐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4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5.4萬億美元,目前(2013年)是16.7萬億美元。

“技術性違約”的想法不僅在華盛頓冒頭,它同樣出現在歐盟處理希臘債務問題的構想中。德國要求持有希臘債務的銀行、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把舊債換成期限延長7年的新債,從而給予希臘更多時間消化高達3300億歐元的巨額債務。不過評級機構警告稱,他們將把此視為強迫性舉措,並看作違約。

疑似違約

1933年羅斯福總統任期內,當時美國債券仍和黃金掛鈎,由於經濟危機政府無力繼續用黃金支付一戰債券,因此國會被迫立法規定以紙幣償付債務,此舉遭到債權人抗議。

1979年5月的一次電腦故障曾造成美國國債無法按時償付本息,美國財政部很快進行了支付。

2011年財政懸崖

2010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餘額為13.58萬億美元,GDP占比約為94%,同年年底一舉突破14萬億美元。

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發債餘額僅剩2180億美元的時候,美國國會未就提高上限達成一致。

2011年5月,美國國債觸頂,開創了14.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政府若不提高債務上限或削減開支,就會開始債務違約,無法償還美國國債本金和利息,這種情況可能讓國際金融市場陷入混亂。

2011年8月15日,美國迎來大考,兌現270億美元國庫券和250億美元有價證券的票息。

2011年在“財政懸崖”的危急關頭,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最後時刻達成一致,避免了違約。但即便如此,全球股票市值仍因此蒸發逾6萬億美元。

2013年美國政府停擺

2013年10月,美國政府因預算問題而陷入停擺困境。美國將在10月17日觸及債務上限,如果國會未能及時提高債務上限,屆時美國政府將無法履行其支付義務,導致美債違約。將對全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有1200億美元的短期債券將於10月17日到期,另外有930億美元的國債將於24日到期,包括月底應償還的1500億美元,10月17日~11月7日美國合計有4170億美元國債到期。相比之下,美國截至10月17日的現金水平僅300億美元。如果10月17日之前債務上限無法得到調升,財政部可能將暫緩30年期TIPS(原定於10月17日拍賣)以及10月24日的2年期、5年期和7年期國債標售。

2013年10月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敦促國會眾議院儘快就政府臨時撥款議案投票,以結束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停擺的局面,他同時呼籲國會儘快提高債務上限以避免違約風險。

2013年10月4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上周五也敦促華盛頓早日解決政治僵局,稱債務違約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麻生太郎表示,美國政府關門已經給外匯市場造成衝擊,這一結果可能還將惡化。

2013年10月8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方要求美方在10月17日之前採取切實措施,及時解決國債上限爭執,防止美國國債違約,確保中國對美投資安全。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方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的支付。

危害

美債綁架全球經濟美債綁架全球經濟

一旦美國發生債務違約,美國國債收益率將飆升。由於美國國債收益率被視為市場無風險借貸成本的基準,因此這將意味著整個市場借貸成本上升。對美國政府、企業、以及個人消費者來說,財務負擔將大大加重,經濟復甦必將中斷,甚至重新陷入衰退。
同時,美國國債如發生違約,將引發全球範圍的金融動盪,全球債市、股市均將出現巨大波動。此外,美元匯率將大跌,可能導致石油等以美元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進而造成巨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有關專家認為,從長期看,美國國債違約將影響人們的信心,美國技術性違約可能波及尚未脫險的歐洲主權債務國家,並引發全球熱錢回流和市場動盪。

一旦美債出現技術性違約,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風險溢價都會上升,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更大,對全球的溢出效應會遠遠超過歐債危機。

中國應對

技術性違約技術性違約

截至2013年10月,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持有近1.3萬億美元美債。由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一旦美國國債出現違約,中國利益無疑會受到價值縮水的重大威脅。

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美國市場是中國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美國因國債違約而出現金融動盪和經濟大幅下滑,對中國企業出口也將帶來重大衝擊。一旦美債出現違約,美元將進一步貶值,從而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從而進一步加大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建議,中國儲備管理部門應該作出一些應變準備:第一,與美國財政部保持持續接觸,對其施加壓力。作為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人,為了保護自己資產的安全,中國有這個權利也必須這么做。第二,如果美國最終出現債務違約,中國應做好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崩盤的準備。第三,應減少購入其他資產,豐富儲備資產構成品種,比如聲譽較高企業、金融機構的股票和高等級債券,小部分對沖基金和投資公司股權及大宗商品期貨契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