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鬥爭

《我要鬥爭》為澳大利亞現代詩歌,作者瑪麗·吉爾摩。作品塑造了一個在生活的嚴酷打擊面前威武不屈的強者形象,作品創作於澳大利亞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工人鬥爭不斷高漲的背景之下,作品不僅表達了堅定的鬥爭信念,同時也激勵人們在一切的生活困苦面前不屈鬥爭,因此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詩詞原文

狠狠地咬呀,生活!
我不怕你的牙齒!
如同翻騰的波浪
衝擊著岩石似的,
用鐵掌打我的靈魂,
得它趨於平靜。
我並不怕你,生活!
也決不會逡巡,
雖然在本可享安樂的
地方,你製造著鬥爭;
我寧願創傷遍體,
不願偷偷地死去。
我要深深地被激動,
象男人被激動那樣,
我所遭受的打擊
對於我有益無傷。
我要和生活搏鬥,
好使我精神抖擻。
自尊心必須有活動餘地,
弱者也許要柔軟的草場,
在那兒他們乖乖地活著,
如同柔嫩的小草一樣;
但我一定要狂呼不已,
‘給我風暴,不然我會死!

作品鑑賞

瑪麗·吉爾摩是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同時她又是一位堅強的戰士,她擔任過澳大利亞工會的執行委員,並且直接參加過罷工鬥爭。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澳大利亞資本主義正迅速發展,無產階級隊伍日益壯大,工人運動不斷高漲,詩人寫了不少表達鬥爭決心的詩,《我要鬥爭》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但是,詩中不僅僅表達了具有政治意義的鬥爭精神,而且還有普遍意義的與殘酷生活,厄運抗爭的堅定信念及頑強的血戰到底的氣概。
作品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的一個強者的形象,作品一開始就以凝聚的仇恨怒視生活:“狠狠地咬吧,生活!我不怕你的牙齒。”象一道閃電、一聲怒吼,向“生活”直接提出挑戰,錚錚鐵骨不畏。無畏生活“用鐵掌打我的靈魂”似的鎮壓,勇敢地、以大寫的人屹立於天地之間。“我並不怕你,生活!我也決不會逡巡,雖然在本可享安樂的地方,你製造著鬥爭;我寧願創傷遍體,不願偷偷地死去。”集中地表達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傲之心。緊接著詩的主人公象暴風雨的“海燕”一樣,面對“所遭受的打擊”嚎啕,在搏鬥中感到振奮。此處,作者大膽而創新地用了一個“象男人被激動那樣”的形容來表達主人公自己激動的情緒,鬥爭者清高的形象躍然紙上。
最後一段以激奮的聲調為正直的人、為弱者鳴不平,抒發了主人公渴求來一場風暴蕩滌世界的不平的強烈願望。“給我風暴,不然我會死!”呼出了以主人公為代表的站在鬥爭最前列的革命志士的心聲。至此,我們從主人公的抒發中受到感染,仿佛看到了自由女神率領人民向非正義進擊的形象。曲折跌宕的氣勢,在短促的詩句中尤為可感,它描述的那種鬥爭的意志和力量是永恆的,那不屈的形象放射著仇恨和希望的光環。
這首詩以鏗鏹有力的詛咒式的筆調開頭,渲染了可惡的生活,它的囂張、兇狠和無情,然後以一氣呵成的進擊,申明自己的決心,在搏鬥中求精神快慰震顫,最後為弱者呼喚他們應有的,也表明了主人公奮鬥的最終目的。通讀全詩,我們感覺到作者快速寫作的貫穿始終的情緒,感到主人公譏諷、蔑視“生活’憐惜疾苦中的弱者的鮮明愛憎。詩篇慷慨、昂憤,呼號性節奏極強,讀後不禁讓人想起那種桎梏的巨大背景,表明了澳大利亞工人階級強烈的反抗精神。在結構上採用日常用語、合唱句的形式,立意鮮明,具有節奏明快、可詠可誦的藝術特點,鼓舞性非常強。

作者簡介

瑪麗·吉爾摩(Mary Gilmore1865-1962),澳大利亞早期著名女詩人。她因為引用澳大利亞土著人話語來表現他們的生活而在澳大利亞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版有《結婚和其他》、《熱情的心》、《戰場》等多部詩集。她的詩洋溢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散發著澳大利亞叢林的芬芳和泥土氣息。想像豐富,風格質樸、率直、熱烈,用詞簡潔明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