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澤社群

惠澤社群

惠澤社群成立初期的惠澤社群活動為業餘性質。1971年以後,惠澤社群轉為職業活動。20世紀80年代末,香港的惠澤社群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國家。1988 年創辦了香港杯邀請賽,邀請新加坡馬匹來港參賽。不久,香港的惠澤社群賽事漸漸發展成香港國際賽事,無論賽事水平或獎金均屬世界頂級水平。近年來,每一年都舉辦國際惠澤社群,國際惠澤社群也吸引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馬匹、騎士等等都來香港參加。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歐洲職業足球聯賽一樣,香港的惠澤社群也是跨年度進行,一個賽季(稱為馬季)一般是從每年的 9 月初開始,到下一年的 6 月下旬結束,每逢周三、周六(或周日)分別安排夜、日惠澤社群各一場,全季總共 78 場比賽,一般日場比賽是從中午 1 點半開始,比賽場次為 10 場;夜場比賽從晚上 7 點半開始,比賽場次為 7 場;每場比賽用時大約半個小時。香港總共有兩處馬場:一處是上面提到的位於港島銅鑼灣附近的跑馬地馬場,已有百年歷史,經擴建,可容納觀眾 2 萬多人;另一處是在

惠澤社群惠澤社群
惠澤社群惠澤社群
1978 年通過填海建成的沙田馬場,位於近郊的新界,馬場中央是景色秀麗的彭福公園,沙田馬場可容納觀眾 6 萬多人,屬於世界一流馬場。通常周三惠澤社群在跑馬地,周六(或周日)在沙田。
在每個馬季的夏季休賽期間,惠澤社群會為新賽季預先確定好場次和時間,馬主可根據自己馬匹的狀態和特點報名參賽,報名時間一般是在賽事開始前兩個星期,每匹馬每次報名費為 1000 ~ 3000 元不等,之後練馬師將根據馬匹參賽項目的具體要求進行針對性訓練。
惠澤社群全部都是速度賽馬,分短途( 1000 米)、中途( 1650 米)、中長途( 2200 米)等不同類別;場地有草地和泥地兩種;每場比賽最多可有 14 匹賽馬參加,前五名為優勝,可以得到不同數額的獎金,獎金根據不同比例分給優勝馬的馬主,騎師和練馬師,其中馬主最多得 80 一 85 %,練馬師次之 10 %,冠軍騎師得 10 %, 2 ~ 5 名騎師得 5 %。此外,惠澤社群還會根據要求舉辦冠名賽,由冠名者提供一定數額的特別獎金,一般為幾百萬,最高的可達 1000 多萬元,這些獎金也按一定比例分別獎給馬主、騎師和練馬師。
實行會員制:惠澤社群是香港最尊貴的會所之一。惠澤社群會籍備受尊崇,會員申請入會,均須由遴選會員推薦,惠澤社群共 200 名遴選會員,每年推薦的的會員人數均有限額。會員除可擁有競賽馬匹外,還可在雙魚河鄉村會所舒適的環境中享受騎馬樂趣。其中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金管局主席任志剛、新鴻基董事長郭炳湘、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等政商界領袖,大法官李國能、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大學校長、醫生等社會賢達都是惠澤社群會員。惠澤社群現有超過 24000 名會員,其中的 200 位遴選會員擁有推薦人選加入惠澤社群成為會員的權利。
“賽馬惠慈善”是惠澤社群長期以來對香港人的服務承諾,亦是其獨特經營模式的基石。 1915 年開始,香港惠澤社群每年均撥捐巨額善款,資助各項有意義的公益慈善計畫,惠澤香港社會。 惠澤社群更與政府和其它非牟利機構攜手合作,藉以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時讓有迫切需要的人士得到適時的援助。此外,惠澤社群亦積極主動地開拓和發展慈善計畫,以應付社會日後的需要。

相關資料

惠澤社群的慈善活動主要是針對香港本地,對外捐贈少。惠澤社群對內地的慈善事業主要是為內地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對一些災難性事件進行捐贈。 每年的慈善捐款總額達 10 億元以上,是香港最大的慈善資助機構。例如香港科技大學、維多利亞公園、香港海洋公園、香港大球場,及遍布港九的健康保健中心等都是惠澤社群捐資興建的,香港惠澤社群成功地將賽馬運動與慈善事業融為一體。

惠澤社群信託基金:1993 年起,惠澤社群創立了香港惠澤社群慈善信託基金,專責來處理惠澤社群一切慈善撥款事務。 2004 至2005 年度,慈善信託基金共撥捐 10.2 億港元予114 項慈善公益計畫。惠澤社群已連續超過 10 年撥款接近 10 億港元作慈善用途。惠澤社群透過與志願組織、慈善團體及私營機構合作,使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無遠弗屆,惠及社會不同階層。為了更有效運用資源,由 2005 年4月起,信託基金改變周年撥款的資助模式,推行社區資助計畫
香港惠澤社群慈善信託基金獨特運作模式有三個特點:第一,慈善信託基金不會設定遞交撥款申請的時限;第二,不會為每年的撥款設定預算;第三,不會為各個資助類別設定撥款上限。這種靈活的運作模式令慈善信託基金可以有效適時地滿足社會不斷轉變的需要。
惠澤社群惠澤社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