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大亨

恐怖大亨

恐怖大亨,是指利用極端手段使世界或某一大範圍地區的很多人感到可怕的人。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漢語拼音】kǒng bù dà hēng
【注音】ㄎㄨㄙˇ ㄅㄨˋ ㄉㄚˋ ㄏㄥ
【注釋】恐怖:因為威脅、恫嚇而感到可怕、畏懼。大亨:在某地區某行業中有財力有勢力的人。
【詞語釋義】利用極端手段使世界或某一大範圍地區的很多人感到可怕的人。

世界前三名恐怖大亨

奧薩馬·本·拉登

奧薩馬·本·拉登,被指為美國9·11襲擊事件的幕後總策劃人,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名單的首位,“世界上最大的通緝犯”。歐巴馬在2011年5月1日宣布,拉登已被美軍擊斃。

歐巴馬宣布擊斃本·拉登歐巴馬宣布擊斃本·拉登
富商之後
奧薩馬·本·拉登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個建築業富商之家,他的家族是與沙特皇室核心有親密聯繫的富庶家族。
奧薩馬·本·拉登奧薩馬·本·拉登
成功商人
他當過工程師,靠石油建築業發財,在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數家公司,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與美為敵
美軍對此人的追捕行動已持續了近10年,並為提供其下落者設立了2500萬美元的懸賞。
逃亡十年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加大追捕力度,並派兵進入阿富汗,拉登開始逃亡生活。
拉登語
·即使我不在,伊斯蘭聖戰仍將繼續
·我們強調在對抗敵人時殉道重要性
·為穆斯林抵抗運動獲武器是宗教義務
·美國最脆弱的地方遭到真主的打擊
·這是我們與猶太人之間的戰爭
·美國最脆弱地方遭真主打擊 中新網5月2日電 綜合報導,“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1日被宣布已被擊斃,以下是節選拉登生前的重要語錄。
“美國最脆弱的地方遭到真主的打擊,感謝真主摧毀了她極受尊敬的建築物。”
2001年10月7日,在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在“9-11”恐怖攻擊之後,拉登發表講話。
“為穆斯林的抵抗運動獲得武器是宗教義務… …,如果我尋求獲得這些武器,我是在履行義務。”
1998年12月,在被《時代》雜誌問到他是否已經獲得化學武器或者核武器時。
“這是我們與猶太人之間的戰爭。任何像猶太人一樣涉足戰壕的國家只能譴責自己。”
2002年5月,拉登在分發給多家新聞機構的視頻中稱。
“那些想在聯合國解決我們問題的人都是偽君子… …,那些自稱是阿拉伯領導人和祖國是聯合國成員國的人都是異教徒。”
2001年11月,拉登在半島電視台公布的一份錄影帶中說。
“我們強調在對抗敵人時殉道行動的重要性,這些襲擊讓美國人和以色列人前所未有的害怕。”
2003年2月,半島電視台公布的一份錄音中,拉登強調自殺式襲擊的重要性。
“我們保留報復所有參與此次非正義戰爭國家的權利… …,即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波蘭、日本和義大利。”
2003年10月,拉登在半島電視台公布的錄音中表達了自己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
“我提出一個和解倡議… …,重點就是如果所有(歐洲)國家承諾不向穆斯林發起進攻或者干涉我們的內政,我們就承諾停止武力襲擊這些國家。”
2004年4月,阿拉伯電視台獲得一份錄音。
“(襲擊)行動已經準備好了,當他們做好準備時,你們將在自己的心臟地帶看到他們。”
2006年1月,半島電視台獲得一份錄音,拉登威脅將向美國發動新的襲擊。
“即使我不在,伊斯蘭聖戰仍將繼續。”
2001年9月底,拉登接受巴基斯坦一份報紙時說。艾曼·扎瓦赫里

所謂“擒賊先擒王”,美國《新聞周刊》曾列出華盛頓政府做夢都想抓住的7名恐怖分子,“基地”組織領導人、9·11恐怖攻擊的元兇本·拉丹高居這份名單的榜首。據英國媒體5月2日的訊息,在拉丹被美軍炸死後,“基地”組織二號人物

拉登和扎瓦赫里拉登和扎瓦赫里
艾曼·扎瓦赫里有望接替他成為最高領袖。
扎瓦赫里1951年出生在埃及開羅的一個富貴家庭,祖父是著名的埃及阿茲哈爾清真寺的神職人員,父親是當地有名的藥理學教授。扎瓦赫里1973年加入激進的伊斯蘭極端組織,1974年畢業於埃及最有名望的醫學院。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身亡,扎瓦赫里是被捕的301人的一個。雖然法院最終裁定他跟薩達特之死無關,但扎瓦赫里因持有未經註冊的手槍被判入獄三年。
扎瓦赫里在1993年成立“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1998年該組織與拉丹領導的“基地”合併。兩人首次相識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都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參加反擊前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戰鬥。
扎瓦赫里在“基地”組織中的地位可以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如果將拉丹比喻為“基地”組織的“精神領袖”,那么扎瓦赫里就是“宰相”。作為拉丹最信任的朋友,他是“基地”的首席戰略家,也是絕大多數恐怖攻擊的最高策劃者。
1998年美國駐坦尚尼亞肯亞大使館爆炸案、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恐怖攻擊,扎瓦赫里都是主謀。曾有反恐專家表示,這個被稱作“拉丹大腦”的二號人物才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
在9·11恐怖攻擊後,扎瓦赫里多次通過錄音向西方發出警告,2006年1月曾怒罵美國總統布希是“屠夫”。他最近一次“獻聲”就是在上個月,當時他號召利比亞的穆斯林團結起來反抗北約和美國的侵略。
美國軍方和情治單位曾絞盡腦汁試圖抓到扎瓦赫里,但均無功而返。他目前藏匿的地點可能是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省。
除了拉丹和扎瓦赫里外,《新聞周刊》榜單上剩下的5人分別是
1. 亞當·蓋達恩
扮演角色:“基地”組織“宣傳機器”、“形象代言人”
疑似藏匿地點:阿富汗
“基地”組織中最廣為人知的外籍恐怖分子蓋達恩現年32歲,原名亞當·伯爾曼,出生在美國俄勒岡州,念大學時轉為信仰伊斯蘭教。他在1998年搬到巴基斯坦,並跟一名阿富汗難民結婚,後來加入“基地”組織。
蓋達恩從2004年開始以“阿扎姆·阿姆里基”或者“美國人阿姆里基”的身份出現在“基地”組織公布的多個視頻中,他要求美國對自己的侵略行為懺悔,並號召聖戰者發動更多針對西方世界的血腥襲擊。2006年,蓋達恩成為美國二戰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遭叛國罪起訴的第一人。
據悉,蓋達恩在“基地”組織中並沒有特別大的決策權,主要是製造“美國人打美國人”的宣傳效果。雖然反恐專家們認定蓋達恩更像個傳播工具,但美國聯邦調查局對這位“基地”組織的“國際形象代言人”恨的是咬牙切齒,誓言要將其抓獲。
2.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
扮演角色:“基地”組織“智多星”、“財務長”
疑似藏匿地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處的部落地區
作為“基地”組織三號人物,耶齊德被反恐專家認為領導著一個專門負責制訂恐怖攻擊方案的“智囊團”。
這名出生於埃及的極端主義分子在上世紀80年代因涉嫌參與暗殺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而被捕入獄,獲釋後加入基地組織。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他就是2007年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遭暗殺的幕後元兇。
據悉,耶齊德還是“基地”組織的“財務長”,通過洗錢、走私武器等方式為該組織籌款。不過這個職位相當危險,因為耶齊德的幾屆前任不是被美軍炸死,就是遭活捉。果然英國媒體的報導稱,耶齊德在2010年5月北約的一次襲擊中已經身亡。
3. 阿布·亞哈·利比
扮演角色:“基地”組織“接班人”、“法官”
疑似藏匿地點:巴基斯坦
出生在利比亞的“基地”頭目利比今年47歲,據傳能說烏爾都語、普什圖語和阿拉伯語。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曾撰文稱他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本·拉丹”。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師雅雷·布拉赫曼表示,從利比身上能看出“基地”相當重視在領導層中引入新鮮血液。“他集戰士、詩人、知識分子、指揮官於一身,是‘基地’組織內部非常有魅力的年輕一代……如果拉丹和二號人物扎瓦赫里落網或者被擊斃,利比將會是這個恐怖組織的新領袖。”
除了是“接班人”外,利比還時常扮演“法官”角色,裁決“基地”內部有關伊斯蘭教義和規章的爭端。
利比曾在阿富汗被美軍抓獲,但於2005年7月成功越獄。去年12月曾有西方媒體報導利比被美軍無人機炸死,但這則訊息沒有得到證實。
4.賈拉勒丁·哈卡尼
扮演角色:塔利班“部族首領”
疑似藏匿地點:巴基斯坦瓦濟里斯坦地區
塔利班頭目哈卡尼領導的“哈卡尼網路”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員來自多個將美國和北約駐阿聯軍視為主要襲擊目標的偏遠部落。去年12月30日,約旦雙面間諜巴拉維在美國中央情報局駐阿富汗霍斯特省查普曼軍營的辦公地點引爆炸彈,造成8人喪生,這起襲擊的幕後黑手就是哈卡尼。
哈卡尼曾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阿富汗抵抗蘇聯入侵的戰爭,有長期走私武器和毒品的經歷。
5. 毛拉·阿卜杜·加尼·巴拉達
扮演角色:塔利班“前線大將軍”
疑似藏匿地點:巴基斯坦西北部扎卡維

基地組織三號人物;

扎卡維扎卡維
生於約旦,伊斯蘭激進分子,激進的伊斯蘭游擊組織網路統一聖戰組織領導人。扎卡維被西方國家認定為國際恐怖分子,2004年6月16日被美國列為與拉登同等危險的人物。2006年6月7日被聯軍部隊空襲炸死。

美國眼中新恐怖大亨

美國眼中新恐怖大亨:出生美國,利用網路傳授信徒。

核心提示

2011年2月9日,美國國家反恐中心宣布,當前美國安全最大的威脅不再是拉登,而是具有美國與葉門雙重國籍的恐怖分子安瓦爾·奧拉基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在國會作證時說,奧拉基是盤踞在葉門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頭目,他通過網際網路傳播極端思想,招募數百名“聖戰”分子,讓美國面臨著“9·11”事件以後最大的恐怖威脅。
40歲的安瓦爾·奧拉基

安瓦爾·奧斯基安瓦爾·奧斯基
有很多綽號。“電郵上的伊瑪目(伊斯蘭教長)”、“YouTube(視頻共享網站)布道者”、“網路上的本·拉登”。如今,他的新身份是美國眼裡的“頭號恐怖分子”。
2011年2月9日,美國國家反恐中心宣布,當前美國安全最大的威脅不再是拉登,而是具有美國與葉門雙重國籍的恐怖分子奧拉基。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在國會作證時說,奧拉基是盤踞在葉門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頭目,他通過網際網路傳播極端思想,招募數百名“聖戰”分子,讓美國面臨著“9·11”事件以後最大的恐怖威脅。接受西方教育

1971年4月22日,奧拉基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魯塞斯的一個葉門人家庭。這一年,他父親納賽爾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獲得了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1977年,納賽爾又獲得內布拉斯加大學博士學位,並在明尼蘇達大學工作。1978年,納賽爾帶著7歲的奧拉基返回葉門。
在老家,納賽爾官運亨通,當上了葉門農業部長,還當過首都薩那大學校長,他至今仍是葉門總統薩利赫所在的政黨——全國人民大會核心成員,連葉門總理穆賈瓦爾也是他的親戚。
1991年,20歲的奧拉基返回美國,就讀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按美國法律,生在美國的奧拉基有美國國籍,他卻喜歡用外國學生簽證和葉門護照入境美國,還拿著葉門政府的獎學金。後來,美國安全部門分析,奧拉基這是在證明自己是葉門人。
上大學時,奧拉基憑藉不錯的口才和組織能力,當上了“穆斯林學生協會”主席。1993年夏,奧拉基利用大學實習機會,到阿富汗會晤當地的“聖戰者”,那些人當年都和侵略阿富汗的蘇軍打過仗。從阿富汗回來後,曾經迷戀搖滾巨星麥可·傑克遜的奧拉基改變了。他戴起阿富汗小帽,滿嘴是巴勒斯坦教士阿卜杜拉·阿扎姆的“教誨”。阿扎姆鼓吹“聖戰”,主張“消滅異教徒”,“解放阿富汗”。拉登深受他的影響。奧拉基的極端思想,也許就在那時扎了根。
2004年,他回葉門,在一所以思想激進而聞名的大學任教。2006年8月,他被葉門當局以涉嫌恐怖活動為理由逮捕,拘押18個月。他認定這是美國對葉門施壓的結果,對美國越發惱火。
在牢里,奧拉基成天研讀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理論家賽義德·庫特卜的作品,庫特卜被稱為“當代反西方聖戰運動創始人”、“全球極端伊斯蘭運動教父”,1966年因協助推翻埃及政府而被絞死。奧拉基對他的作品著了魔,一天能讀150頁到200頁。他自稱“沉浸於作者的著作中”,變成了誓與西方、尤其是美國為敵的極端派。

多起恐怖攻擊的精神導師

被釋放後,奧拉基開始通過網路宣揚恐怖主義,獲得了“網路本·拉登”的綽號。像拉登一樣,他態度溫和,說話緩慢,生活簡樸,對那些在西方社會受過教育、又對西方文明極其不滿的穆斯林青年來說,很有“感召力”。同時,他精通英語和阿拉伯語,宣揚伊斯蘭教義時,還會引用美國通俗文化作例子,對美國人也有“親和力”。而且,由於他了解西方,批判西方社會的缺點和弊端時能說到點子上,因此,他發展了一大批激進恐怖分子。
近年來美國抓到的恐怖嫌疑犯當中,不少都是白人。美國人認為,恐怖主義正在“本土化”,這個過程中,奧拉基“功勞”不小。
讓美國情治單位後怕的是,奧拉基在美國前後住了21年,這么長的時間,他們卻對此人一無所知。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奧拉基在美國公共電視上譴責劫機分子,《紐約時報》還誇他是“能融合東西方的新一代穆斯林領袖”。但隨後情治單位發現,奧拉基和劫機分子很熟,3名劫機犯參加過他的布道會。用美國國土安全部前情報官員的話說,奧拉基是劫機者的“精神導師”。聯邦調查局調查過此事,但沒有確鑿證據,對奧拉基也無可奈何。
據統計,近年來發生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10餘起恐怖案件的嫌犯,都通過網路、音頻和CD等聽取過奧拉基的“教誨”。奧拉基的影響力,讓美國情報人員惱羞成怒。他們甚至認定,奧拉基2001年前就可能是“基地”組織打入美國的“特工”。他的溫和形象和反暴力思想,都是在騙人。

歐巴馬下令“定點清除”

2010年1月,《洛杉磯時報》引述美情治單位官員的話稱,奧拉基會被列入暗殺名單。2月,時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稱,情治單位已獲特別許可,可以刺殺“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的美國公民”。4月6日,美眾議院國土安全小組委員會主席簡·哈曼說,奧拉基是“對美國構成威脅的頭號恐怖分子”。4月7日《紐約時報》披露,歐巴馬親自下令對奧拉基“定點清除”。
2010年4月9日,葉門最大部族之一“阿瓦里克”發表聲明,警告“任何與美國合作殺死奧拉基的行為”。
奧拉基難抓,更難的在於他並非美國唯一的威脅。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稱,如今,恐怖組織早已不再是“基地”組織一家獨大,恐怖分子活動的範圍也有所轉移,全球反恐面臨本質上的轉型。奧拉基和“基地”組織巴基斯坦分支的穆罕默德·克什米里、索馬里的艾哈邁德·阿卜迪·戈丹內等,各自召集了武裝分子,規模遠比本·拉登時期要大。“基地”組織的發展再生,使西方國家的反恐戰爭還要延續數十年。

奧拉基可怕在哪裡

(李偉)
安瓦爾·奧拉基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表的痛。相對於傳言已“病入膏肓”、50多歲的本·拉登,奧拉基出生在美國,在美接受高等教育,年輕,還有個極大的“優勢”:熟知美國社會,能熟練運用網際網路。時代賦予了他更強大的個人本領和人格特徵,讓他能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去招募人員、煽動恐怖攻擊,這是他構成威脅的最主要方面。
奧拉基的恐怖本領在網際網路上有充分的展現。2002年,他在“今日伊斯蘭”網站上用阿文撰寫了題為《為什麼穆斯林熱愛死亡》一文,盛讚巴勒斯坦自殺性爆炸襲擊者的激情。2009年2月,他在部落格中寫了《支持聖戰的44種方式》一文,鼓勵人們發動“聖戰”,並聲稱,要資助那些犧牲了的“聖戰者”家庭。另外,奧拉基在“臉譜”(Facebook)社交網站上也十分活躍,擁有4800名“冬粉”,主要是生活在美國的一些青年,許多還是高中生。他的“恐怖魅力”已經發揮了重要的號召作用,令美國人心慌。
奧拉基出現的時機也很讓美國擔心。他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的時代,網路上的所有煽動,都能很快地轉變為現實中的行動。而且,“9·11”事件後,美國又遭遇金融危機,現在,真的很難再次承受重大恐怖攻擊。這也是為什麼奧拉基讓美國恐慌、害怕,為什麼要把他定為“頭號恐怖分子”的原因。
當然,美國人也有自己的“戰略思維”。美國最新公布的《國家軍事戰略報告》顯示,美戰略重心將逐漸從伊拉克和阿富汗轉移。
今年(2011)1月7日,美國多名官員透露,歐巴馬政府已經設立了一個新軍事中心,暗地裡擴大反恐秘密戰。該中心負責在全球恐怖分子活躍的熱點地區展開行動,採取主動的反恐戰略,重點放在巴基斯坦、葉門、索馬里等恐怖活動猖獗的熱點國家。看來,美國“頭號恐怖分子”易主,也是其反恐戰略調整的一個信號。

“世界新頭號恐怖大亨”

馬哈蘇德被認為已取代拉丹成為全球最嚴重威脅

綁架中國工程師刺殺貝·布托

2004年,馬哈蘇德巴基斯坦西北部南瓦濟里斯坦地區策劃綁架了兩名中國工程師王恩德和王鵬,後在解救行動中,王恩德獲救,王鵬不幸遇難。
2007年10月,發誓“繼續反恐”的巴前總理貝·布托一回國便遭到襲擊,所幸只受了點皮外傷。馬哈蘇德聞訊當即揚言:“這次便宜了她,下次一定要她的命!”2007年12月27日,幾名喬裝打扮的殺手悄無聲息地靠近正在參加集會活動的貝·布托……貝·布托遇刺後,巴政府捕獲了一名15歲的兇手,此人供認,他是馬哈蘇德派來的。
此外,馬哈蘇德還被懷疑是襲擊白沙瓦美國總領事館、製造伊斯蘭瑪巴德酒店爆炸案、槍殺日本記者、襲擊巴基斯坦警察學校等一系列恐怖攻擊事件的主謀
本報綜合

一副娃娃臉成了塔利班
“娃娃臉,能說會道,愛開玩笑,長及膝蓋的束腰外衣上罩一件迷彩防彈夾克。這就是他給我留下的直接印象。”採訪過“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首領馬哈蘇德的巴基斯坦記者扎坦如是說。
現年35歲的馬哈蘇德,出生在巴基斯坦南瓦濟里斯坦部族地區的偏僻小村蘭迪多格,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老大。他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但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馬哈蘇德天生是當頭兒的料,身體強壯,精於軍事,很會煽動情緒。”
13年前,馬哈蘇德在巴基斯坦的一所宗教學校里讀書。受塔利班宣揚的宗教思想吸引,他丟下書本,溜進阿富汗,找到了一群他“敬仰已久”的塔利班軍官,心甘情願地給他們端茶送水。
不久,馬哈蘇德由於作戰勇猛,得到塔利班首領奧馬爾的賞識。美政府被騙放虎歸山

2001年12月,馬哈蘇德在阿富汗的昆都士被當時美國支持的北方聯盟軍閥部隊俘虜
在阿富汗監獄中被拘禁了一段時間後,馬哈蘇德被轉交給駐阿美軍看押,隨後被送往古巴關塔那摩美軍基地進行關押和審訊。他告訴美國調查人員,自己是一名阿富汗人,並被列入阿富汗俘虜的名單。
2004年3月,美國調查人員在確認馬哈蘇德沒有情報價值且不具備威脅性後將其釋放回阿富汗。馬哈蘇德很快就穿越邊境,回到巴基斯坦南瓦濟里斯坦部族地區。他迅速拉起一干人馬,宣布絕對效忠於塔利班,聲稱願為“聖戰”而死。隨後,他率領隊伍不斷襲擊政府的邊防軍和正規部隊,很快成為巴頭號恐怖分子。
美國政府直到此時才發現他們放虎歸山,放跑了一個原本可以囚在大牢中的心腹大患。

對抗巴政府要滅紐約倫敦

馬哈蘇德在巴利用掌管部族的大權,迅速將手下武裝人員的數量發展到數千之眾,不把政府軍放在眼裡。2005年初,他指令手下伏擊巴陸軍的一個運輸營,竟然將全營400餘名官兵全部擄走。
2005年2月7日,巴政府承認了馬哈蘇德“治理”南瓦濟里斯坦地區的權力。在接下來的兩年間,南瓦濟里斯坦地區成了馬哈蘇德的天下,馬哈蘇德的武裝力量從數千人發展到了幾萬人!
2008年1月28日,從不主動在媒體上曝光的馬哈蘇德,首次接受了卡達半島電視台記者的採訪,他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摧毀紐約和倫敦……“又一個‘恐怖大亨’產生了,他的名字叫馬哈蘇德!”半島電視台的節目播出後,一些美國記者驚嘆。
據《環球人物》、新華社
2008年2月14日,英國軍情六處前副處長尼格爾·因科斯特在被問及誰是全球最嚴重的恐怖威脅時,毫不猶豫地說:馬哈蘇德及其領導的“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貝圖拉·馬哈蘇德已取代本·拉丹,成了“世界頭號恐怖大亨”!美國政府3月底懸賞500萬美元要他的人頭。

我駐巴使館:提醒華人注意安全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的工作人員8日上午告訴記者,使館已經獲悉了塔利班頭目馬哈蘇德身亡的訊息,目前巴方已經提高了巴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喀拉蚩等主要城市的戒備,防備塔利班實施報復行動。
這名使館工作人員表示,使館將通過發簡訊和打電話的方式提醒在巴基斯坦的華人華僑、中資機構和留學生近期注意人身安全。 (宗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