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學

成本會計學

《成本會計學》,作者是於富生 ,由 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於2009 年出版。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範圍逐漸地擴大。 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行業特點,對成本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經濟內容歸納起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種目標為對象的,目標可以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產品,如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是某種服務,如教育、衛生系統的服務目標。二是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發生的耗費,沒有目標的支出則是一種損失,不能叫作成本。

基本信息

成本會計學

、成本的涵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範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
成本的內容往往要服從於管理的需要。此外,由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容不同,成本含義也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內涵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成本範圍逐漸地擴大。
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行業特點,對成本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經濟內容歸納起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種目標為對象的。目標可以是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產品,如新技術、新工藝;也可以是某種服務,如教育、衛生系統的服務目標。二是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發生的耗費,沒有目標的支出則是一種損失,不能叫作成本。
二、成本與費用
成本與費用是一組既有緊密聯繫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正確區分成本與費用成本會計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產某種產品、完成某個項目或者說做成某件事情的代價,也即發生的耗費總和,是對象化的費用。費用是指企業在獲取當期收入的過程中,對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資產的耗費,是會計期間與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經濟資源的犧牲,而費用是會計期間為獲得收益而發生的成本。
成本會計關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費用。
三、未耗成本與已耗成本
在財務會計中,將成本分為未耗成本與與已耗成本兩大類。
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來的會計期間產生收益的支出,此類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資產項目,例如設備、存貨及應收帳款等。已耗成本則是指本會計期間內已經消耗,且在未來會計期間不會創造收益的支出。這類成本又可分為費用和損失,前者在損益表上列為當期收益的減項,例如已銷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各項期間費用等,後者則因無相應利益的產生,而在損益表上列為營業外支出等項目,例如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四、支出成本與機會成本
支出成本和機會成本是成本的兩種主要類型。
支出成本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現金流出。機會成本是指由於選擇最優方案而放棄的次優方案上的收益。會計系統的特徵是記錄支出成本而不記錄機會成本。但是,管理者為了保證所作的決策是最優的,在進行決策時應考慮機會成本。
五、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成本會計先後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現代成本會計和戰略成本會計四個階段。成本會計的方式和理論體系,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會計階段(1880——1920)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完成,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用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企業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會計賬簿之外,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此時,成本會計出現了萌芽。從成本會計的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採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也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
2、近代成本會計階段(1921——1945)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製造業中發展起來的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對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標準成本法的出現使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本會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代成本會計主要採用標準成本制度和成本預測,為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條件。
3、現代成本會計階段(1945——1980)
20世紀50年代起,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管理現代化,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得到廣泛套用,從而使成本會計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成本會計發展重點已由如何對成本進行事中控制、事後計算和分析轉移到如何預測、決策和規劃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為主的現代成本會計。
4、戰略成本會計階段(1981以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大大改變了產品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模式。成本管理的視角應由單純的生產經營過程管理和重股東財富,擴展到與顧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關的、包括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環節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關注產品的顧客可察覺價值;同時要求企業更加注重內部組織管理,儘可能地消除各種增加顧客價值的內耗,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此時,戰略相關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為成本管理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
六、成本會計信息
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合物,是計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會計方法。
財務會計要依據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有關資料進行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而成本的形成、歸集和結轉程式也要納入以複式記賬法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總框架中,因此,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用於對企業管理當局業績的評價,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同樣,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成本數據,往往被企業管理當局作為決策的依據或用於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
七、成本會計的職能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畫、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沒有成本核算就沒有成本會計。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是相互聯繫,互為條件的,並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全過程中發揮作用。
八、成本會計的種類
成本會計可按不同的標誌進行分類。
按成本會計制度分類,可分為實際成本制度、標準成本制度和估計成本制度。
(1)實際成本制度。實際成本制度,是根據實際發生的各項支出計算成本的一種成本會計制度。
(2)標準成本制度。標準成本制度,是以預先制定的產品標準成本為基礎,用實際產量的標準成本同實際成本相比較並記錄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成本制度。
(3)估計成本制度。估計成本制度,是在產品生產前預先估算單位產品成本,憑以確定售價,然後通過複式記賬將算出實際產量的估計成本與賬上實際成本比較,據以修改估計成本的一種歷史上曾採用過的不完整的成本會計制度。
按成本計算模式分類,可分為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
(1)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又稱“吸收成本”計算模式,它是按照傳統的成本觀念,將包含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內的所有製造成本都吸收到產品成本中去,用來進行存貨的估價和確定已售產品成本的一種計算模式。
(2)變動成本計算模式。變動成本計算模式,是指產品成本中只包括變動製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九、新經濟環境與成本會計
新的經濟環境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球競爭的加劇;
2、產業結構的變化;
3、生產環境的進步;
4、適時生產系統的出現;
5、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
6、作業基礎成本法的套用。

1.圖書信息

書 名: 成本會計學
作 者:於富生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8月
ISBN: 9787300108278
開本: 16開
定價: 26.00 元內容簡介

《成本會計學(第5版)》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對原由應付工資及福利費的核算進行了修訂,並增加有關工資計算的內容,從而使這方面內容與財務會計學中的核算內容進行對接,也是的《成本會計學(第5版)》這方面的內容更為完善。在第8章中,刪去了商品流通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新增了物流企業和建築施工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根據新會計準則對農業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進行了修訂。
刪去了第9章“變動成本法”一節,增加了質量成本核算和環境成本核算的內容。
在第10章中,將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分節進行了講解,充實了有關成本分析的內容。
第3、4、6章講述的內容更為充實,並對大部分例題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例題與講述的內容配合更為緊密,更便於對講述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圖書目錄

第1章 總論
第2章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式
第3章 費用在各種產品以及期間費用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4章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5章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第6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
第8章 其他行業成本核算
第9章 成本會計前沿
第10章 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

2.圖書信息

書 名: 成本會計學
作 者:楊玉紅 
出版社: 立信會計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2-1
ISBN: 9787542922229
開本: 16開
定價: 22.00元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章,以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為主線,闡述了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第一、第二章主要介紹成本會計的基本概念、職能、目標、成本核算的程式和要求等內容;第三至第六章介紹各種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第七至第九章介紹成本會計核算的方法;第十章詳細闡述了成本會計報表的編制與分析。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不僅注重對成本會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全面介紹,而且強調教材中專業術語的表達、指標的計算口徑、會計科目的設定及會計處理的相關規定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規範要求相一致。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產品生產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式
第三章 一般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第四章 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
第五章 生產損失的核算
第六章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第七章 企業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產品成本核算的輔助方法
第九章 其他行業成本核算
第十章 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

成本會計學 第2版
書號: 15274A ISBN: 978-7-111-15274-3
作者: 候曉紅 等主編 印次: 2-2
責編: 商紅雲 開本: 16(B5)
字數: 522 千字 定價: ¥38.00
所屬叢書: 江蘇省高等學校會計學品牌專業教材
裝訂: 出版日期: 2010-05-26
內容簡介

本書突出了“成本會計為企業管理創造價值的主題”將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有效結合,並以大量的圖示將許多成本、費用的計算方法、程式以及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程式清晰地表達出來,易於理解,便於學習。本書分三篇,共十六章。第一篇主要講述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與企業成本會計系統的功能及實現;第二篇主要講述產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論、程式與方法;第三篇主要以企業的價值鏈分析為基礎,講述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約束理論、全面質量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和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等新的概念、理論與方法,並將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貫穿於企業的成本管理過程中。本書突出了“成本會計為企業管理創造價值的主題”,將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有機結合。本書以大量的圖示將許多成本、費用的計算方法、程式以及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程式清晰地表達出來,易於理解,便於學習。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和管理類專業及工商管理碩士(MBA)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管理人員及經濟工作者學習成本管理理論與方法的自學用書和培訓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