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熊

相傳,凡是以一口之理相傳,或是以一手之藝相授者,戴文熊均能以師禮相待。 戴家人習慣將之稱為是“一口之師”,或“一手之師”。 李洛能在祁學藝歷時十載,藝成後亦隨其師戴文熊保鏢,後終成一代武學宗匠,人號“北方神拳”。

戴文熊,字葉夢,排行老二,乳名二驢,又名二閭,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小韓村人氏,系戴隆邦之次子,生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卒於同治十二年(1873)。戴文熊自幼隨父習武,兼攻儒學。因家傳之故,少年時即以作風儒雅、武藝出眾而聞名於當地。後隨父在河南省社旗縣開館設開店,主營旅棧業,兼營鏢業。嘉慶十一年(1806),文熊子承父業獨力支撐“十家店”局面,時年僅29 歲。戴文熊為人謙遜,勤勉好學,即使是在成名後,仍不放棄對武學的探求。相傳,凡是以一口之理相傳,或是以一手之藝相授者,戴文熊均能以師禮相待。戴家人習慣將之稱為是“一口之師”,或“一手之師”。戴文熊曾叮囑後人曰“:吾家所學原出滴點,匯自百家,今幸賴高人指點,歡喜尚且不及,焉能嫌少以棄微?孰不知‘涓涓細流以匯江河,塵塵積土以壘高山’。後凡有一口之理傳我者,抑或凡有一手之技傳我者,皆乃吾師也。”戴文熊原本家學深厚,又兼勤勉好學,遂技藝日精,拳匯八方,技臻無為,人號“神拳二閭”。世稱戴文熊保鏢從未有失,行走大江南北,亦罕逢敵手,商界素有“二閭之鏢行天下”之口碑,民間亦有“戴文熊的拳蓋山西,左二把的腳天下走,安晉源出口不用吼”之諺語。史學界又習慣將戴文熊與山西文水左二把、山西平遙王正清並稱為“華北三傑”。道光十六年(1836),有河北李洛能者慕名來到山西祁縣小韓村向戴文熊求藝。李洛能一面在祁縣種菜務農,一面拜在戴文熊門下習藝。因其種菜務農之技優於當地,故當地人將之尊稱為“老農”。李洛能在祁學藝歷時十載,藝成後亦隨其師戴文熊保鏢,後終成一代武學宗匠,人號“北方神拳”。李洛能主要傳人有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賀永恆、郭雲深、劉奇蘭、劉曉蘭等。他們中多數人均系當世之武學名家。鹹豐年間,戴文熊奉詔率弟子李洛能、賈大俊,溫老六等參與戰事,因屢建奇功,朝廷曾賜以黃馬褂以示表彰。文熊傳藝於子戴五昌、同族戴良棟,河北李洛能,山西賈大俊、溫老六、朱熹、孫淑倫,山東鐵頭和尚馬培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