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陰經筋

手少陰經筋

十二經筋之一。起始於手小指的內側,結於腕關節部豌豆骨(銳骨)處,上行結於肘關節內側,再上行進入腋窩部,與手太陰經筋相交,在乳部裡面的兩旁而結於胸中,然後沿膈肌賁門部而下聯繫於臍。

概述

療法療法

十二經筋之一。起始於手小指的內側,結於腕關節部豌豆骨(銳骨)處,上行結於肘關節內側,再上行進入腋窩部,與手太陰經筋相交,在乳部裡面的兩旁而結於胸中,然後沿膈肌賁門部而下聯繫於臍。

循行分布圖

手少陰經筋分布手少陰經筋分布

出處

靈樞·經筋》:“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里,結於胸中、循臂(據《甲乙》、《太素》應為“賁”),下系於臍。”即該經筋起於手小指內側,結於銳骨(豆骨)。上沿臂內側,結於肘部內側,上行進入腋內,與手太陰經筋相交,伏行乳內,結於胸中,沿膈(賁)向下,聯繫於臍部。

循行

手三陰手三陰

靈樞·經筋》: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伏(1)乳里,結於胸中,循賁(2)下繫於臍。
【注釋】
(1)伏——原作“挾”據《太素》及楊注改。
(2)賁——原作“臂”據《太素》及楊注改。

【語譯】
手少陰經筋,起始於手小指內側,結聚於腕後豆骨處,向上結於肘內側,上入腋內,交手太陰經筋,循行於乳里,結聚於胸部,沿膈向下,聯繫於臍部。

病症

其病:內急,心承伏梁(3),下為肘網(4),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
【注釋】
(3)伏梁——古病名,五積之一,為心之積,主要症狀為積塊起於臍上,上至心下,伏而不動,如屋之梁,因而得名。
(4)肘網——網,《太素》《甲乙》作“綱”,指上肢的筋有病,肘部感到如羅網一樣的牽制不舒。

【語譯】
其病症:可見胸內拘急,心下有積塊堅伏名為伏梁;上肢筋有病,則肘部拘急屈伸不利;本經筋循行部位支撐不適,掣引轉筋和疼痛。

本經筋發病為胸腹內里拘急,心下承受著伏在下面的似橫樑樣的堅硬積塊,稱為“伏梁”,肘關節部如羅網束縛一樣,屈伸不利。又在本經筋所經過的部位發生支撐感及轉筋疼痛。這種病名為“季冬痹”,即冬季末期所發生的痹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