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精選集

戴望舒精選集

戴望舒精選集,收錄了戴望舒各個時期不同體裁、風格的代表作品。戴望舒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變為剛健厚重,語言洗鍊純樸。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戴望舒精選集戴望舒精選集

本書收錄了戴望舒各個時期不同體裁、風格的代表作品。戴望舒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變為剛健厚重,語言洗鍊純樸。其散文清新雋永、意味深長,同樣有著濃重的詩的味道,讓你在閱讀之中如沐春風,也會讓你在淡淡的哀傷中品位人生的意義。

世紀文學60家”書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紀華文創作的精華,展示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適於典藏的精品書目。她凝聚了數十位專家的心血,寄括著數以萬計的熱愛中國現當代文學讀者的殷切希望。我們期望她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和歷羅的淘洗,像那些支持這項事業的朋友們所祝願的那樣:“世紀文學60家”將作為各大圖書館的館藏經典,高等學校文科考生和文學愛好者的必讀書目為世人所矚目。

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實踐,是中國當代文學一個重要的收穫。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後成為水沫社和其後的<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留學法國、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以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抗戰勝利後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是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目錄

都市中的“丁香”

詩歌編

我底記憶

舊錦囊

夕陽下

寒風中聞雀聲

自家傷感

生涯

流浪人的夜歌

斷章

凝淚出門

可知

靜夜

山行

殘花的淚/9/

聞曼陀鈴

雨巷

我底記憶我底記憶

路上的小語

林下的小語

夜是

獨自的時候

秋天

對於天的懷鄉病

斷指

望舒草印象

到我這裡來

祭日

煩憂

百合子

八重子

夢都子

我的素描

單戀者

老之將至

秋天的夢

前夜

我的戀人

村姑

野宴

三頂禮

二月

小病

……

散文編

創作要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