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聖殿

所羅門聖殿

所羅門聖殿(希伯來語:בית המקדש‎,拉丁化譯音:Beit HaMikdash)通常指第一聖殿。在希伯來聖經的記載中,所羅門聖殿是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子孫們信仰的古老宗教的第一座聖殿,為所羅門王所修建。

概述

所羅鬥神殿想像圖所羅鬥神殿想像圖

所羅鬥神殿根據《聖經》記載位於耶路撒冷,歐、亞、非三大洲的連線處。根據猶太教基督教傳統的說法,所羅門王大衛王的兒子。大衛曾經想在耶路撒冷的默里(moriah)山頂修建一個傳說中的神殿——所羅鬥神殿。大衛王在他死前提供了建築所羅鬥神殿所需的材料,所羅門王后來補充了充分的材料並制訂了建造計畫。

根據聖經中的記述,聖殿作為猶太教信仰的一個核心,其功能是為教徒們提供崇拜上帝和進行五祭(燔祭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平安祭)的場所。所羅門聖殿於公元前960年建成,公元前586年毀於巴比倫人之手。

歷史

哭牆哭牆

所羅門是猶太歷史上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期間(公元前973年—前930年),用7年時間在耶路撒冷為猶太教神主耶和華建造了輝煌的神殿,史稱猶太歷史上“第一聖殿”。

所羅門死後344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撤率領他的鐵騎攻陷了耶路撒冷。他們用一把火燒毀了壯麗的大神殿,從此,繁華一時的耶路撒冷,就變成了一片被燒焦了的廢墟。

聖殿在公元前516年到公元70年間被重建,重建後的聖殿被稱為第二聖殿,《以斯拉記》中記載了聖殿被重建的始末。第二聖殿的修建得到了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的授權,並得到了大流士一世的準許。

第二聖殿於公元70年的猶太戰爭中毀於羅馬帝國將軍提圖斯(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皇帝)之手。而留下來的,就僅僅是這一堵牆。

長久以來,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回到這面象徵猶太信仰和苦難的牆前低聲祈禱,為緬懷昔日民族光榮和歷史滄桑而悲慟,長而久之便被稱作哭牆。

猶太教末世論預言會有一座“第三聖殿”被修建。

建築工藝

材料與質地

根據《聖經》記載,建殿用的主要木料是香柏木松木檀香木等珍貴木材。這些木料主要是從黎巴嫩採伐的。建殿用的石料是直接從山中鑿來的。

所羅門求耶和華“從黎巴嫩運些香柏木、松木、檀香木來”,用金、銀、銅、鐵等貴重金屬,和善於使用紫色、朱紅色、藍色線的雕刻巧匠來建神殿。

藝術形式

所羅門聖殿所羅門聖殿

所羅門國王為了建造所羅鬥神殿,從所羅門國各地召來能工巧匠153600人,從事監理工作的就有3600人。

公元前935年,所羅鬥神殿終於竣工。這座神殿是按照巴勒斯坦敘利亞當時流行的樣式建築的。它位於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坐西朝東,呈長方形。外面有一道橢圓形的石頭圍牆,內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幾座側殿。正殿長約9丈,寬約3丈;殿內分門廳、立廳和聖堂三部分。約櫃就放在聖殿最裡層的聖堂中。

建築特色

據《聖經》記載,“在殿右邊當中的旁屋有門,門內有鏇螺的樓梯,可以上到第二層,從第二層可以上到第三層。”“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殿,長六十肘。又為殿的寬窄一樣,闊十肘。又為殿作了嚴密的窗欞。靠著殿牆圍著外殿內殿,造了三層旁屋。下層寬五肘,中層寬六肘,上層寬七肘。殿外旁屋的梁木,擱在殿牆坎上,免得插入殿牆”。

審美與裝飾

所羅鬥神殿內的牆壁、天花板、門窗、抱柱、祭器和宮燈都全部塗上一層厚厚的金粉,顯得金碧輝煌。

首先在所羅門聖殿內有兩個用橄欖木作的天使,各高十肘。兩個天使大小相同,用金子包裹著,分別矗立在殿的內側,有一種對稱的美感。每個天使的翅膀都張開著,各長五肘,從這翅膀尖到那翅膀尖,共有十肘。兩個天使的翅膀在殿中間彼此相接。精美的天使把聖殿襯托得莊嚴肅穆。

其次,內殿、外殿周圍的牆上,都刻著基路伯、棕樹和初開的花。內殿、外殿的地板都貼滿金子。用橄欖木製作內殿的門扇、門楣、門框。在橄欖木作的扇上兩門,刻著天使、棕樹和初開的花。

文化內涵

所羅鬥神殿建成後,所羅門親自主持了在神殿安放約櫃的隆重典禮。他向耶和華虔誠祈禱:“我已建造了一座殿宇,作您的居所,為您的永久住處。”這充分反映了猶太教人神之間的契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是:

(1)統治者希望上帝不會忘記希伯來人,要為民造福;

(2)統治者希望希伯來人要虔誠地信奉上帝,遵守神的律法。

神殿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與美學趨向,一方面是統治者藝術和美學觀點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是希伯來民族審美思想的反映。

影響

猶太教有了這座宏偉壯觀的神殿作為崇拜中心,在猶太人心目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耶路撒冷從此成為猶太教重要的聖地和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

所羅鬥神殿的建成,形成了以猶太教信仰為核心的共同精神文化,古代猶太民族基本形成,其民族國家希伯來王國作為民族統一的載體,為古代輝煌的猶太文明奠定了發展的根基。

爭議

到2009年2月為止,在以色列,有關所羅門的資料非常匱乏。這導致許多評論家質疑是否所羅門確實存在過。一些研究者甚至指出他的名字實際上是由“sol(太陽)”和“omon(阿蒙,埃及的太陽神)”組合而成的,因此可能只是象徵性的雙關語

傳統主義者認為所羅鬥神殿聳立在古耶路撒冷的心臟默里山上,確實存在這一建築。

然而由於缺乏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來支持這個說法,許多現代研究者和作家關於所羅門的生活和他的神殿得出了絕然不同的結論。是否神殿是其他什麼東西的象徵呢?也許是通向上帝之門的隱喻?也許在古代世界存在許多所羅鬥神殿,而事實上聖經所說的神殿大小和方位只是一個深奧的神聖幾何學示意。

由於缺乏證據證明,因此關於所羅鬥神殿存在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是一個爭議的問題。

考古新發現

陶俑陶俑

以色列文物局日前(2013年1月)宣布,在耶路撒冷附近發現舊約《聖經》時期猶太王國早期文物,首次考古證實第一聖殿存在。

文物局專家介紹,在耶路撒冷西部塔勒.穆扎古蹟區,發現2750年前神廟祭壇遺址和祭祀陶器,其意義重大,證實第一聖殿的存在。

猶太王國3000多年前經歷掃羅、大衛到所羅門王鼎盛,在耶路撒冷建一神教大聖殿,但鮮有考古證明。王國後期宗教改革,各地停止祭祀,只在耶路撒冷聖殿祭祀。新發現的鐵器時代王國早期神廟遺址包括牆體、向東大門,顯示崇尚太陽傳統。其廣場中祭壇及陶杯、陶俑等陶器,顯示當時祭祀習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