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女嬰

2009年12月6日下午2點,出生5小時、體重僅400多克的極低出生體重龍鳳姐弟早產兒從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轉入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這名“手掌女嬰”在孕期23周時出生,比足月嬰兒早產了14周到15周,成為目前中國體重最輕、孕期最短的早產兒。

概述

暖箱裡的女嬰已成活超過120小時暖箱裡的女嬰已成活超過120小時
2009年12月6日下午2點,出生5小時、體重僅400多克的極低出生體重龍鳳姐弟早產兒從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轉入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手掌女嬰”系一對龍鳳雙胞胎中的“老大”,弟弟在2009年12月7日已夭折。這名“手掌女嬰”在孕期23周時出生,比足月嬰兒早產了14周到15周,成為目前我國體重最輕、孕期最短的早產兒。

最小早產

2009年12月11日是 “手掌女嬰”出生後的第六天,從兒科醫院獲悉,目前女嬰生命體徵平穩,已成活超過120小時。兒科醫院副院長王藝教授說,雖然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72小時,但到底何時能算“闖關”成功,目前評估為時尚早。醫院正努力向醫學極限挑戰。
這名“手掌女嬰”在孕期23周時出生,比足月嬰兒早產了14周到15周,成為目前中國體重最輕、孕期最短的早產兒。小小的新生兒暖箱對她來說太過寬敞,因為她只有護士的手那么長,小手僅有成人指甲蓋大小。為了防止光線射傷嬰兒眼睛,護士使用了專門的眼罩,但因為孩子實在太小,所以整個頭都被包裹了起來。

重點監護

醫院成立了專門治療小組, 24小時進行監護。但由於各臟器發育都不成熟, “手掌女嬰”要存活面臨諸多難關:孩子的血管太細,甚至連合適的醫療器械都很難尋覓。新生兒科護士說,她的血管比最小號的新生兒留置針還要細。
靠著高超的技術,醫護人員為“手掌女嬰”建立起一條 “生命通道”,在細若髮絲的靜脈內放置管子,用微量泵極其精細地控制給藥的量、時間、途徑,確保藥物和營養直接送達體內深處。醫生還給予她生命支持:模擬在母親子宮內的生存環境,保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線等。
今後女嬰還將面對體溫、大腦發育、循環 (心臟)、呼吸、感染、代謝、黃疸、營養等 “8大難關”。但專家表示,要渡過各種難關,脫離暖箱,至少還需要三個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