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金

意向金

意向金是附條件的定金。意向金是購買房屋的意向。在買方有購買意向後,委託中介公司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並支付一定金額的意向金。意向金轉訂金後,上下家任何一方違約或中介方"一房二介",都應當承擔契約約定或法律規定的賠償責任。不支付意向金,中介人員一般不會死砍房東價格,因為他們如果自己沒有付意向金的客戶,砍下來的價格反而很快被其他同行賣掉,費力不討好;付了意向金,他們就會想各種辦法達成成交,以便成交後收取佣金。

基本內容

意向金的定義:意向金是附條件的定金。意向金是購買房屋的意向。在買方有購買意向後,委託中介公司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並支付一定金額的意向金。如果賣方同意買方的購買條件(要約),中介公司將意向金轉交給賣方,此時意向金性質就發生變化,自動轉化成定金,意向金協定也自動轉化為定金協定。如果買賣雙方沒有達成協定,中介公司將把意向金返還給買方,若意向金協定轉換為定金協定那么將對買賣雙方產生約束力,買賣雙方必須按約定履行義務,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買方如果不按協定的約定簽訂買賣契約或不購買的,賣方可以沒收買方的定金;賣方如果不按協定的約定履行簽訂買賣契約義務或不出售的,應雙倍返還定金。

1、意向金可以保證你的購房權益。如果房東簽收你的意向金後,意向金自動轉為定金,就算有其他客戶出的價格比你高,房東也不能反悔,否則就要雙倍返還,這對房東是一種經濟利益上的制約。

2、意向金是向房東表示您買房的誠意。一般房東都很忙,有了意向金房東才會拿出誠意來談,這樣成功的談成的幾率會更高。

3、房東都是“見錢眼開”。帶著您的意向金去跟他談條件或價錢,會有效得多。

4、付意向金是向房東證明您有這個實力。不是看著玩,是真的要買房的,這樣談的效果會好一些。

5、占領先機主動權。一般來說,房東都會把房子掛在多家中介公司,誰先付錢就先跟誰談或者賣給誰。

6、可以探明房東的價格底線。付意向金後,房東會以最誠意的心態來商談價格,此時便可判斷房東出售此房的最低心理價位.

7、逼出房產中介100%的潛力。一般來說,房產經紀人每人手上都有幾十上百個買房客戶,不支付意向金,他們很難相信你是誠意買房者,不會在你身上注入全部的時間;付了意向金,他們會把所有的時間放在你的身上,全身心的幫你購買你看中的房子。

8、借中介之手砍房東價格。不支付意向金,中介人員一般不會死砍房東價格,因為他們如果自己沒有付意向金的客戶,砍下來的價格反而很快被其他同行賣掉,費力不討好;付了意向金,他們就會想各種辦法達成成交,以便成交後收取佣金。

9、搶到最便宜的房子。任何時候市場上都有超便宜的房子,同樣任何地方都有活躍的投資客,一旦看到不錯的房子,一定要儘快付意向,不然會被投資客搶了先機,搶不到最便宜的房子。

10、約定好交易細則。買房子不僅僅只有價格一個因數,還有付款方式、付款時間、家具家電、維修基金等多方面的因數,任何一項因數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不成交,因此事先要以書面的形式(意向金協定或買賣居間協定)確定下來,而簽訂書面形式的前提就是要購買方支付意向金,以免房東談到中途反悔。

概述:意向金,他不是定金也非訂金,嚴格的說他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意向金的支付只是買方購買房屋的意願表示。在意向金沒有轉為訂金之前,購買人隨時可以拿回意向金,就如你給朋友幾百元錢,讓他為你代買一件物品,在他沒有購買之前,你完全可以通知他你不買了,讓他把錢給回你。

在二手房買賣居間服務中,意向金轉定金的議價方式,已經逐漸成為國內的行業慣例。意向金轉訂金後,上下家任何一方違約或中介方"一房二介",都應當承擔契約約定或法律規定的賠償責任。

一般情況下,意向金轉為定金後,如果下家違約不買房,意向金將不能退還:如果商家違約不買房,則按”定金罰則“雙倍返還下家。當時如果購房意向書中只是對購房價格、房屋狀況做了簡單約定,那么當上下家在登訂房屋買賣契約過程中,對付款時間、付款方式。房屋交付及過戶登記等其他主要條款產生分歧,並導致買賣契約最終未能簽訂,上下家均不不存在違約情況,交易的失敗不能歸責與任何一方,即不存在違約情形,則應當解除意向金轉為定金後的擔保關係,即退還意向金。

缺點:一旦付給中介意向金,那么你只能在他這一家中介進行購買意向的房屋。

購房中定金與訂金的區別

在商品房交易中,所說的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定金是一個規範的法律概念,是契約當事人為確保契約的履行而自願約定的一種擔保形式。商品房交易中,買家履行契約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若買家不履行契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發展商不履行契約的,應雙倍返還定金。我國《擔保法》還規定:定金應以書面形式約定,不得超過主契約標準額的20%。當事人一旦以書面形式對定金作了約定並實際支付了定金,即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

另一方面,定金作為契約履行的一種擔保,《擔保法》中規定:擔保契約(即定金條款)是主契約的從契約,若主契約無效,定金條款無效(另有約定的,按約定)。換言之,若契約無效,定金條款亦無效,收受定金的一方應返還定金。如一方過錯造成主契約無效,過錯方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不是沒收或雙倍返還定金了。

訂金並非一個規範的法律概念,實際上它具有預付款的性質,是當事人的一種支付手段,並不具備擔保性質。商品房交易中,如買家不履行契約義務,並不表示他喪失了請求返還訂金的權利;反之,若發展商不履行義務亦不須雙倍返還訂金,但這並不意味著契約違約方無須承擔違約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簽訂正式的房屋預售契約之前,買賣雙方簽訂的有關認購書(或稱意向書)並不是房屋買賣契約,不具備房屋預售契約的法律效力,只是一份廣義的契約。若認購書中有定金條款,則若購房者在簽訂認購書後反悔,發展商有權沒收購房者的定金;若發展商違約,不與購房者簽訂正式的預售契約,則購房者有權要求發展商雙倍返還定金。如果認購書中約定的只是訂金,那么就不具備定金的法律後果了。

由此可見,定金與訂金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法律後果上都有明顯不同,在簽訂購房契約時,購房者應對此有充分的理解,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慎重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