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二、德國實施潛艇戰、美國出兵有藉口 五、德軍戰場吃敗仗、德國政局陷危機 一、兩伊戰爭分水嶺、殘酷決戰巴斯拉

圖書信息

作 者:丁西軍 主編
出 版 社:軍事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2-1
版 次:1頁 數:348字 數:365000
印刷時間:2008-12-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802371910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紀實系列:戰爭是如何結束的》為“紀實系列”之《戰爭是如何結束的》。《紀實系列:戰爭是如何結束的》匯集了最經典的戰爭史實。
全書共分十篇,主要向你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是如何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太是如何結束的;韓戰是如何結束的;越南戰爭是如何結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如何;兩伊戰爭是如何結束的;馬島戰爭是如何結束的;海灣戰爭是如何結束的以及科索沃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隨著歲月的流逝,20世紀的戰爭,硝煙逐漸散盡,造成的創痛逐漸被淡忘。偶爾勾起人們記憶的多是那些因慘烈、壯觀而著名的戰役戰鬥——那些構成“戰爭主體”的作戰過程。 “戰爭是如何結束的”旨在通過紀實性的描述,直觀地再現“戰爭結束”的過程和經歷,為“非專家”型的讀者,粗線條地勾勒出那一團朦朧“月暈”的大致輪廓。

作者簡介

姓名:丁西軍
作者簡介:
作品:《戰爭是如何爆發的》 《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目錄

第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結束的
一、德俄“單獨媾和”、列寧“和平救國”
二、德國實施潛艇戰、美國出兵有藉口
三、三大戰役定乾坤、德軍兵敗如山倒
四、協約國發起總攻、興登堡防線崩潰
五、薩洛尼卡防線失守、巴爾幹同盟瓦解
六、協約國進攻中近東、土耳其受辱“福賽特”
七、奧匈國兵敗崩潰、德意志痛失幫凶
八、英美反潛終見效、德國放棄潛艇戰
九、基爾水兵大起義、北海戰局漸明朗
十、德意志戰敗投降、德皇退位逃荷蘭
十一、和平鐘聲敲響、大國談判分贓
第二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是如何結束的
一、史達林格勒如鋼、希特勒始“走麥城”
二、德兵敗庫爾斯克、主動權逐漸喪失
三、美英各有小算盤、“第二戰場”難產
四、義大利宣布投降、德意日同盟瓦解
五、德軍戰場吃敗仗、德國政局陷危機
六、巨頭聚會德黑蘭、再次籌劃“二戰場”
七、盟軍諾曼第登入、德寇報喪鐘敲響
八、蘇德戰場傳捷報、東歐多國獲解放
九、希特勒困獸猶鬥、阿登反撲損失慘
十、巨頭聚首雅爾達、瓜分世界定格局
十一、蘇軍攻克柏林城、第三帝國大廈傾
十二、德寇無條件投降、二戰在歐洲結束
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太是如何結束的
一、盟軍開始大反擊、太平洋里煮日寇
二、侵緬日軍遭圍殲、南亞戰局大改善
三、雷伊泰灣海戰決勝、菲律賓喜迎麥帥
四、美軍占硫磺沖繩、關日本海上大門
五、三國會盟蘇出兵、本土決戰成泡影
六、持久抗戰多犧牲、中國戰場掀波瀾
七、裕仁宣讀投降詔、亞太戰火終熄滅
第四篇 韓戰是如何結束的
一、戰爭成持久態勢、和談奏縹緲序曲
二、敵軍橫屍“傷心嶺”、我軍勇破“絞殺戰”
三、克拉克新官火氣旺、志願軍“零敲牛皮糖”
四、“8-25計畫”破產、核子彈恐嚇失效
五、以打促談終簽約、中朝攜手迎和平
第五篇 越南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南打北炸”破產、“越戰之父”辭官
二、假求和為拉選票、詹森淚別白宮
三、尼克森入主白宮、基辛格妙論越戰
四、美軍轟炸高棉、換來舉國討伐聲
五、老政客假意撤軍、大學生決死反戰
六、尼克森黔驢技窮、高棉慘遭進攻
七、血案爆發肯特鎮、反戰浪卷美利堅
八、最後一搏侵寮國、鋼鐵“小道”炸不斷
九、中國正義同志情、抗美援越作後盾
十、春季攻勢大決戰、黎德壽巴黎簽約
第六篇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國家生死存亡、梅厄力挽危局
二、以軍逼近首都、敘軍回天乏術
三、薩達特“戰爭間歇”、以色列穩住陣腳
四、坦克突擊無戰果、埃軍從此轉被動
五、以軍喬裝過運河、蘇伊士城陷圍
六、戰場再陷僵局、阿以無心戀戰
七、美蘇強加干預、阿以終停戰端
第七篇 兩伊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兩伊戰爭分水嶺、殘酷決戰巴斯拉
二、薩達姆襲島襲船、霍梅尼以牙還牙
三、襲城戰你來我往、購飛彈傾家蕩產
四、“生化之母”助戰、災難降臨伊朗
五、伊朗施計騙軍火、里根跌進“伊朗門”
六、美蘇爭霸齊插手、陰雲密布波斯灣
七、聯合國決議出籠、霍梅尼欲罷不忍
八、薩達姆重占主動、霍梅尼被迫言和
第八篇 馬島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英軍奪占喬治亞、危局降臨阿根廷
二、阿根延痛失巨艦、阿海軍鬥志盡喪
三、“飛魚”擊沉巡洋艦、舉世驚嘆阿空軍
四、加爾鐵里不妥協、和談良機擦肩過
五、英軍占聖卡洛斯、英阿定城下之約
第九篇 海灣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美伊互不相讓、和談希望破滅
二、空中打擊開序幕、地面戰爭忙準備
三、“沙漠軍刀”狂舞、伊軍潰不成軍
四、伊拉克不堪一擊、老布希再發通牒
五、聯軍神速推進、伊軍無處藏身
六、薩達姆走投無路、老布希高奏凱歌
七、美談判飛揚跋扈、伊簽約忍氣吞聲
第十篇 科索沃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一、空襲戰全面升級、南聯盟示弱求和
二、轟炸中國大使館、暴行受全球痛責
三、“新干涉”進“死胡同”、聯合國當“和事佬”
四、俄羅斯忍無可忍、搶占普里什蒂納
五、霸權面前無公理、小國總統遭審判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結束的
一、德俄“單獨媾和” 列寧“和平救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人1916年,前方戰事猶酣。但就在所有參戰國的軍隊為了實現自己的軍事目標而慷慨犧牲的時候,以德、俄為主要倡導者,在各參戰國的政界出現了一股“和平”的“暖流”。一時間,戰場上的對手坐到了談判桌前,打起了“和平”之牌,出現了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戰爭轉變為了帝國主義的和平”這樣的局面。
1916年,經過兩年的血雨腥風之後,各參戰國均已感到疲憊不堪,難以支撐下去,繼續這場戰爭已困難重重。尤其是德國,戰爭計畫連連受挫,腹背受敵,英海軍四面對其封鎖,勝利已遙遙無期。當然,還有一個事實也絕對不能忽視,那就是德國在戰爭中掠奪的土地、財富最多。在這種形勢下結束戰爭,德國自然不吃虧。另外,目前,德國的處境雖然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但他的軍隊仍然很強大,憑藉這一條就可以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占據主動。鑒於以上兩點,這時結束戰爭對德國來說自然最為有利。
此時的俄國,正是人們常說的“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此時,它已是日薄西山。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俄國有近40%的男子被應徵人伍,後方剩下的大都老弱病殘。勞動力嚴重缺乏,耕地大量撂荒。有些地區一年到頭顆粒不收,糧食等日用必需品嚴重不足。戰場上,俄軍更是連連失利,到1916年的下半年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在國內,人民的反飢餓、反戰爭、反沙皇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此起彼伏。俄國,真正到了內外交困的地步。
促成俄國急於跟德國媾和的另一個直接動因是,俄國與英、法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俄國宮廷內部的親德分子為數很多,他們早就有了與德國媾和的願望。儘管在大戰初期,英、法、俄三國曾簽訂過協約,協約規定每個簽約國“未經締約盟國其他各方的同意”,既不能與敵方“單獨媾和”也不能退出戰爭。但這一紙空文哪能與上述一系列重大利益相比?因此,“單獨媾和”的騷動始終伴隨著戰爭的主鏇律。
1916年,“和平”的呼聲主要來自德、俄。但由於各方利益錯綜複雜,媾和進程並沒有多少進展。直到1917年,才出現了新的轉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