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山烈士陵園

簡介應山抗戰烈士公墓建於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戰犧牲的83位烈士。 應山烈士陵園始建於1966年初,當時由泗洪縣人民政府撥款5000元修建了簡易的抗戰烈士公墓紀念塔和紀念碑。 倍感心酸,盼望國家能重修應山烈士陵園,以告慰長眠於此的英烈。

簡介

應山抗戰烈士公墓建於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戰犧牲的83位烈士。1941至1942年間,抗日戰爭進入非常艱難和殘酷時期,當時新四軍四師九旅的衛生部及後方醫院就設立在緊鄰古集應山的金圩村,在朱家崗戰鬥以及周邊其他數次大大小小對日作戰中,身負重傷的新四軍戰士,因醫療條件有限,救治無效,英勇犧牲,九旅衛生部就陸續把這83位英烈的屍骨埋葬於此,其中就有在著名的朱家崗戰鬥中英勇負傷救治無效而犧牲的17位烈士。公墓所占用的20畝土地是由當時金圩開明的大地主高友寬主動捐獻。據主動義務照看陵園40多年的老復員軍人,現年84歲高齡的金立珍老人回憶,當時九旅衛生部為這83位烈士每人一穴進行安葬,並為他們用木牌立了碑,木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貫、年齡。1946年冬,國民黨還鄉團把83位烈士的木碑拔起並集中燒毀。自此,後人就再也記不清也分不清哪位烈士埋葬於哪座墳墓。
應山烈士陵園始建於1966年初,當時由泗洪縣人民政府撥款5000元修建了簡易的抗戰烈士公墓紀念塔和紀念碑。陵園占地約20畝,紀念塔高約6米,塔基2米見方,系青磚混凝土結構,塔的正面刻有“抗戰烈士公墓”,塔的東側刻有“抗戰死難者萬歲”,塔的西側刻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當時還為抗戰死難烈士立了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貫和年齡。
九十年代初,開始籌建朱家崗烈士陵園時,曾指揮過朱家崗戰鬥的26團團長羅應懷將軍來到應山烈士陵園,想把參加朱家崗戰鬥犧牲的17位烈士的屍骨遷移到朱家崗烈士陵園,終因無法辨認這17位烈士葬於哪座墳墓而未果,當時羅老將軍倍感傷懷。
應山烈士陵園除了安葬這83位抗戰烈士外,解放後至今,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安葬了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而獻身的13位英烈,加上這83位“無名”英雄,共有96位先烈安息在這塊熱土上。
遺憾的是,應山烈士陵園不僅始建之初就十分簡陋,而後又屢遭國民黨反動派和文革期間造反派的多次破壞,加之陵園四周沒有院牆,無專人看管,又年久失修,雜草 叢生,破舊不堪。紀念塔塔基部分的青磚應經脫落,石碑盜毀現象嚴重,混凝土覆蓋的墓穴也多處開裂。當地少數民眾在墓地隨便耕種,導致陵園內只有一條一尺多 寬的羊腸小道,勉強單人行走,如遇陰雨,泥濘小道,路人難行。每逢清明節、建軍節等節日,當地乾群、師生、烈士後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祭奠英烈時,都 倍感心酸,盼望國家能重修應山烈士陵園,以告慰長眠於此的英烈。
2010年初,經省財政廳、泗洪縣人民政府批准,應山烈士陵園修建工程正式動工,總投資約380萬元,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包括征地、拆遷、建圍牆、下水道、大門、辦公用房等,二期工程預計在2010年10月份開工,包括紀念碑、墓穴、花草等。
應山烈士陵園是泗洪這塊紅色熱土上寶貴的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紅色遺產,她的建成將告慰長眠在這裡的96位烈士的英靈,重新燃起人們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熱情之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