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埃及王國

國王把埃及視為個人的私產,他是國家的化身。 稅收和壟斷既是托勒密王朝的經濟控制手段,也是國王所有制的重申與體現。 托勒密王朝的壟斷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對油料的壟斷。

基本信息

在繼位者的混戰中,托勒密的勢力得到加強,他鞏固了對埃及的統治,擴大了地盤,建立了以希臘—馬其頓殖民者為主要統治力量的托勒密埃及王國。依靠富庶的尼羅河流域提供的經濟實力,托勒密王朝與塞琉古王國、馬其頓王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托勒密王朝把原馬其頓的具有軍事民主制遺風的君主制與埃及古老的法老專制統治相結合,建立了以國王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國王把埃及視為個人的私產,他是國家的化身。政治、軍事、財務甚至宗教大權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國王的權力因國王崇拜而加強。國王不僅死後被追認為神,而且生前也在寺廟中奉作神明崇拜。國王主要依靠馬其頓人、希臘人進行統治,高級官員都由王親國戚及國王親信充任。他們或擔任財務官,或擔任將軍。財務大臣位同宰相,是僅次於國王的最有實權的人物。馬其頓的武將對於地方民政的管理往往不大得心應手,所以出現了馬其頓的軍事貴族與當地大貴族的合流。托勒密王朝保持了過去的州(諾姆)的區劃,上下埃及大約分為40個諾姆。諾姆之下分為縣,縣下為村。每一級都有專門的官吏管理。諾姆的總督(州長)是當地人可以覬覦的職位,但已失去了許多重要權力。軍隊駐屯在全國各地。諾姆的真正首長是由希臘—馬其頓人充任的將軍。他負責維持秩序,也許還主管刑事案件的審判。他對財務不能插手,財務權歸另一財務官。僧侶階層力量的強大,是古埃及歷史的特點,但在托勒密統治時期,祭司集團的地位有所下降。國王是神的全權代理人,寺廟土地被收歸王有,寺廟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國王及其行政官員的監督下進行。國王是最高立法者。由於兩種民族並存,國內實行兩種法律。一種適用於希臘人,一種適用於當地人。若案件涉及到雙方時,則組成混合法庭。雖然國王的宮廷表面上講希臘語,穿希臘服裝,不與當地人通婚,但君主的權力超過了從前所有的馬其頓國王,上承埃及法老的統治。托勒密國王不鼓勵建立新城,可能是為了不讓城市的自治削弱君王的權力。但希臘人多居於城市,特別是亞歷山大里亞、諾克拉第斯和托勒邁伊這三個希臘和希臘化的自治市中。

其他信息

托勒密國王把埃及全部土地都視為己有。他以當然的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把這些土地的一部分收歸王室經營,稱為“王田”;其餘的統稱為“授田”:或贈與神廟(神田),或賜給官員私人(賜田),或分配給軍人作為份地。留在國王手中的土地由王田農夫(勞伊)耕種。他們主要採取短期租借的方式取得一塊土地,交納實物佃租,種籽由國王提供,收割後必須歸還。田裡種植的作物品種由國王決定。王田農夫是佃農,不是奴隸,但他們未經許可,不許離開村莊。除耕種土地外,王田農夫還要服必要的勞役,如修堤壩、開運河等。他們還須交納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連租帶稅占一年收成的50%以上。神田和賜田上的耕種者可能也是類似於王田農夫的農民。原神廟的土地開始時大部分轉歸國王直接管理,但在公元前2世紀,祭司們趁王權削弱又擴大了神田。賜田的數目因人而異,托勒密二世的財務大臣阿波羅尼阿斯在法雍一地就有近7000英畝的土地。軍人份地數量不等,一般在3.5英畝到70英畝之間,分布於全國各地。軍人平時種地,戰時服兵役,以服兵役代租,但他仍須交納各種稅收。軍人的境況比王田農夫稍好一些。最初,他個人對份地只有使用權,後來份地接近於私產,親屬可以繼承。到公元前2世紀末,埃及人開始作為軍人領有份地。在埃及,私有地的存在是肯定的,如住宅用地,園圃以及偏遠的貧瘠土地,但它們無一能逃脫國王的稅收之網。
稅收和壟斷既是托勒密王朝的經濟控制手段,也是國王所有制的重申與體現。托勒密王朝的稅收可謂多如牛毛,無孔不入。土地、房屋、園圃、家禽、牲畜、奴隸、人頭、財產繼承、買賣交易、關卡交通,各種物品、各種活動都在納稅之列。即使一個人去打魚,也要有一官員監視以保證25%的魚作為稅收轉入國王手中。估計埃及的稅收種類在200種以上。這些稅除土地稅交實物外,大部分以貨幣納稅。國王有時為了簡便,就把稅包出去,實行包稅制度。托勒密王朝的壟斷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對油料的壟斷。政府對油料作物從種植到銷售的每一階段都實行完全的控制。油料必須在當地政府監督下在國家的油坊里加工,然後以固定價格出售。此外,紡織、皮革、礦業、鹽業、錢莊,甚至印染、皮毛、香料、化妝品、玻璃、陶器、釀酒等行業也都由國家壟斷或控制。這種制度同樣適用於托勒密國外的屬地。嚴密的稅收制度與嚴格的壟斷經營,使托勒密王朝搜刮到儘可能多的財富。僅壟斷專利一項每年收入就達約15000塔蘭特。
為擴大商業利益,加強對外貿易,托勒密二世時(公元前282—249年)修通了往昔法老開工未竣的連線紅海與尼羅河的運河。他還派人開發非洲東海岸,建立了一連串遠達索馬里的據點,派出海軍、衛戍隊保證商路的安全。當時的進出口貿易十分活躍。埃及輸出穀物、亞麻布、玻璃、奢侈品;地中海的金屬、木材、大理石、紫色染料,南阿拉伯和印度的肉桂、藥物、香料等都源源不斷地流入埃及。
國王們把通過稅收、壟斷、貿易搜刮到的財富,一部分用於維持龐大的政府官僚機構和軍隊,一部分供應宮廷的消費,還有一部分用來扶植文化事業。托勒密王朝雖以武力開國,卻附庸風雅,慷慨解囊,對文化事業抱有濃厚的興趣。都城亞歷山大里亞取代雅典成了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城中有國王興建的博物園和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優厚的待遇,高貴的社會地位,便利的研究條件吸引了各地的許多學者。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利用希臘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成果,在天文學、地理學、動植物學、物理學、數學、文學、史學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托勒密王朝是外族統治,儘管埃及當地的大奴隸主貴族有可能躋身於統治者之列,但畢竟為數不多。希臘—馬其頓人上層統治者的高壓控制與壟斷榨取只能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抗。王田農夫的逃亡就是鬥爭形式之一。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是交織在一起的。王田農夫雖不是奴隸,但是類似於隸農、農奴的地位。奴隸在農村中可能為數不多,主要集中於城市,在亞歷山大里亞也許達20萬之眾。奴隸主要用於礦山和手工業作坊、家庭。總之,托勒密埃及的奴隸制不算發達,國內的階級矛盾主要以民族矛盾的形式表現出來。從公元前3世紀末以後頻頻發生的埃及人民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為羅馬的征服鋪平了道路。末代女王克婁奧帕特拉七世(公元前51—30年)先後投靠凱撒和安敦尼,最後在公元前30年亡於羅馬的屋大維之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