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犧牲

戰爭·犧牲

她的作品以一個女性特有的情懷,表現了貧苦大眾的苦難生活以及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和痛苦。 柯勒惠支是一個貧民畫家,她的作品從開始就表現普通人民民眾的貧困生活。 柯勒惠支是位偉大的版畫家,她的作品包含著最深沉的人性光輝和愛的徵兆,是對人世所有貧苦大眾最深切的關愛,是對戰爭最深沉的鞭撻。

畫家簡介

柯勒惠支(1867~1945),德國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版畫家、雕塑家。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匿培克。1884 年進入柏林女子藝術學院學習,後又到慕尼黑學習。她的作品以一個女性特有的情懷,表現了貧苦大眾的苦難生活以及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和痛苦。筆法簡練、線條明快,很有表現力。代表作有《織工反抗》、《起義》、《死神與婦女》、《戰爭》(組畫)等。

名畫檔案

名 稱:《戰爭·犧牲》

戰爭·犧牲戰爭·犧牲
作 者:凱餒·柯勒惠支
創作時間:1922~1923 年
類 別:木刻版畫
貧農出身的畫家柯勒惠支的作品比較關心普通人民的生活,同時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母親的情懷從不同角度深刻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們的無比苦難,表達了反對侵略戰爭,進而根除戰爭根源,實現世界大同的夢想。

名畫賞析

柯勒惠支是一個貧民畫家,她的作品從開始就表現普通人民民眾的貧困生活。她和丈夫也長期居住在貧民區,和廣大貧苦人民的生活休戚相關、感同身受。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她年僅18 歲的兒子被迫參戰,僅僅數周后,就傳來了在西線陣亡的噩耗。兒子的去世給畫家帶來了無比的痛苦,也使她對戰爭充滿了強烈的憎恨。在這種情況下,她創作了許多悲傷母親的形象,宣傳反戰思想,也紀錄下了20世紀初期德國底層人民生活的悲苦和艱難。1922 年至1923 年間,畫家創作了這組大型版畫《戰爭》,共分七幅,分別為《犧牲》、《青年》、《父母》、《寡婦》(二幅)、《母親》、《人民》。畫家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母親的情懷從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們的無比苦難,表達了反對侵略戰爭,進而根除戰爭根源,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犧牲》這幅版畫刻畫了一個母親悲痛地獻出她的兒子,去為戰爭做無謂犧牲的場面。畫面氣氛凝重、深沉,富於激情,母親悲痛欲絕的神情是對戰爭最強烈的控訴和聲討。年幼的兒子緊緊抱著母親不忍離去,這生死訣別的時刻,包含著無盡的傷痛,是對戰爭的譴責,也是貧苦人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任人擺布的悲慘境遇的寫照。這幅版畫,人物形象鮮明,線條粗獷有力,黑白色彩對比鮮明,其中蘊藏著一種特別的藝術感染力。柯勒惠支的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洋溢著母性的情懷,把對這個世界上的憎和愛,進行了最強有力的表現,張揚著人性的光輝和愛的力量。德國畫家、美術評論家那蓋勒曾對柯勒惠支評價道:“柯勒惠支之所以和我們這樣接近,是在她那強有力的,無不包羅的母性。這漂浮於她的藝術之上,如一種善的徵兆。這使我們希望離開人間。然而這也是對於更新和更好的‘將來’的督促和信仰。”柯勒惠支的作品中也很明顯地充斥著一種特別鼓舞人心的力量,如同送給親人的陽光,刺向敵人的武器。羅曼·羅蘭也曾經評論:“柯勒惠支的作品是現代德國的最偉大的詩歌,它照出窮人與平民的困苦和悲痛。這個有丈夫氣概的婦人,用了陰鬱和剛烈的同情,把這些收在她的畫中,她的慈母的懷裡。這是做了犧牲的人民的聲音。” 她自己也曾說過:“我完全懂得我的藝術是有目的的。我要在這個人們彷徨無策、渴求援助的時刻,用我的藝術為他們服務。”魯迅先生極為喜歡和推崇柯勒惠支的木版畫。1936 年,他自費出版了一套《凱餒·柯勒惠支版畫選集》,把她鄭重介紹給了中國人。並把這幅畫特意用來對革命烈士柔石的紀念,正如他說的那樣“當《北斗》創刊時,我就想寫一點關於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夠,只得選了一幅柯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犧牲》,是一個母親悲哀地獻出她的兒子的,算是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柔石的紀念。”這兩位同樣用手中筆作為武器、愛憎分明的偉大心靈,通過藝術的語言形成了一種特別的認同和默契。柯勒惠支是位偉大的版畫家,她的作品包含著最深沉的人性光輝和愛的徵兆,是對人世所有貧苦大眾最深切的關愛,是對戰爭最深沉的鞭撻。她是德國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