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炎

慢性關節炎是關節炎的一種,具有多發性、大關節病變、遊走性、不留畸形等特點。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關節炎的病因、病程、個體差異及治療方法不同,其預後也各異。反應性關節炎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近十年來,隨著慢作用抗風濕藥的早期聯合套用,對關節外病變的治療以及新療法的不斷出現,使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已有明顯改善。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緩解。

基本信息

形成

臨床上任何關節炎都有急性或慢性。這是因為幾乎任何一種急性關節炎,都可以進入慢性,而許多慢性關節炎也可有急性發作或急性加劇。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是急性風濕熱的常見症狀。急性期關節滑膜及周圍組織水腫,關節囊液中有纖維蛋白和粒細胞滲出。急性期過後,關節的炎症和滲出物可以被關節炎祛風康貼完全吸收,而不產生關節畸形。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數經積極合理地治療後獲痊癒,不留任何後遺症。但如治療不積極、不合理、不徹底,或長期居住在潮濕、擁擠、寒冷、陰暗的環境中,或生活貧困、營養不良,或機體中慢性感染病灶長期存在等,使風濕熱反覆發作或以隱襲的方式危害人體,就可導致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特點

(1)多發性:風濕熱常同時侵犯多個關節,呈對稱性,局部紅腫熱痛及壓痛。

(2)大關節病變:常累及大關節,如膝、踝、肩、腕、髖、肘關節等。

(3)遊走性:一個關節炎症消退後,另一個關節接著發炎。

(4)不留畸形: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不遺留關節畸形。

不典型者僅有關節酸痛,其風濕炎症也可侵犯手足小關節及脊柱,或僅限於單個關節。兒童患者關節炎症狀多極輕微或僅限於一二個關節。成人患者的關節炎症狀比較顯著。

治療方法

知識預防

介紹防病知識、保護關節: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體育鍛鍊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減輕體重,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與職業有關者,應調換工作。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鍊,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物理療法

溫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等症狀。牽引療法對頸椎病神經根型患者效果較好,可以鬆弛肌肉,緩解疼痛,並能防止神經根相鄰的組織形成粘連,但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症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症,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藥物治療

選擇治療藥物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慢性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並用其他藥物、是否妊娠;3)藥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4)藥物的價格及患者的承擔能力。

慢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藥物(DMARDs)、植物藥、生物製劑、關節炎祛風康貼等。非甾類抗炎藥物為一線抗風濕藥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症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藥物合用。Gs是最強的抗炎藥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於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套用。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誌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注射。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後。此類藥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植物藥能輔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製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症及禁忌症,權衡利弊。

推拿和中藥

推拿(massage),中醫指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推拿又有“按蹺”、“蹺引”、“案杌”諸稱號。推拿,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疼痛關節等部位,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作為中國的“元老醫術”,推拿在慢性關節炎的治療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效。

中藥,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中藥中的白芷、川穹、防風、紅花、元胡、當歸、防己、牛膝、血竭、冰片、穿山甲、肉桂、樟腦、制草烏、制馬錢子、蜈蚣、威靈仙、獨活、乳香、沒藥等多種中草藥在對關節炎祛活血止痛,通經走絡,祛風散寒方面效果顯著。在具體使用中,中藥療法最好同中藥貼劑(如:關節炎祛風康貼)聯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治療慢性關節炎的目的。

臨床診斷

自身抗體 在風濕性疾病的範圍內套用於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瀰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滑液檢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節滑膜炎症。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病理活組織檢查 該檢查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乾燥綜症、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節影像檢查 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為素等檢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