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御侍女

承御侍女

承御侍女,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承御侍女就是指侍奉皇帝的妃子(帝王嬪妃最低級的妃子)。

百科名片

中文名:承御侍女
拼音:chengyushìnǚ/rǔ
釋義1: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釋義2:婢女:女僕
釋義3:舊指從事服務工作的女子。
釋義4:侍奉帝王的宮女/妃子

基本釋義

【釋義】:
1.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僕。
3.舊指從事服務工作的女子。
4.承御:侍奉帝王的宮女/妃子。承御侍女就是指侍奉皇帝的妃子(帝王嬪妃最低級的妃子)

相關詩文


(1).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唐溫庭筠《郭處士擊甌歌》:“宮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清昭連《嘯亭續錄·蘇麻喇姑》:“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之侍女也。”

(2).婢女;女僕。唐穀神子《博異志·崔玄微》:“有綠裳者前曰‘某姓陽’,指一人曰‘李氏’……各有侍女輩。”清吳騫《扶風傳信錄》:“晨起,仲仙率侍女至和橋觀音堂聖王廟燒香。”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見我們父親的侍女,才滿十五歲的孟姜--啊啊,可憐的孟姜!”(3).舊指從事服務工作的女子。田漢《咖啡店之一夜》:“白秋英--十九歲,咖啡店侍女。”丁玲《韋護》第一章:“什麼工作我不可以做?衣裝店職員也好,伽啡館的侍女也好。”

後宮等級制度

1、金朝后妃中有承御這一級

皇后一人

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婦;

婕妤,九員、正三品

美人,九員、正四品 

 才人,九員、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寶林,二十七員、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員、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員、正八品

在金宣宗貞佑年間後改制為;

皇后一人

貴妃、真妃、淑妃、麗妃、柔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

麗人、才人,為正三品。

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

女官

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寢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尚儀御侍尚服御侍尚寢御侍尚正御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司正御侍寶符御侍司儀御侍司符御侍司寢御侍、司飾御侍司設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藥御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典儀御侍典膳御侍典寢御侍典飾御侍典設御侍典衣御侍典藥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掌儀御侍掌服御侍掌寢御侍掌飾御侍掌設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藥御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

金海陵王當政時,皇妃位號多達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

2、滿清後宮制度

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曰景仁,曰承乾,曰鍾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陽;西六宮:曰永壽,曰翊坤,曰儲秀,曰啟祥,曰長春,曰鹹福。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后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諸宮殿設太監,秩最高不逾四品,員額有定數,廩給有定量,分領執事有定程。此其大較也。二百數十年,壼化肅雍,謁蓋寡,內鮮燕溺匹嫡之嫌,外絕權戚蠹國之釁,彬彬盛矣。追尊四代,惟宣皇后著氏族,且有繼室,託始於是。歷朝居正號者,謹而次之,並及妃、嬪有子若受後朝尊封者。世祖以漢女為妃,高宗以回女為妃,附書之,以其僅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