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路德維格·基爾希納

恩斯特·路德維格·基爾希納

他是1905年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與海克爾、洛特魯夫等在德勒斯登成立的“橋派”組織的主要成員。 三十年代他接受了畢卡索立體主義繪畫的某些特點。 凱爾希納的版畫作品連同他在三十四年內創作的2000多福其他作品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財富。

街道
凱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 1880 1938) 畫家早在中學就從事繪畫和木刻,後來就讀於慕尼黑藝術學校。凱爾希納深受高更和梵谷畫風的影響,也因此而特別崇拜“反自然主義”那種對於色彩的表現以及突顯主題的方式。他是1905年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與海克爾、洛特魯夫等在德勒斯登成立的“橋派”組織的主要成員。
這些成員,也繼承了高更和梵谷的思想,期望能在當地創造如巴黎野獸派的典範。1911年定居柏林,開辦“現代繪畫研習所”。1933年受法西斯迫害,作品被從美術館移出、沒收搗毀。納粹上台後遷居瑞士,在長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自殺身亡。
他最積極地繼承和發展了當時的以及古典的藝術。與他性格內向的朋友海格爾和施米特-魯特勒夫相反,他性格外向。在慕尼黑他曾從師青春藝術派元老之一赫爾曼 奧柏里斯特,同時學習丟勒的木刻。三十年代他接受了畢卡索立體主義繪畫的某些特點。而正是這種靈活性和他對超凡事物的感覺賦予了他最傑出的才能。凱爾希納的版畫作品連同他在三十四年內創作的2000多福其他作品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財富。
主要作品有:《街道》、《橋社畫家肖像》、《街頭五個女人》、《馬戲團的騎士》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