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實驗室

進步和創新的科技公司。核心研究機構。

惠普實驗室的職責

惠普實驗室的職責是開發新的突破性技術及推動技術進步,強化惠普的競爭優勢,並在惠普現有的策略之外創造新的商機。
同時,實驗室還協助公司制定惠普的發展戰略,並投資於惠普關注的基礎科學和技術領域。

研究開發

惠普實驗室主要致力於以下領域的研究:
· 數位化商用列印
· 內容轉換
· 沉浸式互動
· 信息管理
· 分析學
· 雲計算
· 智慧型基礎設施
· 可持續發展

技術貢獻

自1966年成立以來,惠普實驗室一直通過列印、計算和通信等領域的技術發明與創新推動惠普的成長。早期的研究成果包括攜帶型科學計算器、發光二極體、熱噴墨列印、精簡指令架構技術(RISC)以及第一台具有台式機性能的便攜電腦等。
近期的發明大到數據中心的智慧型冷卻,小到Memory Spot無線數據晶片,以及獨特的納米架構,該架構能夠將晶片的發展帶入到一個成本更低、能耗更少、性能更高的新階段。其他的創新還包括為表音文字開發的手寫鍵盤,能夠讓手機成為色彩專家的色彩搭配技術,配置及自動激活分散式套用的SmartFrog框架,基於市場分配計算機資源的Tycoon系統,以及用於創造移動、基於地點的體驗的mediascape技術。

組織架構和領導地位

惠普實驗室由負責研發的惠普公司高級副總裁Prith Banerjee領導。
惠普實驗室的運作遍及全球,在美國加州Palo Alto、印度班加羅爾、中國北京、英國布里斯托、以色列海法、俄羅斯聖彼得堡以及日本東京 均設有研究中心。此外,在美國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和西班牙的巴塞羅納也設有研究團隊。

合作夥伴

惠普實驗室的主要合作夥伴是惠普的各個業務部門,他們將這些技術創新商品化,並推廣給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此外,研究人員還直接與戰略客戶合作,以推動研究並促進行業發展。
惠普實驗室在政府及公共事業部門和學術領域的合作夥伴包括:
CERN,歐洲首席粒子物理實驗室
CITRIS,社會利益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Gelato,基於安騰平台的Linux全球性研究團體
PlanetLab Consortium,一個面向全球服務以及全球政府機構的開放式平台

惠普中國研究院

惠普中國研究院(HP Labs China)成立於2005年11月,是惠普公司在全球的23家實驗室之一。在惠普實驗室看來,來自中國的創新套用需求,孕育著足以影響未來的實驗室創新研究課題。更好地滿足中國用戶,不僅有助於惠普中國區業務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將對惠普實驗室的全球戰略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
在成立之初,惠普中國研究院就把研究方向定在了“可調式信息管理(Scalab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上,這是一種無論面對何種體系結構和作業系統的計算機,都能對數以億計的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和數據挖掘的技術。這項技術能夠有效保護用戶投資,因此特別適用於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通過這項有效的方法、體系和技術,用戶將可以在千差萬別的計算機之上,實現高效溝通和管理。
當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無論是企業用戶還是個人用戶,如何在網際網路上準確、快速的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難題。作為惠普中國實驗室最重要的研究項目,“網際網路內容分析”技術將可以自動地對要搜尋的網頁進行預讀和分析,然後再進行自動分類和管理。當用戶想要查閱的時候,該技術可以保證把所需要的內容準確、快速地提取出來,並提供簡短的介紹,大大節約了用戶搜尋信息的時間。特別是對於企業用戶來說,這樣的技術將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服務客戶。目前,惠普中國實驗室已經研發形成一些演示工具,如和北京大學合作,將“網際網路內容分析”技術套用於線上課程,通過在網頁上分類、搜尋課程題目、授課教師、相關連結等內容快速將學生所需要的課程發現並提取出來。還有一個演示是利用Smart Web Browser工具,計算機自動瀏覽網頁上的文章,將文章中的關鍵字顯示高亮,這樣讀者只要閱讀被高亮的內容,就能很快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用通讀全篇。
地球信息學架構”包含了兩個重要項目。一個是“大數據量實時時空信息數據處理” 項目,這項研究目前正在和清華大學水利系合作,主要套用於黃河水文信息的管理與預報系統。根據對黃河上游雨量採集的數據分析,該系統可以準確、快速的計算出下遊河道的產水量和產沙量,並對相關信息進行便捷地存取。另一個是“視頻資料庫管理系統”項目,該系統的研究目標是“智慧型化視頻提取”,將可以幫助用戶便捷、有效地存儲視頻數據,以及快速、準確地檢索視頻數據;輸入你需要的視頻內容的關鍵信息,系統將自動為你提取視頻內容和相應的簡介剪輯,用戶將不必耗費大量時間親自查閱所有的視頻內容。
探索性研究”則是讓思維充分發散,鼓勵研究人員開創新的研究領域,如已經立項的“虛擬數據管理”可將物理上分開散亂的數據整合在一個虛擬平台上進行統一管理。此外,高性能計算、虛擬化也屬於“探索性研究”。除自身研究項目外,惠普中國實驗室還肩負著同國內眾多高校的合作研發重任,如去年同清華大學成立的“清華-HP多媒體技術聯合實驗室”,就是以聯合實驗室的形式,致力於多媒體技術的前沿研發。
【40年來的40個精彩創新:來自惠普實驗室的貢獻】在惠普實驗室40年歷史發展長河中,以下40個具有歷史性的創新發明,曾經、正在或者將要讓惠普公司與眾不同。

序號 年份 發明 說明
1 1966年 計算機HP 2116 第一台可在任意地點運行的多用途計算機
2 1967年 惠普原子鐘 成為世界時間標準
3 1968年 發光二極體 第一台用於商業流通的發光二極體
4 1971年 緊急用途微型電源 為八百立方英寸容積供電五百瓦
5 1972年 攜帶型科學用計算器 第一台能放在襯衣口袋裡的科學用計算器
6 1974年 可程式式科學用桌面計算器 實際上就是第一台個人電腦
7 1975年 儀表系統標準界面 成為國際標準
8 1979年 熔融石英毛細管柱 為化學分析領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9 1980年 64頻道超音產品 第一台套用於人類心臟實時造影的產品
10 1980年 商用雷射印表機 第一台適用於普通辦公室的商用雷射印表機
11 1981年 “砂輪”繪圖儀技術 比當時的通用技術成本低一半
12 1984年 熱噴墨列印技術 使高質量低價格個人印表機成為可能
13 1986年 RISC構架 成為第一家將RISC運算推向商業市場的公司
14 1986年 第一代圖形工作站HP SRX 惠普成為世界領先的圖形工作站供應商
15 1989年 數字式數據存儲 DDS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磁帶備份格式
16 1991年 彩色桌面列印技術 極大地降低了彩色列印的成本
17 1994年 64位構架(安騰) 將計算機的32位運算提高到64位
18 1995年 電信革命 為全球十幾億人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19 1997年 新技術 能夠製造出進行DNA分析的基因陣列產品
20 1997年 數碼攝影 提供了一系列“流水線式”的數碼攝影解決方案
21 1998年 導航技術 套用於無線滑鼠
22 1999年 分子邏輯電路 向組裝電子納米計算機邁出了根本性的一步
23 1999年 e-Speak Web服務的先進工作模式——開放原始碼
24 1999年 計算無處不在 顯示人物、地點與事物是如何在網路上互相連結的
25 2001年 公用計算 第一次實施了真正意義上的“公用計算”技術
26 2002年 可重寫的DVD系統創新技術 用戶能夠在磁碟上抹除和重新錄製錄象
27 2002年 Indigo N.V.液體電子攝影術 提供了高質量的客戶定製商業列印技術
28 2002年 電子編址存儲器 使用分子開關作為激活裝置的64位存儲器
29 2003年 錢幣印刷的防偽措施 協助美國政府挑戰偽幣製造者
30 2003年 格線 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變化
31 2003年 智慧型冷卻 大幅降低消耗的同時為企業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
32 2004年 Jena的新版本 其開放源的語義網路工具包在全球風行
33 2004年 圖象壓縮技術 套用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Spirit Rover號太空船
34 2004年 基於模型的技術 自動將IT資源進行轉化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重心的需要
35 2004年 數碼媒體平台(DMP) 減少購買新設備的時間,同時為舊設備提供新的內容
36 2005年 Virus Throttle 快速控制病毒跨企業網路傳播並減少損失
37 2005年 靈活計算服務 證明了公用服務的可行性
38 2005年 交叉點陣邏輯門 取代近半個世紀以來作為計算機工業基礎模組的電子電晶體
39 2006年 流媒體和網路重疊技術 可確保通過3G電話網路的多媒體傳輸的高質量和可靠性
40 2006年 色彩複製技術 推動商業列印更快地進入泛網路業務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