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苦飯

憶苦飯

憶苦飯是文革期間“憶苦思甜”活動的組成部分。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之下,一般的請假是不被允許的。

基本信息

吃“憶苦飯”,即吃模仿舊社會窮人飯食所烹製的食物。這是為了讓學生、青年(工人、戰士、機關職員等)不忘本,記住父輩在1949年以前遭受的苦難,滿足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增加對黨的感恩思想。因此是學校、部隊、單位有意識組織的一種政治教育的社會活動。

製作“憶苦飯”的材料的選擇因地制宜,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乾、山芋粉蒸成窩頭,有的是用麩子和玉米面混合後蒸窩頭,有的是用爛菜葉、芋頭花、南瓜花、蘿蔔纓或野菜煮米糠、豆腐渣,有的是麩子和白菜幫加些鹽做的糊糊。有的組織者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有意不放鹽,甚至摻進樹葉、草根、碎稻殼。

吃憶苦飯時還要是請苦大仇深的老人現身說法,說舊社會怎么窮,怎么受地主老財的剝削壓迫,怎么牛馬不如,怎么飢餓難擋。聽得人們難過流淚。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中學生紅衛兵在稀飯里摻進沙子,強迫剝削階級出身的老師吃,要他們“嘗嘗舊社會窮人的苦”,這也叫吃“憶苦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