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時辰

《惡時辰》La Mala Hora,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成名作,這是一部長篇小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惡時辰》是馬爾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獲獎的長篇小說。藉由一樁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殺人事件,描寫了一個小鎮在兩周內的風雲變幻。作品直接取材於社會現實,不同於以往的魔幻風格,而是用最精煉簡潔的語言,營造出荒誕、陰鬱、驚心動魄的氛圍。馬爾克斯對權力的奧秘與孤獨的揭示,對社會動盪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讀者依然深感共鳴。
憑藉《惡時辰》,馬爾克斯曾獲1962年“埃索文學獎”,而馬爾克斯文學地圖的另一個重要地點也在這部作品中誕生。據說,馬爾克斯擔心處女作《枯枝敗葉》所採用的魔幻寫法,是對拉美正在經受的現實是一種逃避,於是創作了取材於哥倫比亞現實的小說《惡時辰》。
馬爾克斯文學地圖的另一個重要地點蘇克雷,也是在《惡時辰》這部作品中誕生。“《惡時辰》的故事發生在一個不具名的小鎮,據描寫很像現實中的蘇克雷。一段時期內,蘇克雷成為馬爾克斯一系列作品的背景,包括《惡時辰》、《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和《一件事先張揚的謀殺案》。蘇克雷也因此成為馬爾克斯文學地圖的另一重鎮,但它卻與《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截然不同,“如果說馬孔多代表著一種鄉愁、一種對美好往昔的眷念,蘇克雷則充滿著殖民、壓抑的色彩,發生在這裡的幾部作品都表達了暴力充斥的命運,代表著更真實更當下的拉丁美洲。
《惡時辰》是馬爾克斯描述權力的奧秘與孤獨的第一次嘗試,在馬爾克斯自己看來:“我所滿意的是描寫孤獨的書,這一次你又感受到這種悲劇氛圍,那就是權力的孤獨。”小說中的鎮長是馬爾克斯描寫的第一個極權人物,後來在《百年孤獨》中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身上,再一次得到展現,到《族長的沒落》時發展到極致。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爾加斯·略薩曾將這部作品歸納為“悄然無聲的革命”。小說里,馬爾克斯並沒有刻意描寫暴力的殘酷、野蠻,而是讓故事發生在暴力活動已經過去的一個小鎮上,試圖表現在看似平靜的間歇期,小鎮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心理陰影下的生活細節和心理變化,以證明暴力問題的根源沒有剷除。

作者簡介

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2年出版小說《惡時辰》。1967年《百年孤獨》問世。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其他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枯枝敗葉》《我不是來演講的

成就榮譽

196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借《惡時辰》獲得了創作生涯第一個文學獎“埃索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