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所致貧血

1.慢性病貧血 2.溶血性貧血 8.治療相關性貧血

基本信息

概述

惡性腫瘤所致貧血是指造血組織以外的各種惡性腫瘤所引起的貧血,其貧血表現類型和程度因惡性腫瘤種類、病程、治療方法不同而各異。治療惡性腫瘤所致貧血主要取決於腫瘤治療,如經外科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後,腫瘤治癒或療效達到臨床緩解,則貧血可顯著改善甚至消失。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各種惡性腫瘤。
(二)發病機制
惡性腫瘤貧血的形成機制複雜,表1示腫瘤所致貧血的類型及簡單機制。
1.慢性病貧血慢性病貧血是腫瘤所致貧血的發病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非進展型腫瘤患者更是一主要原因,多表現為輕~中度正細胞性貧血,其產生機制主要與造血祖細胞功能減低,對紅細胞生成素反應低下有關。
2.溶血性貧血患者溶血性貧血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紅細胞壽命縮短多數合併貧血腫瘤患者紅細胞壽命輕度縮短,與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有關,紅細胞流經脾臟,肝臟過程中,其細胞膜被單核巨噬細胞不斷吞噬,造成紅細胞過早破壞,
②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晚期腫瘤可合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胃癌,肺癌可產生黏液素,引起小血管內纖維蛋白沉積,導致發生與DIC類似的機制,使紅細胞在小血管內破壞,
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見於卵巢癌,惡性淋巴瘤和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在卵巢癌合併溶血的患者,產生抗體基本為溫型抗體,切除卵巢腫瘤,貧血可被治癒。
3.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胸腺瘤患者常合併獲得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RCA),文獻報導約占PRCA的7%~50%,極少數肺癌,乳癌亦可合併PRCA,胸腺瘤和PRCA關係密切表現為:
①摘除胸腺瘤,其半數患者PRCA可治癒,
②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紅細胞抗體及紅細胞生成抑制作用因子,這種因子為IgG型,用免疫抑制劑和抗淋巴細胞血清治療PRCA有效,
③患者常伴有其他異常,如高(或低)球蛋白血症,抗球蛋白試驗及抗核抗體陽性或合併重症肌無力等,最近研究證明,在部分PRCA患者中,T8抑制細胞功能異常,可能與發病有關係。
4.鐵粒幼細胞貧血繼發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患者有16%是繼發於腫瘤性疾病,以前列腺癌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骨髓瘤等多見,腫瘤如何干擾紅細胞的鐵利用機制尚不明了,可能與腫瘤患者血紅素合成異常或存在異常紅系造血祖細胞有關。
5.骨髓內腫瘤浸潤惡性腫瘤骨髓轉移可引起骨髓病性貧血,易發生骨髓轉移的常見腫瘤為胃,肺,前列腺,乳腺,腎癌,骨髓病性貧血患者常合併骨髓纖維化,使骨髓穿刺不易獲得理想標本,可採用骨髓活檢做病理檢查。
6.巨幼細胞貧血腫瘤患者偶見合併巨幼細胞貧血,患者中以葉酸缺乏者多,由於納差,攝入不足,腫瘤迅速增大,消耗葉酸過多,消化功能紊亂,吸收減少所致,由於維生素B12缺乏者罕見。
7.鐵缺乏消化道腫瘤,子宮癌常合併出血,造成缺鐵性貧血。
8.治療相關性貧血化療和放療導致骨髓功能受抑,在臨床相當常見。

治療

(一)治療
1.治療所致貧血主要取決於腫瘤本身治療如經外科手術,化療、放療及生物治療後,腫瘤治癒或療效達到臨床緩解,則貧血可顯著改善甚至消失。
2.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如貧血嚴重可採用輸血治療,或用紅細胞生成素每次2000U,隔天皮下注射1次,4~6周后可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上升,減輕貧血症狀。對不伴有營養缺乏原因的腫瘤所致貧血患者,補充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合併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激素可能暫時有效。
(二)預後
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經糾正貧血可改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