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意未盡

扣意未盡

“扣意未盡”的毛病除囿於使用成句,為古人所制約外,更多的還是製作者態度不謹嚴,滿足於泛扣,“某人某事,略舉其概,隱姓或名,掛一漏百。”(胡郎“十忌——脫”)使面底意思脫節,犯這種毛病的謎,為數不少,舉例說明,只能略述其概。

簡介

製作燈謎,在通常情況下,都是以面底意思的替貼來完成謎意。如果以面扣底出現剩字,或者以底釋面尚有餘義,其間未能對釋切合的,統稱“扣意未盡”。
“扣意未盡”大概包括前人所說的“題面拋荒”與“底義衍累”,《燈謎二談》中的“賸文欠義”指的就是題面拋荒,“謎底未能襯出謎面含意,過於簡單,解釋不通”的毛病。他所舉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射《左傳》“皆火房也”等,大多偏於雙名單扣的病例,難以窺見此一毛病的全般。徐枕亞《談虎偶錄》中十忌之一“忌意義未盡”,更未具體舉例,讀者只能望文生意,神而明之。張起南先生自言作謎“必底面天然配合,如古所謂玉合子蓋,玉合子底者,……或有閒字夾雜其間,未能絲絲入扣,則不如變繁就簡之為得。”他老人家是“主張典雅一派的”,追求之嚴,有近苛刻,但這點精神對我輩制謎,力戒輕率空泛,務使面底配稱,義盡意完,是很好的借鑑。

詳細信息

前人制謎,追求“面貴成語”,以為“不啻古人代為效勞,供我此時之用者。”而能像張起南“巧事剪裁”“不可隨意湊成”這樣謹嚴的畢竟不多,一代作家徐枕亞氏尚且以為:“謎面用成句,底雖稍泛,亦可看過。”這大概是“扣意未盡”謎作中偏多成句為面者的成因。但也不能說古今作者皆如此偏袒成句作面的謎,指謫“扣意未盡”的還是代不乏人,就是說過“雖稍泛,亦可看過。”的徐先生,也不是一味從寬的,他寫道:“余亦嘗以‘冉’字射左傳二句‘一之為甚,其可再乎。’惜多‘為甚’二字,又以改射四書二句,用綴錦格(按:即謎底文句分見)‘一以貫之,再斯可矣。’終覺不甚自然,故制謎當使古人就我,不當使我就古人。”看了這段記述,可見制謎“貼切”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南京白生祥先生主張的:“燈謎的扣合,必須嚴謹貼切,不可有多餘的字句,用成句入謎也要儘量減少虛字,切忌模稜兩可,要講究絲絲入扣。”是代表多數燈謎作者的創作態度與欣賞觀點的。
“扣意未盡”的毛病除囿於使用成句,為古人所制約外,更多的還是製作者態度不謹嚴,滿足於泛扣,“某人某事,略舉其概,隱姓或名,掛一漏百。”(胡郎“十忌——脫”)使面底意思脫節,犯這種毛病的謎,為數不少,舉例說明,只能略述其概。
例1 廢除幹部終身制(猜成語) 不可一世
評釋:謎面是有關幹部的任期問題,“老的不行要讓位,不要占著茅房不拉屎。”是某一時期的名言,古人也說“官應老病休”,再精明的人,到老來難免“不行”,這時就該讓他退下來,我們猜謎的叫做“欲罷不能”。謎底針對謎面,只應了一句“不可一世”,不可一世怎樣?沒有說,從字面上看,謎底對謎面的“幹部……制”這個謎里的主角竟未涉及,說半截子話,明顯的犯了“扣意未盡”的毛病。
例2 借問酒家何處有(猜《出師表》句) 不知所云
評釋:謎底的“不知所云”,常用成語也有,本來就不必掛它的出處《出師表》為目,使人有艱深之感,但這是題外的話,不予多說。謎面“借問酒家何處有”是有名的成句,它當然是以問為形式出現的,但這問是以“酒家”為前提的,而更為主的還是“酒”,故“酒”在這句詩里是個眼節。謎底用別解使“所”字變義,成為“不知道處所之言”,哪樣的處所?未能顧及,雖然“酒家”亦是一種所在,是小概念,用來扣人謎底的大概念“所”,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然而,那個“酒”字在面句中太重要了,扣底時重要字眼未予扣入,就使人有意未盡,味難出之憾。
例3 六月天兵征腐惡(猜物理名詞)伏打
評釋:陰曆四、五、六月是夏季,也稱三伏,統稱為“伏”,六月是末伏,以謎面的“六月”扣謎底的“伏”是不錯的,“征”扣“打”屬變換說法,也行,但統觀全謎,謎面的意思厚重,謎底顯得單薄,“伏”里“打”的是什麼?是“天兵”打“腐惡”?還是“腐惡”打“天兵”?謎底因對謎面“扣意未盡”,所以說得不清不楚。
例4 死有泰山鴻毛之別(猜物理名詞)比重
評釋:漢代大史公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話,所以“泰山鴻毛”成了衡量人死的意義大小的名言,謎面表達的就是這一回事,謎底只輕描淡寫地說“比重”,無論是詞義或語意,都是不足的,要說用“比重”可籠面,那還不是可射“比輕”嗎?對不起,物理名詞並無“比輕”,雖無比輕,亦非比重能盡“襯出謎面含意”,我們是不是可以取也是物理名詞的“絕緣”(緣作原故解)來與比重搭配,以求稍滿“面”意呢?
例5 妾在深宮哪得知(猜外國科學家) 居里夫人
評釋:古時丈夫稱“外子”,作為夫人的相應地就稱“內子”,這是由於社會分工,還加上些男尊女卑的因素而決定的。作為帝王的姬妾,更是幽居深宮,“君王城頭樹降旗”那就無怪“妾在深宮哪得知”了,但謎面“妾在深宮”就足以盡扣“居里夫人”,“哪得知”在謎底就不得而知了。制謎有謎面自我抵銷的方法,本謎面或可借“哪得知”將自個兒排除出去,但這畢竟是不足為法的手段,這樣在謎面隨意自抵,或使猜謎者無所適從,或使鑑賞者疑神疑鬼。到頭來亦難免落入徐枕亞先生以為的“謎面用成句,底雖稍泛,亦可看過”的窠臼,自甘以“扣意未盡”來敷衍你自個兒選定的謎材
例6 炎黃子孫共商統一大業(猜近代人名)【捲簾格】 譚嗣同
評釋:炎帝和黃帝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起源的兩大體系,炎黃並舉來作為我們後輩子孫同嗣共宗的代稱。謎底按格讀作“同嗣譚”(譚即談),我們既是同嗣,可談者多矣!而謎面要求我們談“統一大業”,謎作者本來是盡可暢所欲言的。謎底只反映謎面的一半,時事宣傳入謎變成空套,這對謎作本身是非徒無益,反而害之的。
例7 忽見陌頭楊柳色(猜電視演員名)田星
評釋:“陌”是田間小路,“陌頭”指的是田頭,也泛指“田”,“柳”是星宿名,廿八宿中的“柳宿”,指“星”。釋完此謎,可能有人會學那買櫝還珠的故事,直將這“忽見……楊……色”退還給作者的。
例8 綠葉成蔭子滿枝(猜字一) 李
評釋:合肥吳仁泰先生說:“字謎底解薄,內涵不豐,迴旋餘地窄,不易興波瀾。但字謎並非都是拼拼拆拆,毫無謎味的。”舉在上面的這個字謎,只用“木”部暗代謎面的“枝”“子”部是明用的,把本來就單薄的字謎,弄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連製作字謎起碼的拼拼拆拆都沒有,而忍使謎面拋荒過半。如果說此謎用的是大攏意的製法,以“木”結“子”來扣面,不作獨字扣釋,那么“子”部就太過顯露了,別人家還可能猜出“棵”、“夥”等字來。同類的還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猜字一)夭,謎面的“家、老、回”也是毫無著落,這回連大攏意也說不上,“扣意未盡”是無疑的。我們製作字謎,應思如何從吳先生所說的“內涵不豐,迴旋餘地窄”的先天缺陷中去力興波瀾,以成句製作字謎更須注意全謎面意思的替貼,從而去尋得那失之即“毫無”的“謎味”來。
例9 楊志賣刀(猜市招) 讓利銷售
評釋:“楊志賣刀”是《水滸傳》中一個頗為臉炙人口的情節,其時那青面獸落魄到必須將鋒利得吹毛立斷,削鐵如泥,殺人不見血的心愛的寶刀出讓於人,說白直些就是賣掉它,偏偏遇上無賴牛二,要鬧得他非真的“讓利”不可。用“楊志賣刀”來猜“讓利銷售”是確有那么回事的扣法,底也有所別解。但倘使謎底離開楊志另求匹配,則你賣刀,我賣刀,無一不可扣合,倒不如乾脆用“賣刀”掛麵來得乾淨,省得拖泥帶水。以人名掛麵,使人想到人物本事,謎底理該有所照應,照應不周,徒使題面拋荒。
例10 淡(猜電影名)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評釋:上面各例均屬“謎面拋荒”而引起的“扣意未盡”。本例則屬“底義賸余”,以一個“淡”字為面,拆開來充其量是“水、火火”,有火則有焰,這應該是說得通的,而“水”和“炎”各占字的一半也是明擺著的,但面上的“水”是大概念,怎能說就是海的水呢?面底對照、底義賸余,謎面未能盡籠底義的毛病也是明擺著的。
例11 三百六十行(猜物理名詞) 圓周運動
評釋:三百六十行,本來是泛指社會上行業之多,因為古人是以“九”為數之極的,凡遇數目眾多,大都以九的倍數來極言之。但作為謎面,它是另有含意的,“三百六十”是指圓周的分度;“行”不讀行業的行(hang),而讀行動的行(xing),所以謎底就猜“圓周運動”。“圓周”是分作三百六十度的,但謎面只有“三百六十”,以三百六十命數的事物多的是,謎面本身的“行業”就是一個,還有一年的三百六十天……,怎見得就非圓周不可呢!今欲強人扣以“圓周”,謎面的別解實在是未把握住這個“度”的。
例12 蘭溪(猜七言唐句) 獨憐幽草澗邊生
評釋:這也是個“底義賸余”的謎例,例子選自《謎林·名家謎存》。“蘭溪”是個地名,但也可直作有蘭生長的山溪來理解,因為謎底的“幽草澗邊生”就正是這么回事,而浙江的蘭谿市也因蘭陰山多蘭蕙而得名。“幽蘭在空谷,本自無人識”,所以古人以“幽草”為蘭的雅稱。謎面如作地名別解扣底,則微可脫卻淺直之嫌,但謎底的“獨憐”二字卻成鶻突多餘的字眼。
“扣意未盡”的毛病,說到底,大多原自於謎作者取底尋面之時,對底意認識不足,取面時態度又不嚴謹,滿足於取便泛扣所致,特別是以成句配面,如果如徐枕亞先生所說的“我就古人”,那這毛病就很難避免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