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雲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慶雲傳統特產之一。

慶雲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慶雲傳統特產之一。其栽培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振興於當今。位於邑內周尹村的一株1600餘年的老棗今仍青蔭紅果;集中在周尹、程家、卞家及鄧家、姚家、坊子村一帶的已有幾百年樹齡的老棗樹接近千棵。
經過幾千年的栽培選育,境內棗品種多達到30多個。特別是近年來,縣林業局與省果科所合作,成功開發了新金小棗1、2、3、4號,具有個大、皮薄、含糖率高、不需開夾和不裂果等顯著特點,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並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金絲小棗新品種采穗圃。
金絲小棗品質優良,鮮棗皮落款薄肌厚,肉細汁多核小色艷,甜脆爽口;晾曬半乾,掰開後,縷縷細絲,金光燦燦,拉長一、二寸不斷。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64.4-69.2%,含18種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每百克鮮棗含衛生素c380-600毫克vc,是蘋果、葡萄、鐵和微量胡籮卜素,營養價值極高,是補血養顏益壽之珍品。清舊縣誌記載,棗為本縣大宗遠銷物品。古馬頰河月陽橋南,棗林茂密,是販棗客商雲集的地方,也是慶雲小棗的集散地,這裡小棗生意興隆,店鋪林立,興隆店村名亦源於此。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將金絲小棗生產列為全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於1993年提出了“奮戰三年,實現慶雲大地棗園化”的發展目標,經過全縣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全縣小棗生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全縣棗樹人均占有量達到40株,成為全國第一個棗園化縣。
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名單,慶雲縣被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