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遊戲歐洲擴張

戰爭遊戲歐洲擴張

《戰爭遊戲:歐洲擴張》是由Eugen Systems工作室製作、Focus Home Interactive公司發行的一款專為PC設計的即時戰略遊戲。於2012年2月22日發布。遊戲中玩家扮演華約或北約方麵團級指揮官,指揮包括各型坦克、直升機、火炮、武裝車輛、戰鬥人員和後勤在內的團一級武裝力量,投入1975—1985年間的歐洲戰場。它在保持戰爭遊戲兩個經典要素(深度與即時反應)的同時提供一個動態的戰爭場面,並給人難以置信但又真實的視覺體驗。

基本信息

遊戲簡介

遊戲截圖遊戲畫面

《歐擴》著眼於1975—1985年間的冷戰時期,劇情建立在“歷史在某個轉折點上出現了錯誤而導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以下簡稱華約)之間出現衝突”這個架空起點上,並探索可能發生的後續事件。遊戲中玩家將扮演北約或華約方麵團級指揮官,指揮包括各型坦克直升機、火炮、武裝車輛、戰鬥人員和後勤在內的武裝力量參與歐洲戰事。
工作室為該遊戲製作了四款免費的DLC,修正了遊戲錯誤、增加了新的地圖和單位,第四款DLC還增加了新的單人戰役《嚴重錯誤》,但劇情與主線沒有關聯。

最低配置

系統要求:WindowsXP/Vista/7/8/8.1/10。
處理器:AMD/Inter雙核2.5GHz。
記憶體:1024MB(XP)/2048MB(Vista/7/8/8.1/10)。
顯示卡:ATIRadeonX1800GTO/NVIDIAGeforce7600GT。
光碟機:2倍速DVD-ROM、DirectX9。
硬碟:10GB。
音效卡:兼容DirectX9。
其他:需要網路連線以激活正版或者在線上對戰。

戰役劇情

遊戲畫面遊戲畫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北約和華約組織的相繼建立,全球政治局勢再度緊張。
幾十年來,這兩個軍事同盟因為相反的信念一直在暗中角力。雖然尚未發生交火事件,但也許只需要一個火花,這種制衡關係就可能被打破,最終爆發全面衝突。

德國戰役

兄弟相殘
1975年12月19日,在德國,一名東德(正式名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人民軍的成員於靠近柏林圍牆的格拉夫霍斯特地區殺害了兩名邊防軍士兵並逃入西德(正式名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德要求西德交還逃犯,但波恩拒絕。華約與北約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雙方開始在德國各自的占領區加派軍隊,該事件也因此成為歐洲軍事對峙升級的起點。
同年12月21日,格拉夫霍斯特地區的西德邊境防衛隊偵測並確認東德軍隊越過柏林圍牆進入西德領土。波恩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衝突正式爆發。
戰火持續到1976年1月16日。此時和平條約即將在斯德哥爾摩簽署,但即便是這樣,華約軍隊仍然在萊比錫發起攻擊,希望通過摧毀凸角堡在談判桌上取得有利地位。指揮官臨危受命保護城市,最終成功堅守至和平條約簽訂,避免了一場浩劫。至此德國戰役結束。
波蘭戰役:波蘭尚未滅亡。
1980年8月,華勒沙當選為團結工會主席。1981年10月18日,雅魯澤爾斯基當選為波蘭共產黨領袖,並在12月13日下令逮捕華勒沙等一批工會領導,引發民眾不滿。雅魯澤爾斯基派遣軍隊與鎮暴警察鎮壓民眾暴動。
政府的殘酷鎮壓最終引發軍隊譁變。12月16日,士兵開始回響民眾暴動;17日,叛亂之風已經席捲波蘭軍隊,駐守波蘭的蘇聯部隊遭受到叛亂者的攻擊。政府軍隊岌岌可危。
12月20日,駐波蘭蘇軍派遣的援軍與波蘭政府軍會合併成功抵擋了叛軍的進攻。隨後,華約軍隊一路鎮壓叛軍。但是在1982年1月中旬,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捷克介入戰事,捷克軍隊因此反叛。蘇聯集團軍領命抵抗敵對勢力入侵波蘭,並在消滅波蘭叛軍後騰出手來的華約軍隊的援助下擊退北約的進攻。2月,華約軍隊擊潰捷克叛軍,保住了捷克社會主義政權。至此波蘭戰役結束。

北約戰役

強箭手

遊戲截圖遊戲截圖

1983年3月8日,東西關係惡化。3月23日,美國總統里根啟動“星球大戰”計畫,試圖聯合西方國家取得核子勢力平衡。4月,蘇聯加強了其在北約的間諜網。9月26日,俄國已經收到數起美國發射核飛彈的假警報,華約決定採取報復行動。
同年10月25日,美軍進攻共產黨島嶼,11月2日,北約在歐洲開展“強箭手”聯合軍演。11月8日,華約誤認為北約演習軍隊部署是真實攻擊行動的第一階段,因而決定先發制人,率先越過東德和捷克邊境入侵北約領土。
華約入侵後,北約措手不及,節節敗退。丹麥於1983年11月投降,而西德也在1984年4月前徹底淪陷。華約軍隊兵臨法國,北約重兵壓境對峙。當北約意識到華約的聲東擊西戰術時為時已晚,華約軍隊已經控制瑞士全境並以此為跳板深入法國境內,以空降形式占領法國防禦的核心——阿爾比恩高原上的洲際飛彈發射基地。1984年4月22日,北約軍隊收復阿爾比恩高原,法國政府單方面決定核報復。至此北約戰役結束,俄國戰役展開。

俄國戰役

廢土
1984年4月22日,洲際飛彈自法國阿爾比恩高原發射,飛向華約國家。二十分鐘後,華約發射數以千計的飛彈回敬。在接下來的數小時裡,北約和華約的主要城市莫斯科華盛頓、倫敦、巴黎、華沙等被夷為平地。
核大戰後,各國的政治領袖們走出掩蔽壕,宣布停戰。然而俄羅斯第三特種部隊指揮官—由於家人沒有資格進入掩蔽壕而在核打擊中無一倖存—對華約與北約所謂的領導人深惡痛絕,誓要他們付出代價。
1984年6月9日,俄羅斯境內,第三特種部隊接收了歸順的東德直升機中隊和波蘭炮兵部隊,並在第二天成功消滅了前來鎮壓的華約部隊。
部隊壯大之後,指揮官著眼於西方荷蘭,準備實現最終目標。先是摧毀敵方指揮系統,脫離華約軍隊,成功橫渡易北河進入西德境內,接著通過一系列戰鬥擺脫北約的圍追堵截。7月15日控制了位於荷蘭沃克的美國空軍基地—美軍將核武器存放於此。在北約和華約的雙重圍困下,指揮官經過40分鐘的艱苦守衛,核飛彈終於準備就緒,“現在就讓他們付出代價”。至此俄國戰役結束。

美國戰役

致命錯誤
1979年,東西方緊張局勢似乎即將緩和,但卻發生了歐洲飛彈危機,同時北約又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大量部隊。在美國最重要的指揮中心夏安山內部,一個維護人員的疏忽大意再次讓世界陷入戰爭中。

陣營設定

陣營

遊戲截圖遊戲截圖

北約陣營:以北約陣營遊戲可以指揮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和西德的部隊。
華約陣營:以華約陣營遊戲可以指揮包括蘇聯、捷克波蘭和東德的部隊。

部隊單位

LOG:後勤—包括指揮車、指揮直升機、補給車、補給直升機和補給基地。
INF:步兵—包括特種部隊、防空步兵、反坦克步兵、機槍步兵和工兵。增援步兵的同時需購買運兵車。
SUP:支援部隊—包括防空飛彈車、自行高射炮、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自行迫擊炮、自行火箭炮、自行榴彈炮。
TNK:坦克—包括主戰坦克、輕型坦克和噴火坦克。
REC:偵察部隊—包括偵察車,偵察直升機,武裝偵察車和武裝偵察直升機。
VHC:戰鬥車輛—包括步戰車,裝甲人員輸送車,自行反坦克炮,反坦克飛彈發射車,以及其它火力支援車輛。
HEL:直升機—包括攻擊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

武器類型

小口徑

遊戲截圖遊戲截圖

步兵武器和機關槍、機關炮都屬於反步兵武器,極大殺傷步兵和無防護的車輛,但是完全不能殺傷裝甲單位。除了手榴彈以外其餘武器均可攻擊飛行中的直升機。
1、Rifles:來復槍,二戰後開發的半自動步槍,與攻擊步槍射程相同但是射擊頻率低。
2、SubmachineGuns(SMG):衝鋒鎗,射速高,射程近。
3、AssaultRifles:攻擊步槍,自動或半自動,比來復槍火力更強。
4、MediumMachineGuns(MMG):輕機槍,口徑和步槍一樣,但是射速高,火力相當於一整個步兵小隊的火力。
5、HeavyMachineGuns(HMG):重機槍,口徑大(12.7mm-14.5mm),射速略低於輕機槍,因此火力略同於輕機槍但是範圍更大。
6、GatlingGuns:加特林轉管機槍。口徑7.62mm-20mm,射速高,火力強,具有一定的反裝甲能力。
7、Grenades:手榴彈。步兵近戰用,射程近,反步兵。其他有震爆彈和閃光彈。
8、Grenadelauncher:榴彈發射器。發射榴彈的機槍,殺傷力略同於機槍,但是距離遠,範圍傷害。

高爆反坦克

二戰中發展來的高爆反坦克武器能有效殺傷裝甲。一般射程遠,穿甲力不受距離影響。
1、LightAnti-tankWeapons(LAW):輕型反坦克武器。大多數步兵攜帶的肩扛式近程反坦克武器,有效殺傷近距離裝甲目標,不能對空。
2、RecoillessRifles:無後坐力炮。比LAW開發稍早,威力較弱,射程較遠,一般安放在輕型車輛上形成反坦克部隊,對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輛威脅較大。
3、Anti-TankGuidedMissiles(ATGM):反坦克飛彈。無後坐力炮的升級版。類似LAW,但是射程更遠,彈道可修正,但是需要發射單位靜止和集中精力。ATGM不能對空。

高爆反坦克高爆反坦克

1、Autocannons:機關炮。射速高,口徑小,可穿甲。高度殺傷步兵,無或輕裝甲車輛。儘管穿甲力不強,但是高度密集的火力能極大的降低敵軍士氣。機關炮也是唯一可以防空的炮。
2、MainGuns:主炮:俗稱坦克炮。發射多重彈藥,即可反坦克也可反步兵。距離越近,穿甲力越強。
3、Howitzers&Mortars:榴彈炮和迫擊炮。大仰角發射,無視地形阻隔。距離越遠,精度越差,獲得友軍視野時可逐步修正彈道。炮彈殺傷步兵和無裝甲車輛,攻擊頂部裝甲。少數可以平射自衛。

火箭彈

1、Rocketpods:火箭巢。直升機載,對地火力,反步兵,炮彈殺傷步兵和無裝甲車輛,攻擊頂部裝甲。
2、MultipleLaunchRocketSystems(MLRS):多管火箭炮。發射反步兵重型火箭彈,精度有高低之分,爆發力強。

防空飛彈

1、Surface-to-AirMissile(SAM):防空飛彈。既可單兵攜帶也可裝備特殊車輛。只能對空。
2、MCLOS:老式防空飛彈,需要發射單位靜止和集中精神。
3、Infrared:紅外製導,發射後不管。
4、Rader:雷達制導,發射後不管,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火焰發射器

地面武器,反步兵。殺傷力一般但是大幅降低士氣。

遊戲系統

單人模式

AI對抗:單人模式可以和一家電腦對打。AI難度可以選簡單,一般和困難。AI的彈藥和油料無限。

單人戰役

原始版本的單人戰役分為四章:第一章德國戰役共五關,第二章波蘭戰役共六關,第三章北約戰役共四關,第四章俄國戰役共七關。第四款DLC新增了一章美國戰役“嚴重錯誤”,共五關。單人戰役難度不可選擇。

多人模式

Rank賽:Rank賽起始1500分,最多4V4。

多人在線上

多人在線上一方最多4人,可以選擇對抗AI。AI難度可以選擇簡單,一般和困難,並且彈藥和油料無限。

遊戲測評

戰爭遊戲:歐洲擴張戰爭遊戲:歐洲擴張
《戰爭遊戲:歐洲擴張》雖然單機劇情並無太大亮點,但本作強在有力的多人在線上對戰方面。IGN從遊戲本質上來探討,還是給了8.0分的不錯評價。
下面引用其評述:
北約和華約坦克初步體驗8.0分:流線型的用戶界面方便玩家交朋友,組隊,尋找遊戲對話,管理軍隊,盡情玩到遊戲的每個小細節。
畫面表現8.5分:非常好,但是由於大多數時間鏡頭是拉到很遠的,所以很多細節沒法看到。如果想在最高畫質下流暢運行,你需要一台高端機。
音效表現8.0分:爆炸和槍炮聲會讓你完全的身臨其境。沒有惱人的戰鬥音樂分散你傾注在士兵身上的注意力。
遊戲性8.0分:引人入勝的戰鬥極大的考驗著你的戰術。雖然一直採用拉遠視角玩有些乏味,但所有戰鬥都非常精彩,足以彌補這一點。
耐玩性8.0分:由於沒有Bot敵人,所以除了單人劇情以外你就只能找真人在線上了。幸好,很多人都在玩這款遊戲,多人在線上真的不錯。
總分8.0分:非常棒。
最後點評:《戰爭遊戲:歐洲擴張》尖峰時段有成千上萬的人線上,幾千個戰隊每天對戰,所以你總能找到對手。這款遊戲有趣,競技性高,一般半小時內就能結束一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