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郭邦

戴郭邦

戴敦邦(1938年-)自號民間藝人,江蘇鎮江丹徒石馬鄉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戴敦邦水滸葉子》、《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圖》等。

基本信息

戴郭邦

中國插畫藝術大師——戴敦邦(風格獨特的民間藝人)
戴敦邦(1938年-)自號民間藝人,江蘇鎮江丹徒石馬鄉人.無學歷.曾擔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直至退休.因長期畫連環畫.一度被推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又擔任過上海道教協會副會長和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但最為合適的頭銜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扛鼎力作,多數作品為依附於中國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詩詞的插圖,如《紅樓夢》,《水滸傳》,《西廂記》等.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畫大家,也是深受讀書人喜愛的插圖藝術名家,連環畫家,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早年曾任文藝出版社裝幀設計師,插圖藝術自然當行。後調任大學教授繪畫,出版界仍對他緊追不捨。自號民間藝人,原籍江蘇丹徒,1976年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美術研究室副主任,擅人物,工寫兼長,多以古典題材及古裝人物入畫,所作氣魄宏大,筆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動傳神,畫風雅俗共賞。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薈萃其1970至1997年間如題代表作一百六十餘幀。 他的主要作品有《戴敦邦水滸葉子》、《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圖》、《戴敦邦水滸人物譜》、《紅樓夢人物百圖》、《戴敦邦新繪“紅樓夢”、《紅樓夢故事連環畫》、《戴敦邦繪畫粉本精選》、《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戴敦邦圖說詩情詞意》等。連環畫代表作品有:《一支駁殼槍》、《水上交通站》、《大澤烈火》、《蔡文姬》、《黛玉焚稿》等.彩色連環畫《陳勝吳廣》、《逼上梁山》、《戴敦邦新繪長恨歌》等在國內外獲獎。他為英文版《紅樓夢》、《封神演義》以及人民文學版的《水滸》、《曹雪芹》等繪製插圖。1984還精心繪製了《牡丹亭》郵票。
戴敦邦先生的畫在美術界被圈內人所津津樂道,如《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戴敦邦道教人物畫集》、《戴敦邦新繪全本水滸傳》、《長恨歌》《聊齋》、《石壕吏》等,這些畫作早就得了我的景仰。讀他的畫冊,讓我在視野上、精神上受到他的大氣畫風的洗禮,也帶來精神上的升華。
然戴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與濡養,他的畫有著獨特的風格,有著中國民族藝術的精神,正如蔡若虹先生在《戴敦邦連環畫集》中序言所說的“戴敦邦畫了很多畫,連續性的插圖以及四扇屏等等。他的作品可貴之處,是始終不脫離民眾,始終說中國話(雖然有兩三種不同的聲音),始終不跟著外國畫家的屁股後面跑。他沒有強調百花齊放而不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他是一個真正的愛國畫家。”蔡若虹先生對他的畫品給予極高的評價,當不為過。戴敦邦不僅畫品好,人品也是有口碑的。如:中央電視台拍攝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專門請他為該劇中的人物造型,並說:“繪製所給他的費用不是很高。”戴敦邦聽後回說:“不給錢也畫。”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品高於畫品的藝術價值觀。
對於外來動漫與中國連環畫,戴敦邦卻抱著一股愛國熱情,以他的學識,非常中肯地說;“外來的動漫實在是種文化垃圾。這將會被人逐漸認識清楚的,在藝術上似乎它根本不屬此範疇的無藝可言,和任何可比性,藝術貴在塑造生動而有個性的性象。現在流動的動漫都成為千篇一律不分中外古今一個統一的共同符號,而且滲透到文化、社會、歷史諸多領域。並鋪天蓋地使年輕一代錯誤而被迫為唯一的認同感,消蝕了自己的民族感情,這是十分危險的,這以經不是動漫取代不取代連環畫的事情,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災難。”
作為蜚聲海內外的大畫家戴敦邦,我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在相冊中找到了我與戴敦邦夫婦以及作家、畫家等人在一起的合影,使我記起,我與戴敦邦先生第一次見面卻是在乍暖還寒的季節,2003年2月上海仰光大酒店的餐桌上。那天,他身著中式對襟棉襖,慈眉善目,帶著一副眼鏡,正襟危坐,不善言辭,也不高談闊論,頗見出一種君子自知的尊嚴和樸質風度,讓我心生敬意,從內心產生了敬仰之情。
當今滬上畫壇,集國畫、連環畫、插圖於一身的戴敦邦先生,已近古稀之年的老畫家了。他從上海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1957年進入上海《兒童時代》雜誌社從事插圖工作。由於,他在連環畫上作出了很高的成就,1979年經著名漫畫家丁聰、方成倆先生的推薦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1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繪畫,任藝術系主任。由於鍾情於繪畫,不久又辭掉了系主任職務。正如他自己在創作手記中所言:“吾以畫為主,畫以吾為友。”自成年以來,夢醒誘惑,幾乎盡在一個“畫”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戴先生是著名的人物畫大師,他除了繪畫以外,對戲曲、音樂、舞蹈,中國古典文學都有著廣泛的興趣。他長於南方的雅曲,並能哼唱崑曲,更喜歡的是北方古老的秦腔,崇尚秦腔的陽剛豪放的氣息,並認為秦腔高亢悲壯,有著一派陽剛之氣。他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半個世紀以來,畫過《水滸傳》、《三國》、《西遊記》、《紅樓夢》……,然戴先生所選取較多的還是古典題材的繪畫形式的創作。譬如:他畫白居易的《長恨歌》,用非常細膩的筆法,把楊貴妃的美麗和豐腴的身材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反映了在唐代的當時審美情趣,正是符合了古人的審美觀。他不僅是人物畫大家,而且還是中國唐代文學會會員,中國紅樓夢研究會會員。更多的而是畫《紅樓夢》。畫冊中的人物不論是賈寶玉,或是林黛玉,這些人物的站立或坐姿,眼神舉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他畫過一幅清瘦的《曹雪芹著書圖》贈送給海外紅學大家周策縱先生。周策縱又在其畫上題詞而自己珍惜地收藏著,則就有了一段文苑逸事。戴敦邦又是《外文版紅樓夢》的插圖作者。畫冊中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腳本於清朝歷史有著雙重的闡釋作用,尤其奪人眼球。
他畫《米芾拜石圖》的扇面與著名國畫大師程十髮繪的《歲寒三友圖》扇面,在台灣“國父紀念館”展出,頗得兩岸文化界人士的青睞。
近來,戴先生又接受了作家出版社的邀請將與劉心武合作創作一本《金瓶梅》的人物評傳。這本評傳,劉心武以文字來評論,戴敦邦則以畫來評說。他的修養頗深,能接受民間畫的影響。在繪畫的表現方法裡都有著新的開拓。以人物畫為見長,長於人物的神態,善於點染,線條強烈,描寫盡致,使其畫自成一格,標誌著人物畫的重大變化。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傳承在作品中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不僅是他的藝術上的造詣深,更是他豐厚文化內涵的外延!
戴敦邦現任中國連藝會副主任,上海連藝會主任。自稱“民間藝人”。一生鍾情中國畫,連環畫。他仍像傳統士大夫那樣,在書畫中尋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2002年他帶著滬上范生福孫愚幾位畫家以及史力群先生創辦了一個以連環畫為專業性的刊物,取名《連博》,用魯迅先生手跡。戴敦邦親自但任總監。辦刊的宗旨是正本清源,求索發展。旨在這個藝術世界裡宣傳和拯救獨具民族特色的連環畫。追求連環畫根源,報導連壇動態,展示當代連壇畫家的時代風采和創作成果。我手中擁有《連博》的創刊號,扉頁上有戴敦邦、范生福、孫愚的簽名,那是值的收藏的。
上海老作家沈寂先生的長篇歷史歷史小說《大亨》,被《新民晚報》連載,遠在北京的華君武先生看後就立即寫信給沈寂說:“應請一畫家插圖,我想非戴敦邦莫屬。”然而,戴敦邦以飽滿的熱情,用國畫的技法,採用傳統的白描手法,線條流暢,黑白分明,歷時7個月的時間創作完成了連環畫《大亨》。此畫冊長達290幅,文圖相得益彰。真是藝貴創新,先生得之。《大亨》的出版,轟動了上海的畫壇,並赴比利時“首屆中國連環畫展”參展,《大亨》被稱為當今的連環畫經典之作,更體現了他嚴謹,新的創作態度和深厚的藝術造詣。
任何一個藝術大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從事的藝術始終有著鍥而不捨的迷戀,並且在追求過程中不信地打破、反叛、變更和創新。戴敦邦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開創了連環畫的新風,《大亨》就是明證。由於他不斷汲取古人繪畫的精華,逐步形成了質樸、凝鍊、深沉厚重的創作風格,使他成為連環畫壇上的一位高手。他的畫在連環畫界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在邊遠地區都深知其大名。2005年戴敦邦赴東北瀋陽參加“王弘力從藝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期間,便與幾位畫壇同道到“魯迅美術學院”拜會95歲高齡的“湖社”畫會元老晏少翔。在校區的一隅,被魯迅美院的學生晁嵩相認後,即後退三步,單腿跪地,右手直伸觸地,向戴敦邦行旗人禮節,大聲言道:“小的連環畫孫子晁嵩,給連環畫爺爺請安!”此事已在連環畫圈內已傳為美談。戴敦邦在“魯美”遇到的“跪拜禮”,則充分體現了青年學子們對戴敦邦的畫是非常地敬佩,也是對畫家的景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平朴是一種深刻而深厚的美,真誠則是這種深刻之美和深厚之美的本質。畫家戴敦邦的繪畫藝術就充滿著平朴的性格和真誠的德行。他創作的國畫、連環畫更顯示出”平朴“、”真誠“的魅力。戴敦邦在國際上享有人物畫大家的聲譽。1988年名列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受聘於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理事。他的畫受到了華裔愛國僑胞們的歡迎。畫本無言,畫家所說的或許都在畫中。他的畫有口皆碑,影響深遠,也是公認的畫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獨樹一幟的卓然大家。
創作出版有:
《牡丹亭》(英文版)
《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
《自說自畫》(專著)
《畫余筆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戴敦邦藝術隨筆》
《戴敦邦畫訣譜》
《戴敦邦圖說詩情畫意》
《戴敦邦古典文學名著畫集》
《紅樓夢》連環畫和八大樣板戲(主繪)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