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府

怨府

出處為《左傳·昭公十二年》,意思為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對象

詞目:怨府

拼音:yuànfǔ

基本解釋

[object of general indignation] 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對象

毋為怨府,毋為禍梯。——《史記·趙世家》

詳細解釋

眾怨歸聚之所。

《左傳·昭公十二年》:“ 平子 欲使 昭子 逐 叔仲小 , 小 聞之,不敢朝。 昭子 命吏謂 小 待政於朝,曰:‘吾不為怨府。’”杜預 註:“言不能為 季氏 逐 小 ,生怨禍之聚。”《史記·趙世家》:“毋為怨府,毋為禍梯。” 唐元稹 《錢貨議狀》:“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之利權,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哉。” 魯迅 《彷徨·祝福》:“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於給人解決疑問,選定醫生,萬一結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