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

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的前身是1933年修建的內卡體育場,1950年,這裡進行了戰後德國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由德國對瑞士,結果現場湧進了10萬3000名觀眾,創造了該球場看球人數的記錄。88年,這裡承辦了歐錦賽的比賽,並且舉辦了88年歐洲優勝者杯的決賽。1989年,斯圖加特在這塊場地上還進行了與意甲球隊那布勒斯的聯盟杯比賽,結果面對馬拉多納領銜的客隊,他們3比3戰平,不過最終斯圖加特人以兩個回合4比5的總比分飲恨。

Gottlieb-Daimler-Stadion
城市:斯圖加特(Stuttgart)

觀眾席容量:約54000
座位總數:約48000
投資金額:約0.52億歐元
簡介:此前叫做內卡體育場,修建於1933年,隨後幾次擴建。2004年初體育場完成了最後整修。
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的前身是1933年修建的內卡體育場,1950年,這裡進行了戰後德國第一場國際足球比賽,由德國對瑞士,結果現場湧進了10萬3000名觀眾,創造了該球場看球人數的記錄。88年,這裡承辦了歐錦賽的比賽,並且舉辦了88年歐洲優勝者杯的決賽。1989年,斯圖加特在這塊場地上還進行了與意甲球隊那布勒斯的聯盟杯比賽,結果面對馬拉多納領銜的客隊,他們3比3戰平,不過最終斯圖加特人以兩個回合4比5的總比分飲恨。
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的第一場國際比賽同樣是在斯圖加特舉行的,而對手與40年前一樣,依然是德國對瑞士。99-01賽季,戴姆勒公司投資了1億700萬馬克對球場進了改造,也因此獲得了體育場的冠名權。不過為了這次世界盃的比賽,斯圖加特方面又投入了大約5150萬元進行改建,改建後的斯圖加特球場世界盃期間能容納40000名觀眾。
坐落於內卡河谷地的斯圖加特是德國巴符州首府,同時也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就出自斯圖加特。公元950年,赫爾佐格公爵修建了名為"斯圖加滕"的養馬場,33年後斯圖加特市建立,城市名Stuttgart也源自"斯圖加滕"(Stuotgarten)。斯圖加特也是目前的德國隊主帥、德國足壇傳奇人物克林斯曼的故鄉,後者曾為斯圖加特隊效力了11個賽季。
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是德甲球隊斯圖加特的主場,它的前身那卡體育場始建於1933年,此後分別在1949年、1955年、1971年、1974年和1990年先後擴建與翻新,並由汽車業先鋒戴姆勒為之冠名。二戰後前西德隊的第一場比賽在此舉行,對手是瑞士隊,該場比賽入場觀眾創紀錄地達到了103000人。1988年,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還承辦了歐洲杯的比賽,並且當年的歐洲優勝者杯決賽也在這裡上演,最終比利時梅赫倫隊1-0爆冷擊敗阿賈克斯奪得冠軍。
1999年,為了達到國家足聯規定的世界盃比賽的各項標準,共斥資5150萬歐元再次對球場進行改建,並於2005年竣工,改建後的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能容納53200人(其中坐席數47757個)。新的球場換上了全新的飛利浦照明設備,令球場光照更充足合理,更能調動起現場球迷的激情,此外還新增設了電視大螢幕、擴音系統、和安全技術,在提高了現場觀球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球場的安全係數。尤其特別的是由聚酯織物構成的波浪起伏的頂棚,配之以精美的結構與花紋,達到了古典美與現代美的巧妙融合。
戴姆勒體育場對於斯圖加特人來說,不僅是一個體育文化場所,而且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1950年,西德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對於斯圖加特人來說,不僅是一個體育文化場所,而且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1950年,西德隊在這裡進行了二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比賽,對手是瑞士隊。40年後的1990年,德國隊又在這裡迎接到了兩德統一後的第一場國際比賽,對手仍然是瑞士國家隊。這裡也舉辦過世界盃決賽與歐洲杯決賽。目前德國國家隊主帥克林斯曼的告別賽,也是在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舉行的。
為了迎接2006年世界盃,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於2004年1月開始了它的第三期工程,主要目的是引進現代化電子控制系統和轉播系統,增加座位數,以達到世界盃主辦要求。工程於2005年竣工,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添加的兩塊顯示屏,每個有115平方米,是目前歐洲最大的。
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的前身是那卡體育場,它始建於1933年,並在1949年、1955年、1971年、1974年和1990年先後5次擴建與翻新。1999年,該體育場又進行了一次改造,達到了主辦國際足聯賽事對於叫他、比賽、觀看與轉播的各方面要求。
戈特利布戴姆勒體育場是斯圖加特隊主場,它最大的特色是觀眾席的屋頂。屋頂由聚酯織物構成,精美的結構與花紋,給人懷舊的感覺

2006年德國世界盃球場

2006世界盃在此舉行的球賽
6月14日 法國 瑞士
6月17日 荷蘭 科特迪
6月20日 西班牙 突尼西亞
6月23日 克羅地亞 澳大利亞
6月25日 八分之一決賽
7月9日 三四名決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