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巾蛇

手巾蛇

手巾蛇全長12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頭橢圓形,通身黑色,頭背黑褐色,枕部有淺色倒" V"形斑,較寬的金黃色環紋,黑黃二色寬度約相等,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我國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

基本信息

物種特徵:

【識別特徵】全長12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較寬的金黃色環紋,體尾共有19~27+3~5環,黑黃二色寬度約相等。頭背黑褐色,枕部有淺色倒" 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軀幹橫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圓鈍。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上唇鱗7,2-2-3式。背鱗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腹鱗214~230,肛鱗完整,尾下鱗單行,29~39枚。 【分布】 我國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 【生物學】 棲息于海拔180~1014 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蓋較好的近水處。夜晚活動。吃蛇,偶爾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動物。卵生,5~6月產卵6~14枚於腐葉下或洞穴中,卵徑45~54 mm×20~24 mm。 【估計數量】 野外已極稀少。 【致危因素及現狀】 金環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體浸酒及蛇膽也入藥,長期以來大量被捕殺內銷或出口。由於此蛇分布範圍較銀環蛇狹窄,數量本來就不多,目前已經瀕危。 【馴養繁殖狀況】 少數動物園飼養少量供觀賞,養蛇場偶有個別飼養者。

【現有保護措施】

海南省列為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建議有金環蛇分布的省及自治區都應將其列為該省(區)重點保持野生動物,嚴禁捕獵與銷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