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豐鄉

才豐鄉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南郊,東鄰永新墾殖場,東南面與曲白鄉接壤,正南界煙閣鄉,西面為在中鄉,北面與禾川鎮交界,全鄉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260畝,有林面積3080公頃,森林復蓋率67%。鄉政府駐地龍安村,距縣城約3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26゜54ˊ20″,東經114°12ˊ15″。全鄉總戶數2792戶,總人口12588人,非農業人口18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1‰。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全鄉轄華光、洲尾、洲湖、龍安、聯合、清塘、建興7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61個自然村)。華光村位於境內旅遊景點南華山腳下,離鄉政府駐地約4公里,全村402戶,1687人,境內有庫容千餘萬立方的中型水庫—洞口水庫,有二元純雜種豬繁育基地一個,年繁育豬3000—4000頭,附近山域富藏鐵礦石;洲尾村在華光村南面,離鄉政府駐地約4公里,全村總計195戶,977人,境內有全縣最大的小(二)型水庫—五里沖水庫;洲湖村位於華光村北面,離鄉政府駐地約3公里,全村總計662戶,2826人,其村內宏實境內的寬嶺山脈一帶,貯藏有無煙煤,鐵礦石等,橋頭組陶土資源十分豐富,且土質上乘,是製作陶瓷器的主要原料,至今橋頭村的大部分村民仍以制陶為業;龍安村為鄉政府駐地所在村,全村341戶,1726人,319國道貫通全村,村內山域鐵礦貯藏比較豐富;清塘村在縣城南郊,原永新師範現縣二中背面,全村503戶,2308人,農戶有種植西瓜、蔬菜等傳統;聯合村在縣三灣橋南頭,現有552戶,2338人,全村交通更利,毗鄰縣城;建興村在聯合村西面,距縣城3公里,現有167戶,726人,村內有面積50餘畝的花卉基地,400餘畝的果園。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經探明的地礦資源有陶土、無煙煤、鐵礦石、礦泉水等。

陶土:該鄉龍安村委北田壠,洲湖村委橋頭壠陶土資源十分豐富,且土質上乘,是製作陶瓷器的主要原料,據考證,清朝時期,本地陶匠就地取材,開始燒制民用陶器,至今洲湖橋頭村的大部分村民仍以制陶為業,不失家傳,故永新素有“南鄉寒缽”之稱,實則之有本鄉洲湖村一村獨家燒制。

鐵礦石:經烏石鐵礦和貴州水城鋼鐵工業集團幾家鐵礦企業勘探表明,才豐鄉境內鐵礦資源貯藏豐富,礦石分布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要在華光、洲湖一帶。有開採價值的礦石約40-50萬噸,礦石含鐵量為57%以上。但鐵礦石貯位很淺,多屬雞窩礦形式分布,沒有形成礦帶,適合小規模開採。

煤:該鄉洲湖村宏實境內的寬嶺山脈一帶,貯藏有無煙煤,煤質含硫較高。1997年縣投資在此開礦採煤,2000年前後,有天河煤礦一退休工人在此開礦採煤,因屬無證採礦,被政府關閉。

礦泉水:據江西省礦泉水技術開發公司通過查詢江西省地下礦產資源資料認定,才豐鄉境內蓄存豐富的飲用天然礦泉水資源,水文地質資料表明,其蓄存的礦泉水營養豐富,水質上乘,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地表自然資源以旅遊資源為甚。南華山位於才豐鄉的東南面,離鄉政府駐地4公里。據清《同志縣誌》記:“南華義山之中,上接金峰,下挹碧波,位當南離,狀若小華,故曰南華。”這裡山頂千年銀杏蒼翠,山腰飛瀑橫流,山下峰迴路轉,山腰中的風洞石屋,不但顯示出自然的神奇造化,更為人間帶來許多美麗的傳說。把南華山開發成集旅遊、消夏避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點,頗有開發利用價值。

經濟概況

農林經濟

該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主種水稻,兼種瓜果蔬菜。全鄉除保持和擴大了傳統的種桑養蠶、優質水果、西瓜等產業外,特色產業發展迅速。2004年,發展龍安大棚蔬菜100畝,建立華光、建興等村的黑山羊養殖、二元純雜種豬繁育基地以及洲湖的野雞養殖場、清塘村的小禮品西瓜、這些特色產業擴勢強勁,效果明顯,為實現一鄉一品,一村一業奠定了基礎。

“兩大工程”初見成效,完成沼氣扶貧工程建池829座,三結合率,使用率分別達79%和90%,綜合利用率達到91%,有力地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退耕還林工程,完成荒山造林1430畝,坡耕地造林400畝,達到了退得出,還得上,造福於民的工作目標。

全鄉糧食產量為9567.24噸,果園面積469畝,產量約10萬斤。農業總產值為310⒉8萬元。

工業經濟

全鄉現有工業企業13個,主要生產多功能新型機磚和傳統民用陶器及公路物質瀝青、化工、機械、鞋業等。全年鄉工業企業(民營企業)總產值為1658.89萬元。

投資環境

319國道橫穿境內,全鄉7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有村級公路26公里,2003年完成了龍安至南華山油路建設5.39公里,架設了龍安橋墩,上陂橋。2004年完成了319線至建興村級水泥路建設,宏實至洲尾正在建設之中,預計今年9月底可全部完工,另有禾川觀音閣至洲尾、洞口至華光、319線至洲湖等村級水泥路的建設已在規劃之中,預計至2006年底可全部修築完,這不僅解決了全鄉民眾的行路難問題,而且一個貫通全鄉的公路網路已全面形成,這為全鄉經濟發展發揮著主動脈作用,為進一步改善全鄉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鄉7個行政村都通了程控電話,裝機總量達1300餘部,境內未設郵政代辦機構。

商貿業

鄉內設有集市貿易場所,洲湖村宏實一條街初具規模,龍安村街道建設正在規劃中。有集體供銷社1家,分店2家,個體商店32家,社會商品零售額約為335萬元。

經濟指標

全鄉工農業總產值02年為4263.50萬元,03年為4446.20萬元,04年為4803.92萬元,其中工業產值02年為1477.2萬元,03年為1658.89,04年為1686.53萬元,達到1658.89萬元;完成財政總收入02年141.4238萬元,完成任務的112%,03年125.17萬元,占任務數的100%,04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02.6492萬元,占任務的102.2%;農民人均收入02年為2212元,03年為2315元,04年為2420元。

社會事業

教育設施

全鄉5所完小,1所村小以及才豐中學所有校舍均已改造一新,新建校舍總面積7124平方米,做到了校校新建,並逐步完善配套設施,成為全縣改建校舍最徹底的鄉鎮之一。鄉政府辦公樓已得到改善,總建築面積904平方米。聯合村建設已納入縣城總體規劃,龍安、洲湖兩村農民一條街已具雛形,其它各村新村示範園已經定點規劃。鄉內有初級中學一所,在校學生 505名,教職工34 名;完小5所,村小1所,在校生總數為1215人,教職工86名。

衛生體育

有衛生院一所,醫護人員12名,病床6張,有村級衛生點7個,個體從醫人員7人。

鄉里設有文化廣播電視站,有工作人員1人。縣網路中心已與才豐有線電視聯網,有60%的村已通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1021戶,占全鄉總戶數的42.4 %。

精神文明

鄉黨委、政府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近幾年來,黨委、政府把抓精神文明建設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民眾誠實守信,民風淳樸。才豐被省政法委授於“治安模範鄉鎮”、市“十佳鄉鎮綜治辦”等榮譽。

著名人物

吳融鋒,1916年—1974年,江西省永新縣才豐鄉人。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吳融鋒

一九三一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第九師政治部俱樂部主任,紅九軍團第七團俱樂部主任、總支書記,紅三十二軍第二八0團政治處主任、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人路軍一二0師第三五八旅教育股股長、政治處主任、宣傳科科長,第三五八旅七一五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國防工業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發展規劃

才豐鄉的經濟工作奮鬥目標是:工農業總產值年遞增8%,鄉鎮工業企業、民營企業年遞增10%,財政收入年遞增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0%。

主要工作思路是:最佳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以招商引資圖發展,鞏固壯大工業企業;抓好養殖業,開發旅遊業。

具體措施是:農業生產擴大種植面積、培植特色、最佳化結構、提高品質、樹立品牌、開拓市場、增加效益。以龍安村大棚蔬菜基地為龍頭,帶動全鄉農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工業發展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加強管理,強化現有骨幹企業。以誠招四方客,廣引八方財為主抓目標,廣招四方客商,引進外資興辦企業,依託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做強做大建材類企業,力爭三年建設成建材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養殖業以改良母豬品種為主導,重點抓好現有的二元純雜母豬繁育基地,黑山羊、野雞等特色養殖。

旅遊業的發展藍圖是:借319國道改造,龍安至南華山油路已修通的良好機運,開發南華山旅遊景區。把山下的洞口水庫開發成水上樂園,供城區居民旅遊休閒。這個旅遊景點一旦開發,必將為才豐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