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平價

成本平價是指以兩個國家生產成本的比率表示匯率,是現代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一種形式。

成本平價(cost parity)概念

成本平價是指以兩個國家生產成本的比率表示匯率,是現代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一種形式。

成本平價的特點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成本平價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生產成本比貿易品價格受匯率的影響小。
(2)生產成本比產品價格更能代表長期價格水平,更能反映長期價格而不是短期價格變動對經濟膨脹和緊縮的作用。
(3)成本平價能反映一國貨幣是否定值或升值過度,如果升值過度,出口商品按世界價格成交就會造成虧損。
(4)生產要素的價格結構,特別是工資率結構的變動小於商品價格結構的變化,較少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5)成本平價更能反映一個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成本平價的表示方法

成本平價優於以價格水平或價格指數表示的傳統購買力平價。成本平價有多種表示方法,如“單位要素成本”和“單位勞動成本”。前者包括工資、利息、地租和生產力的變動等因素;後者是前者的簡化,只包括工資率,因為勞動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以Wi代表i國的工資率,PRi代表i國的勞動生產率,單位要素成本平價就由\frac{W_b}{W_A}\cdot\frac{PR^A}{PR^B} 給定。如果本國的工資率增長的幅度比外國大,要維持長期的國際收支均衡,本國的勞動生產率,應有相應的提高,否則本國貨幣就必須貶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