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

戰略管理中考慮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資源[經濟學名詞]、資產,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去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而這種考慮,被稱為企業戰略思維。戰略思維的特點是整體性、前瞻性。

基本信息

概述

面對企業管理、軍事管理、國家管理等實際問題,對於運用抽象思維所形成的若干個相關因素,連續地、動態地、全面地度量這些相關因素的數量變化程度,並找出這些相關因素在數量變化程度上相互影響、共同變化的規律性。以發現的這些規律性為基礎,以已形成的目標格局為導向,促使現實問題從當前狀態向目標狀態演化。

戰略思維戰略思維

在現實中,共同變化的現象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情況非常複雜,並且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的預期目標也不再是某種單一目標,而是由多個目標組成的目標格局。

例如,假設B、m、n、k是影響A問題的四種相關因素。傳統抽象思維方法解決A問題的思路是,首先假設其它三種現象與A現象無關,分別找出B與A、m與A、n與A、k與A的片段規律性。找出片段規律以後,再放棄當初的假設條件進行綜合決策,從開始找出各個片段規律到進行綜合決策有一個時間間隔,在事物變化迅速和信息充分的時代,當綜合決策還沒有做出時,以前總結出的各個片段規律的假設前提就已經發生變化了,各個片段規律就已經失效了,這樣一來綜合決策本身也就脫離現實了。

戰略思維則直接按時間序列連續觀察和計量A問題與m、n、k、B數量變化的對應性,並尋找這種對應性的規律性。例如,我們已經多次在歷史記錄中反覆發現,A的某種數量程度A1總是對應著B、m、n、k的特定數量程度B1、m2、n3、k1。如果我們的目標格局是達到(A1、k1),而當前A、m、n、k的實際數量程度是B1、m1、n1、k1,我們為了達到目標,只需想辦法改變m、n的數量程度,使它們分別達到m2、n3,這時,如果不發生小機率的意外,我們想要的(A1、k1)就會出現。戰略思維就是這樣解決實際問題的!

辨析

一、戰略思維與其它思維形式的關係

戰略是一個古已有之的概念,而戰略思維則是一個21世紀才出現的新範疇。出現戰略思維概念,是因為人們想從思維機理的層面探索判斷戰略優劣的標準以及形成優良戰略的程式和規則。

人類思維包括形象思維和概念性思維兩大類,其中的概念性思維又包括抽象思維科學具象思維、戰略思維這三種。可見戰略思維是人類思維的一種,理解戰略思維首先需要理解戰略思維與其它思維形式的主要區別。

在事物變化緩慢和信息不充分的時代,人們運用抽象思維方法假設一些因素不變而得出各種片段知識或規律,那些思維時被假設為不變的因素,在現實中也真的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抽象出來的片段知識或規律幾乎不用任何修正就能直接用於現實問題,並且偏差很小。

在事物變化迅速和信息充分的時代,過去的那種假設一些因素不變而得出各種片段知識的思維方法開始偏離現實。當你剛剛根據訊息假想了某些條件並在此基礎上演繹、推測和做出決策,也許你的決策尚未變成行動,當初的假想條件就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靜態的、片段的方法被人們譏諷為紙上談兵。

在事物變化迅速和信息充分的時代,在企業管理、軍事管理、國家管理、國際關係管理領域以及科學研究領域,能夠動態地和綜合地跟蹤多種因素同時變化、迅速變化的戰略思維和科學具象思維就應運而生。其中,戰略思維與科學具象思維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對人類行為結果有明確預期,它要運用所發現的規律直接引導人們的有明確預期的實際行為;後者則僅僅以發現規律為目標。

分類

根據實際問題的重要程度、誤差容忍度、信息處理能力這三個標準,將戰略思維分為日常型戰略思維、規則型戰略思維、程式型戰略思維三種類型,在不同的情形下採用不同的戰略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現的、重要程度低以及誤差容忍度高的實際問題,被歸為一類,解決這類問題所使用的是比較粗略的日常型戰略思維,日常型戰略思維對思維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沒有過高的要求,它聚焦於戰略思維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基本上不涉及戰略思維的結果、內容和程式(參閱《戰略思維方法》第十一章)。

數量相對較少、重要程度較高以及誤差容忍度較高的實際問題,被歸為一類,解決這類問題所使用的是規則型戰略思維,規則型戰略思維對思維者的信息處理能力的要求稍高一些,它的焦點是通過對大量已經發生的戰略思維案例的總結,對戰略思維應該包括哪些基礎內容提出規則性要求。它已經在日常型戰略思維方法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但是,它在嚴格的意義上仍然沒有涉及戰略思維的過程或程式(參閱《戰略思維方法》第十二章)。

數量相對較少、重要程度很高以及誤差容忍度很低的實際問題,被歸為一類,解決這類問題所使用的是程式型戰略思維,程式型戰略思維對思維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很高要求,它的焦點是戰略思維的過程本身,它把戰略思維過程標準化和程式化了,它已經能引導人們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地進行戰略思維了(參閱《戰略思維方法》第十三章)。

內容

如果期待出現一個較好的戰略思維的結果,你擬定的戰略方案中起碼要有關於戰略要素、戰略目標、戰略靈敏度、戰略假設、戰略戰局這五項內容的描述。

為了保證戰略思維更加嚴密,我們必須找出與特定事物存在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所有其它事物,這些相關事物被概念化以後就被稱作相關 戰略要素。一個較好的戰略方案必須有較好的關於戰略要素的認識和描述。我們可以從概念性、全面性、變化性、層次性這四個方面加深理解戰略要素的含義。

戰略目標是人們在行動之前就已經確定的行動結束時的預期結果,代表這種預期結果的是相關戰略要素的組合格局以及組合格局中的各個戰略要素的特定數量程度。

戰略靈敏度是衡量實施戰略的主體對各個戰略要素的變化的反應速度的指標。戰略靈敏度包括四個環節,它們是:信息收集和傳遞的速度,形成和調整戰略決策的速度,部署戰略要素的速度,戰略要素根據共享信息做出反應的速度。

戰略假設是指假設戰略要素格局中哪些要素會發生變化以及怎樣變化,並以這種假設為基礎,把行動開始後需要做的一部分工作提前到行動開始前來做。

戰略戰局是指在戰略方案已經完成和實際行動已經開始以後,為達到戰略目標而按照時間序列隨時調整各個戰略要素格局的過程,它是對不斷產生的戰略要素的新變化的一整套連續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