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小豬搖擺夫人

您好,小豬搖擺夫人

無與倫比的“小豬搖擺”夫人非常喜歡孩子,無論他們是好是壞,她從來也不責罵他們。 從書中不難看出“小豬搖擺”夫人在糾正孩子行為習慣時所使用的“魔法”是如何工作的。 “小豬搖擺”夫人的辦法,不是強迫帕特西洗澡,而是順其自然,不洗就不洗。

內容簡介

人人都愛“小豬搖擺”夫人!
“小豬搖擺”夫人特別喜愛孩子——希望他們舉止文明、身心健康。
她有一個老舊的水手箱,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神奇的魔法藥粉和藥水,用於治療孩子們的各種壞習慣——比如,在菲利普·卡莫迪譁眾取寵“出風頭”時,會讓他完全隱身消失的魔法藥粉,在哈爾濱·卡蘭格患上嚴重“急性白日夢症”時,一種魔法噴液會完全對抗他的“動作遲緩”。當然,對那些“愛哭鼻子的”“充當小霸王的、”“不停說悄悄話”的孩子們而言,也總有最合適的魔法藥粉和藥水派上用場,從而大顯神通。
書中誇張的描述和有趣的場景令人忍俊不禁,使“小豬搖擺”夫人的療法也有一些喜劇效果。不管怎樣,這些奇妙的歷險故事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應該都是超級愉快的體驗。

編輯推薦

歐美最受推崇的“孩子問題解決者”系列中文版首次亮相!
全世界孩子、老師和家長都喜歡的“小豬搖擺”夫人終於來到中國!
最受歡迎的親子文學 真正有效的家教寶典!
治癒系·家教新概念好習慣決定孩子好未來!
本套叢書暢銷全球50年,攜800萬驚人銷量震撼上市!
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問題”憂心忡忡、大傷腦筋之際,“小豬搖擺”夫人總是以意想不到的神奇方法徹底解決他們的煩惱。
“小豬搖擺”夫人治療壞習慣的方式方法既帶有現實意義又具有魔幻色彩,而且包含了大量心理學、行為學和教育學的理念和原理,從而凸顯了各種治療方法的特色以及強大的實用效果和價值!
本系列寓教於樂,閱讀起來輕鬆愉快,非常符合中國家長和孩子們的閱讀傾向和口味。將為千千萬萬的孩子、父母和家庭帶來最神奇的“習慣教育”超級體驗,沒有任何說教,只有豐富的啟發性和好玩的故事性。
世界上最愛最了解孩子的“小豬搖擺”夫人,必定會幫助父母們培養出孩子最好的習慣!

作者簡介

貝蒂·麥克唐納(Betty MacDonald,1908-1958),美國著名暢銷書女作家,擅長幽默自傳體文學和兒童文學,生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成長過程中曾在多個西部城市居住過。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和戲劇,擅長法語、廚藝和射擊。她從事過多種工作,當過採礦工程師的秘書,照片著色員,兔子養殖戶的書記員,連鎖信辦公室經理,皮毛大衣製版師和廣告銷售員。她還從事過一些政府工作,其中包括擔任藝術和寫作教師。她的兩個女兒安妮和瓊是“小豬搖擺”夫人系列故事的最早聽眾和讀者。

媒體評論

※很明顯,這些故事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講給那些歡快的孩子們聽了,那些孩子——正如書中圍繞著“小豬搖擺”夫人的孩子們一樣——總是簇擁在作者的身邊,渴望她講那些有趣的故事。
——《芝加哥論壇報》
※人人都愛“小豬搖擺”夫人!無與倫比的“小豬搖擺”夫人非常喜歡孩子,無論他們是好是壞,她從來也不責罵他們。她只是用積極正面的療法去治療“頂嘴匠”、“從不按時上床睡覺”以及男孩女孩們身上各種奇怪的壞習慣。現在,終於推出了平裝本,供現今這一代的孩子們閱讀享用。
——《舊金山觀察紀事報》
※父母們都熱愛“小豬搖擺”夫人,因為她能治好孩子們的任何壞習慣;孩子們也熱愛她,因為她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無盡的歡樂!“小豬搖擺”夫人的魔法幫助很大,非常有趣,魅力無法抵擋——它們不僅妙趣橫生,而且療效顯著!
——《出版人周刊》
※“小豬搖擺”夫人非常喜愛孩子——希望他們舉止文明、身心健康。當然,“小豬搖擺”夫人的療法也有一些喜劇效果¡­¡­這些奇妙的歷險故事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應該都是愉快的體驗。
——《紐約時報》

目錄

第一章 “出風頭”的療法
第二章 哭鼻子的療法
第三章 小霸王的療法
第四章 說悄悄話的療法
第五章 行動遲緩的療法

媒體報導

《小豬搖擺夫人》:親職教育從培養好習慣入手
□ 朱克波
傳說蘇格拉底小的時候,有一次看見他父親在雕刻獅子,便問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父親說:“以這隻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他,我只是在喚醒他。”“喚醒?”“對啊,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它從石頭監牢里解救出來而已。”蘇格拉底從父親的話中得到啟發,日後成為了一位喚醒人們心靈的大師。
實際上,教育就是一種心靈的喚醒。兒童的成長是其心靈中真、善、美的種子不斷生長、自主發展的過程,任何人也無法代替他們。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用溫柔而靈巧的“教育之手”,去觸摸兒童稚嫩的心靈,以喚醒埋藏在他們心底的良知、智慧和潛能,促進其自主的成長和發展。
最近,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童書正是印證了上述的觀點和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該套童書一共四本:《小豬搖擺夫人的療法》《您好,小豬搖擺夫人》《小豬搖擺夫人的魔法》《小豬搖擺夫人的》。該系列銷量已經突破了兩萬套。在三大主流圖書網站(噹噹、卓越亞馬遜和京東)的少兒新書暢銷榜上,《小豬搖擺夫人》系列表現突出。
該系列的策劃者寶利嘉圖業文化公司給《小豬搖擺夫人》貼上了“治癒系·家教新概念”的標籤,一來是因為該系列針對孩子的各種壞習慣講述了26個情景劇似的故事;二來是因為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問題”憂心忡忡、大傷腦筋之際,“小豬搖擺”夫人總是以意想不到的神奇方法解決他們的煩惱。“小豬搖擺”夫人治療壞習慣的方式方法既帶有現實意義又具有魔幻色彩,而且包含了大量心理學、行為學和教育學的理念和原理,從而凸顯了各種治療方法的特色以及強大的實用效果和價值。這些書從頭到尾的沒有說教,只有豐富的啟發性和好玩的故事性,閱讀起來輕鬆愉快,給人以神奇的“習慣教育”超級體驗。
從書中不難看出“小豬搖擺”夫人在糾正孩子行為習慣時所使用的“魔法”是如何工作的。首先,她絕不會因為孩子的毛病而對他們大發脾氣,她甚至不會向孩子灌輸任何所謂正確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對還是錯,她都充分地接納並肯定他們的感受,並且從他們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思考。
其次,她會給他們提供堅持己見的權力和經受挫折的機會。相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幫助”孩子,為了讓他們不走彎路,將自己腦海中的“真理”強行灌輸給他們,一旦孩子不願接受,就大發脾氣,認為孩子調皮任性不講道理,殊不知自己會適得其反,並且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感知世界並體驗挫折的權力。
最後,當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到屬於自己的真理時,“小豬搖擺”夫人總能及時地出現,用她親切和藹的態度去接納這位經歷過失敗打擊的孩子,肯定他們的努力,引導他們勇敢地探索正確的做法。這位身材矮小的老太太仿佛生來就是教育專家,而她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並非生硬刻板、令人昏昏欲睡的大道理,而是用無窮無盡的正能量去溫暖和探索孩子的世界,並幫助他們構建新的秩序和規則。
最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絲毫感受不到被訓斥或被改造的痛苦,在妙趣橫生的奇異旅行和刺激冒險的獨特感受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著快樂的蛻變和非凡的洗禮。“小豬搖擺”夫人的教育方式讓我們明白,最有效的教育,並非通過苦口婆心的說服來實現(無論這道理說得有多正確),而是令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給他們犯錯的機會,讓他們在經歷挫折並感受後果後,從失敗的教訓中重新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從而改正自己的行為。
本系列既是寫給孩子們的魔幻童話,也是寫給父母和老師們的教育秘籍。在學習和成長的旅途上,《小豬搖擺夫人》用角色代入的方法為我們找到最短的路線。如果你的孩子有諸如頂嘴、不好好吃飯、不愛上床睡覺、不喜歡與人分享等等的小毛病,那么不妨試試小豬搖擺夫人的魔法。
《小豬搖擺夫人》作為受歡迎的親子文學、真正有效的家教寶典,其中文版是全球首次亮相,如果你還是一個因為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毛病”而不夠快樂的父母,那么“孩子問題解決者”《小豬搖擺夫人》或許能給你一定啟示。中華讀書報 2013年01月16日《小豬搖擺夫人》,[美]貝蒂·麥克唐納著,楊東龍等譯,東方出版社2012年10月,95.00(全套四本)
讓孩子自我建構良好習慣
□葉雷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但對於家長、老師而言,最頭疼的往往也是孩子的習慣問題,孩子愛頂嘴、愛吵架、不愛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飯、不按規律作息、磨蹭拖沓、丟三落四、喜歡亂花錢……說破了嘴就是不改,動了手還是沒用,怎么辦?
中國式的“鷹爸”、“虎媽”,用自己的思想去統治、壓制孩子,雖然可能培養出“乖乖”,但卻無法回答“錢學森之問”;更可怕的是,“被統治”的孩子一旦爆發“起義”,發生“殺母”事件也不為稀奇。美國著名暢銷書女作家貝蒂·麥克唐納的經典暢銷書《Mrs. Piggle-Wiggle》,已暢銷全球50年,累計發行八百多萬冊。最近,該書出了中文版,譯為《小豬搖擺夫人》,雖然不能說包治孩子壞習慣,但其引導孩子自我建構良好習慣的教育方法,無疑是值得學習借鑑的。
休伯特在《小豬搖擺夫人》中,是一個不愛收拾玩具的小頑童。“小豬搖擺”夫人的辦法是,讓孩子盡情地玩吧,不要理他,不要進入他的房間,從窗子給他遞進去食物,但在馬戲團的遊行隊伍到來時,在窗外孩子們都在歡呼的時候,把握住原則,把玩具收拾好就可以出來,休伯特乖乖地收拾好了玩具。
在心理學中,注意處理情緒,制定目標,解決問題是必需的。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導孩子分配注意力。但是,沒有價值比較的指導,就無法讓孩子自我建構習慣,所以效果甚微。在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時,注意抓住兩種相對抗的價值,一方面應依據過去的經驗去疏通和重新調整孩子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按照未來的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注意模型。
美麗的瑪麗在《小豬搖擺夫人》中,是一個頗讓父母煩惱的“頂嘴匠”,不僅對爸爸媽媽粗魯翻白眼,還對老師無禮。“小豬搖擺”夫人先是誇讚瑪麗聰明伶俐,並帶她到農場去玩,然後讓瑪麗把會說話的鸚鵡佩內普洛帶回家。每當瑪麗做出頂嘴和不禮貌行為時,佩內普洛也會做出相應的各種頂嘴和不禮貌行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瑪麗認識到了自己頂嘴和不禮貌的行為是不對的。
在社會學上,一個人的習慣是行為、環境、個人內在諸因素三者相互影響、互動決定的。如果對孩子的壞習慣,只能忍讓、嘆氣,或者僅僅是嚴厲教訓,甚至是習焉不察、習是成非,那就是害了孩子。對孩子的壞習慣,家長、老師要以社會的價值取向作出積極的反應,讓孩子在切身感受中去解構壞習慣,家長、老師再加以有意識的引導訓練,孩子不僅會逐漸改掉原來的壞習慣,還會建構起換位思考的好習慣。
帕特西在《小豬搖擺夫人》中,是一個不愛洗澡的小寶寶。“小豬搖擺”夫人的辦法,不是強迫帕特西洗澡,而是順其自然,不洗就不洗。直到有一天,帕特西實在是太髒了,身上居然長出了“小胡蘿蔔”。帕特西自己嚇壞了,“媽媽,我——洗——個——澡。”
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人們也可以通過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調節自己的行為。他指出:“如果行為僅僅由外部報酬或懲罰所決定,人就會像風向標一樣,不斷地改變方向,以適應作用於他們的各種短暫影響……事實上,除了在某種強迫壓力下,當面臨各種衝突時,人們具有自我指導的能力,使得人們可通過自我的結果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施加某種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有時候是需要孩子自我調節的。
《小豬搖擺夫人》的巧妙之處,是沒有把這些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的原理直接說破,而是將其融入童話故事和情景劇之中。皮亞傑早就指出,人的認知圖式要經過同化、順應、平衡三個過程,習慣培養需要經過習慣的解析、習慣的建構、習慣的強化三個步驟,其中習慣的建構最為關鍵。“小豬搖擺”夫人的方法,就是用同化來解析習慣,用順應來建構習慣,用平衡來強化習慣,從而促進孩子從“自在”到“自為”和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轉變。(新華書目報 2013年1月14日)

海報欣賞

小豬搖擺夫人海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