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余春賦

惜余春賦

這是李白的一首反映春天來臨的詩,“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於東方。”其意思是當北斗指向東方時也可知春,這是古人探知春天來臨比較原始的方法。

原文

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於東方。
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
試登高而望遠,極雲海之微茫。
魂一去兮欲斷,淚流頰兮成行。
吟清楓而詠滄浪,懷洞庭兮悲瀟湘。
何余心之縹緲兮,與春風而飄揚。
飄揚兮思無限,念佳期兮莫展。
平原萋兮綺色,愛芳草兮如剪。
惜余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
漢之曲兮江之潭,把瑤草兮思何堪。
想游女於峴北,愁帝子於湘南。
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
披衛情於淇水,結楚夢於陽雲。
春每歸兮花開,花已闌兮春改。
嘆長河之流春,送馳波於東海。
春不留兮時已失,老衰颯兮逾疾。
恨不得掛長繩於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親,去南國兮往西秦。
見遊絲之橫路,網春輝以留人。
沉吟兮哀歌,躑躅兮傷別。
送行子之將遠,看征鴻之稍滅。
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望夫君兮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
遙寄影於明月,送夫君於天涯。

部分譯文

“當北斗星指東方,又是一年新春降。碧波蕩漾,葳蕤吐芳,登高望遠,只見雲海茫茫。魂欲斷,淚成行。歌吟春風詠懷滄浪,想念洞庭傷感瀟湘。為何我心一片空虛,如春風四處飄蕩。心飄蕩,思無垠,佳期遠。芳草萋萋惹人忴,恐怕他人來相剪。嘆惜春將逝,感此遺憾無限。”

 “漢曲江潭,把瑤草思念;峴山之北,把游女魂牽;洞庭之南,淚點斑斑。恨無極,憂紛紛。我曾在淇水之上把伊思念,我曾在陽台之下夢想神女下凡。春天花會開,花敗春已改。感慨長河無情,送碧波到東海。春不停留時飛逝,漸覺多疾身先衰。恨不得拋長線向天,把那飛奔的太陽拴……”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漢族(有傳聞

說他是西域突厥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與李商隱、李賀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因避亂(一說被流放)遷徙到中亞細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乾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杜甫贊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