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蘊珊

解放前,戴蘊珊曾在貴陽開辦“怡興昌號”商行,並在湖南洪江設分莊;民國二十七年 29年(1940年)元月他還在貴陽中華南路獨資開辦“怡興昌銀號”,資金額為法幣10萬元。 戴蘊珊於1955年在武漢病逝,終年60歲。

戴蘊珊,一名戴世隆,麻江縣壩芒布依族鄉(樂坪鄉)人。生於清光緒乙末年(1895年)古歷臘月初八日己時。其先世舊居湖南寶慶府邵陽朱泗巷,明末徙居責定縣東區翁威沖九戶直腳;清光緒年間,其父戴廷標遷移麻江,定居樂坪街上。
戴蘊珊幼年時,其家庭並不富裕。他在貴定唯讀過幾年私塾,就在其兄子厚開設在樂坪的小客棧里幫忙。因他聰明伶俐,善於招徠過往客商,得到湖南商人張文齋 (在下司開設張怡昌號)的賞識,接納為學徒,遂成為張的得力助手,往返於貴陽、湖南等地,販運土產鴉片、布匹等日益發展成為省城知名富商,人稱“南百萬”(省城南的百萬富翁)。他為人忠厚、重情義,肯助人,關心公益事業。在省城商界聲望日振,選為貴州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
解放前,戴蘊珊曾在貴陽開辦“怡興昌號”商行,並在湖南洪江設分莊;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與周紹陽等人合資在貴陽組建“益強股份有限公司”,戴蘊珊投資25萬銀元占公司總資金的一半,任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曾在上海、香港、武漢、柳州、衡陽、常德、重慶、昆明等各大中城市設分公司;在涪陵、霑益、鹿奏、金城江、合浦,玉林、梧州、南雄、新寧、曲江、神泉港、長沙、邵陽等地設網點,主要經營汽車、汽油、鋼材、棉花、棉紗、布匹、百貨、食鹽、烤菸、桐油、皮張等。
與此同時,民國 29年(1940年)元月他還在貴陽中華南路獨資開辦“怡興昌銀號”,資金額為法幣10萬元。當時省政府決定籌建貴州銀行,戴蘊珊被指定為籌備委員,因與官方意見分歧,得罪省主席吳鼎昌。次年,被加以“囤積居奇”(系租谷)罪名逮捕監禁,後由親家賴永初活動,不久取保外醫獲釋。民國32年(1943年)下半年,根據國民黨財政部關於獨資開辦的行莊必須改為股份有限組織,否則即予取締的明令規定,戴蘊珊又為首夥同周紹陽、周仕卿、謝根梅、劉啟漢、黃杰修等13人,共合資165萬元(戴本人入550股。每股法幣1000元,金額55.1萬元),將“怡興昌銀號”改稱為“怡興昌銀號股份有限公司”,經財政部於民國33年(1944年)五月二十二日核准,發給銀字第844號營業執照,又繼續開辦行莊,辦理工商業存、貸款業務,並與昆明、上海信託公司和貴州省內幾家銀行訂立通匯契約,互通匯兌。另還參與官商何輯五(貴陽市長)、周貽春(省財政廳長)等在貴陽合資開辦“貴州銀行”。
戴蘊珊於1955年在武漢病逝,終年6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