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

息壤

息壤,是大禹治水在荊州古城留下的一處遺蹟。也指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這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息壤,是古人對大禹有效治理此處長江邊上的洪災險情(即“管涌”)的神秘稱謂。息壤是大禹之父鯀治水在荊州古城留下的一處遺蹟,位於南門外西側城牆腳邊,系一長約40米,寬約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標誌。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息壤是大禹治水在荊州古城留下的一處遺蹟,位於南門外西側城牆腳邊,系一長約40米,寬約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標誌。“息”為生長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長的土壤。

息壤備案幕布_備案幕布_網站備案幕布_ 息壤幕息壤備案幕布_備案幕布_網站備案幕布_ 息壤幕

史獻記載

通雅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漢代高誘註:“息土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

淮南子

西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謂:“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山海經

《山海經》中就有“禹以息壤堙洪水”的記載。

《山海經·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晉·郭璞《山海經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柳宗元寫《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永州龍興寺東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負磚甓而起者,廣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鍤者盡死。永州居楚越間,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玉堂閒話

《玉堂閒話》對此則有更清楚明了的表述:“禹鐫石造龍宮填於空中,以塞水眼。”大禹用石頭鑿了一隻龍宮的模型,投入管涌中。這個石制龍宮的模型,就叫做“息壤”。此處管涌的有效治理,使百姓對大禹更加崇敬不已,息壤也因之罩上了神秘的面紗,成為一塊似乎能呼風喚雨的神壤。這大概也是息壤這一勝跡世世代代流傳不息的原因所在。

史獻故事

慎靚王七年(癸丑,公元前三零八年) 秦、魏會於應。 秦王使甘茂約魏以伐韓,而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令向壽還,謂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伐!”王迎甘茂於息壤而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其母織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機,逾牆而走。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反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93;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弗聽也,請與子盟。”乃盟於息壤。秋,甘茂、長封帥師伐宜陽。

漫畫

漫畫《神兵玄奇》中,黃玉郎根據大禹治水的故事,將息壤想像成一種液態金屬,它遇水就會變硬,比鋼鐵強度更大,最後更成為主角南宮問天的一大絕技,息壤鑄兵。

鯀與息壤

傳說中的息壤

息壤是一種傳說中可以自動生長的土壤,荊州便有一處息壤的遺蹟。

在上古神話傳說中,還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鯀禹父子治水的神話,這段故事在神話傳說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這裡就來談談這兩位著名的神話人物。

鯀的出身背景

在山海經的神譜中,鯀是黃帝的孫子之一,那也可算是名門之後了,所以在堯舜時代,大貴族鯀應當是朝廷中的一位大臣了,在那個時候,地上突然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洪水,關於這次洪水的起因,各書的記載不盡相同,總的一點是與天上的神主有關,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幹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發下洪水來懲戒地上的人們,前者的說法和女媧時代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重合,因此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原因大概是與前面后羿射殺太陽有關,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就談到了這一點,太陽就是天帝的兒子們,也因為這個原因,射日的后羿被剝奪了返回天上的權利。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古代希伯萊神話中,上帝因為要懲罰地上的人類而發下大洪水的故事。這段故事後來轉化在基督教的聖經中,成了挪亞方舟的著名傳說。其實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遠古神話中,都有著關於上古大洪水的傳說。除了中國和古代希伯萊以外,伊朗(也就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瑣羅亞斯特教也有這種傳說,另外,在古代印度的神話中,也有大洪水的故事,正是在這次大洪水中,著名的濕婆大神大顯神威,他臉上的那道標誌性的蘭色閃電傷疤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不禁如此,在中國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諸如藏族、回族、傣族、苗族等等,在他們的創世神化中也都有著類似的故事。我們相信在上古時代的地球上,極有可能出現過一次全球性的大洪水的。

鯀被推薦

言歸正傳,由於洪水的泛濫,地上的人們生活極為艱難,連當時的皇帝堯舜也沒有辦法,這個時候,鯀出現了。

在史記的記載中,鯀是被堯的幾個大臣名字叫五嶽的推薦的,當時的堯對鯀好象不太放心,但是由於沒有合適的人選,最終,堯還是起用了鯀,頗有一些死馬當活馬醫的味道。但是在其他的神化傳說中,鯀就不是堯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樣,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為了幫助地上的人們的。但是與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準許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僅如此,在他下界的時候,他還偷了天帝的一件寶貝,這件寶貝的名字叫息壤,據說是一種可以自己生長的神土,鯀大概就是想利用他來治理洪水的。洪水治理的結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是他方法不對而終於失敗被殺,其實從屈原的天問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鯀治理洪水幾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天帝發現了鯀的行為,大為震怒,派了著名的膾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將鯀殺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終於使鯀的治水失敗了,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天帝是多么的無情和自私。也可以看出來鯀的偉大,在某種程度上,鯀就類似於古希臘神化中的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但是我認為在偉大之處,鯀實在是不輸於他的,因為鯀在死後也沒有放棄幫助人類的志願,他留下了一個偉大的繼承人,他就是中國上古著名的英雄人物----大禹。

大禹誕生和功績

傳說中,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爛,後來不知道是誰,有說就是祝融,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屍體,這時禹就出來了,而鯀的屍體則化為黃龍,一說黃能,飛走了。

所謂黃能是一種已經絕跡的動物,類似於熊,但是有三隻腳,在山海經中有記載。我個人是傾向於黃能的,原因在後面就會解釋的。大禹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開始治水,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僅沒有從中搗亂,還派了大神應龍襄助。這位應龍也是非常著名的龍神,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代表了雨神的意思。傳說只要在地上畫上應龍的樣子,就可以招來雨水,在前面黃帝與蚩尤一文中,我已經談到了。這時他則幫助大禹挖河開山,在治理的過程中,伏羲、河伯也紛紛襄助大禹,後來在東漢幾乎成為國學的讖緯學鼻祖的河圖洛書,傳說也是在這個時候由神龜所獻的。終於依靠疏導和圍堵兩個方法的結合,洪水終於被制服了,人們擁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們的王。

啟的出生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還發生一些與他的家庭有關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表現了大禹的公而忘私精神,可是他的妻子的結局卻不好,傳說中,大禹經常叫他的妻子塗山氏在中午去送飯,有一次她去的早了,卻發現一頭巨大的熊在用爪子開山,原來這就是他的丈夫,塗山氏大驚之下,往回逃去,大禹發現後緊緊追趕,塗山氏卻變成了一塊山石,不願在與大禹生活,當時她已經懷孕了,大禹無奈之下叫道:“歸我子。”石頭裂開,大禹的兒子從石頭中蹦了出來。於是他的父親便為他取名為啟,就是開啟而生的意思,這個啟後來就是傳說中中國上古第一個王朝夏的開國之君。傳說他喜好音樂,曾上天偷取了天帝的音樂,這就是後來的九辯、九歌等等,後來楚國的詩人屈原就是用他們創作出了許多的優美詩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