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主義的花朵

悲觀主義的花朵

廖一梅作品描述陶然愛上一個比她大20歲的男人陳天,她以為這個男人可以成為容納她悲觀然而瘋狂的愛情的容器。但是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現實的存在可以承接得住。一開始這個陳天似乎是最佳人選,但後來逃開了。這個本書基本上是陶然自己內心在叫勁。作者的語言細膩纏繞,把一個女人在愛情里凡是能有的心思寫得非常透徹。

內容簡介

《悲觀主義的花朵》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編劇廖一梅的長篇小說,出版後便被《文匯報》書評版稱為年度最好的小說。可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對讀。此次再版恢復了當年被刪節的部分。
為愛而生,很多人這樣標榜自己,為愛而生?不,我不為愛而生,愛是我躲之不及的怪物,是人生對我拋出的媚眼,顧盼有情中生出的一點眷戀,是這世界將你抽空、打倒,使你放棄尊嚴的唯一利器。別大言不慚地談論為愛而生吧。
我們一生中總要遭遇到離開心愛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對此即使我們早有準備也無力承當。人類唯一應該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對這種痛苦,但是從來沒有人教給過我,我們都是獨個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絕望。

作者簡介

廖一梅,著名編劇、作家。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編劇。
主要戲劇作品:《艷遇》(2007年中國國家話劇院首演),《琥珀》(2005年中國國家話劇院首演),《魔山》(2005年北京兒藝股份有限公司首演),《戀愛的犀牛》(1999年中央實驗話劇院首演)。主要電影作品:《像雞毛一樣飛》(獲香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影評人大獎,絡迦諾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會特別獎);《生死劫》(獲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獎);《一曲柔情》(獲美國婦女電影節金獎)等。著有小說《悲觀主義的花朵》、《魔山》。

媒體推薦

從它感人的程度而言……幾可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相比,只是茨威格的小說帶有更多男性立場的美妙幻想,而這部新作則有著更多現代女性的悲切思考。它通過作者凝重的筆墨和充滿哲理的敘說呼喚著一種在現代社會已屬罕見的愛情――書中稱此為“吸血克的愛情”。
――《文匯報》讀書版
在廖一梅的筆下,總有一些痴心不改的人們,非要到寸草不生的沙漠裡去尋找綠洲,更為可悲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們自己就是沙漠的一部分正是他們自己一寸一分地淹沒了生命的綠葉。
――李銳《讀書》
陶然的痛苦……是隱隱的,內在的仿佛說出痛苦是一件丟臉的事,仿佛痛苦與快樂的最大不同在於快樂可以與別人分享,而痛苦必須獨自承擔。
――西川《作家》
她們在該浪的時候浪一浪,該收的時候也就收手了她們待人友善辦事利索,能吃苦也能享受……表面上,她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暗地裡卻保持了一種屬於自己的個性,這是一種值得敬佩的自由精神,並且,這種精神在道德上也並無什麼可指責之處。
――石康北京青年報

編輯推薦

愛到深處,你無法不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廖一梅的劇作《琥珀》、《戀愛的犀牛》被譽為“年輕一代的愛情聖經。”在《悲觀主義的花朵》的每一頁,你都可以感到愛情像玻璃一樣刺穿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