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動詞

當充當謂語的詞語的意義不是由主語發出,而是主語認為賓語具有該意義或是主語把賓
語當作該意義時,該詞語便具有意動功能與意動義。具有意動義的詞稱為意動詞。具有動詞
功能的形容詞、名詞都可作意動詞。例如:
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不失人情論》) ;
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大醫精誠》)
前例的產是”、“非”與後例的“賤”、“貴”本是形容詞,在句中具有意動功能,分別為意動
義“認為……正確”、“認為……錯誤”與“認為……低賤”、“認為……·尊貴”。可見具有意
動功能的形容詞與其賓語的對譯格式是:認為+賓語+形容詞。如“是之”即為!:認為+之
+是。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扁鵲傳》) ·
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靈樞·九針十二原》)
前例的“客”與後例的“子”原為名詞,在句中具有意動功能,分別為意動義“把……當作
客”與“把……當作子”。可見具有意動功能的名詞與其賓語的對譯格式是:把+賓語+當
作+名詞。如“客之”即為:把+之+當作+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