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漢語漢字]

性[漢語漢字]

性,中國漢字,拼音:xìng,筆畫:8筆,簡體部首忄。基本解釋為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性能等:性質、性格、性命(生命)、性能、個性、屬性、粘性、彈性。性質、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現:典型性、開放性、指令性。男女或雌雄的特質:性別、男性、女性。有關生物生殖的:性交,性慾,性愛,性感,性解放。表示名詞(以及代詞、形容詞)的類別的語法範疇。心。作為哺乳動物,心臟是從受精卵發育出來的第一個器官,是伴隨著生命開始和結束整個過程的唯一器官;同時,心臟是一個接收外界信息、並形成同步善惡(促進與傷害)判斷、繼而做出相應的意識調整的最重要器官。心,是引領人獲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生。我們典籍《禮運》中有記載:人以縱生,貴於橫生。我們是以縱向降生於世的(豎式分娩;不包括手術型的剖腹產。)性。是具備創造力(心)的、生命力(生)的,向上提升能力的。這是我們得以留存於今、生生不息的本質。我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往縱向發展,創造出人類文明;往橫向發展,誕生出泱泱族群,繁衍不息。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名詞

性

①人的本性。

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說文

性,質也。──《廣雅

天命之謂性。──《禮記·中庸》

自誠明謂之性。

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荀子·性惡篇》

五性者何?仁義禮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荀子·正名篇》

②事物的性質或性能。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沈括《夢溪筆談

③通“生”(shēng)。生命;生機。

莫保其性。──《左傳·昭公八年》

民樂其性,而無寇讎。──《左傳·昭公十九年》

為炮烙以傷民性。──《韓非子·難勢》

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以治氣養性,則身後彭祖。──《韓詩外傳·卷一》

④性情;脾氣。

動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晉·陶潛《歸園田居

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於諸弟尤雍睦。——《梁書·韋放傳》

吾性不喜華靡。──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公(袁可立子)性情膽略,流露盡於此矣。——明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性悖妄。──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尊德性。──清·劉開《問說》

⑤性別。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⑥詞的屬性。如:陽性、陰性、中性

⑦與生殖、性慾有關的。如:性感;性慾

⑧指事物的本質。

與“相”相對。如:性心(佛教語。真心。即自性清淨心);性火(佛教語。謂遍布於一切物質現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張以修性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⑨內心。如:性地(聰慧;修養);性竇(心竅);性識(天分,悟性)

唐朝韓愈在《原性》中說:“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

語法範疇

在語法中,性是指一個名詞或代詞的類別,以及形容詞、冠詞或動詞在與名詞或代詞搭配時發生的屈折變化。因此,性對於名詞或代詞來說是一種分類,而對於形容詞、冠詞或動詞來說是一種屈折,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不過在名詞中,一些指人或生物的名詞也可以看作有性的屈折,如德語中的derStudent(大學生)-dieStudentin(女大學生),derLöwe(雄獅)-dieLöwin(雌獅),但也可以把這些屈折看作是不同的辭彙。

漢字演變

演變過程演變過程
演變過程:

漢字由來

相對於非語法性別或相對於語意上的性別,許多自然語言中的語法性別(grammaticalgender)相當紛亂,如德語Mädchen“少女”即為中性,而非語意上所理解的陰性。一般語言學上對於語法性別的由來有幾種解釋(以印歐語言及其祖語原始印歐語為例):

釋尊主張男女平等,以為不僅女子有所污染,即連男子,如起淫亂之心,亦必為妖魔所蠱惑。然後世一般之社會觀念,認為女子須轉變為男子始可成佛。大乘佛教主張生死即涅盤、煩惱即菩提、佛凡一如之‘相即說’,對於某些人來說,性控制著他們,他們在這上面消耗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於另一些人,由於機會的原因,或是出於個人的選擇,性在他們的生活里沒有顯著的作用。然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性的吸引力取決於自己內心的需求和外界情況的變化,時強,時弱。在人生的每個層面,性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從生物學的層面上講,性的首要功能是繁殖——生兒育女。生物學為性功能和性行為提供了一幅機械圖景,其要素從基因到生殖器。性功能受神經和激素的調節,靠血液循環、肌肉以及其他一些體內的系統維持。

從心理學層面上講,性由一系列以性樂趣、關愛和其他需求為目的的行為和關係組成。

從社會層面上講,性遍布於人生的各個方面,它使你身處的文化別具一格,為其藝術歷史法律和價值增添滋味。

此外,性在你的生活中還充當了很多間接的角色。它是你的性別認同的一大組成部分(男性陽剛氣質,女性陰柔氣質),同時也是人們對你的社會角色期待的一大組成部分。性可以傳達支配和敵意,它會影響你的自尊和社會地位,並且以其他一些方式塑造了你的生活,從嬰兒到老年。

文獻記載

《簡易道德經》里所述:“觀物觀性,有謂:萬物有性,萬事亦有性,先類之再別之,性可屬也。類類不同,別別不同,絕無僅有之處,性也。”意思是看物看性,有說法:萬事萬物都有性,先分類,再分別,性就有地方歸屬了。這一類與那一類不一樣,在這一類里,這一別與那一別也不一樣,在這一別里,只有此事或此物僅有之處,就是此事物的性。例如:動物分為人類,獸類,鳥類,魚類,還有很多。人類里有人種之別,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還有其它,這些人種里有男有女,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稱為性的差別。性下面不能分,如果能分就不是性,而屬於類或別。一個事物可具有多種性,例如:汽油有易燃性,也具有易揮發性。多種事物也具有一個性,例:汽油有易燃性,乙醇也有易燃性。這兩種物質雖然有共性,但是它們的用途不一樣。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息正切,音姓。《中庸》天命之謂性。《注》性是賦命自然。《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又《通論》性者,生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為性。《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注》不生乳。劉音色敬切。

又無為而安行,曰性之。《孟子》堯舜性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勝。心悸也。 《 淳曰》性字從生從心,是人生來具是理於心方名曰性。

性文化

性文化分為物質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類,物質方面可包括人類為了釋放不斷產生和蓄積的性能量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類為了使性能量的釋放與生態——社會秩序相適應,而規定的有關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體驗、觀念、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

說到性文化就不能不提伏羲女媧石,它是古代性文化性崇拜的一個縮影。伏羲女媧石是和碩特王府舊藏,是兩塊天然的陰陽奇石,因為是純天然,不經雕琢被黃金家族奉為聖物。後流傳到和碩特部蒙古族,供奉在王府里,而王府對外秘而不宣。史料記載也是隻言片語,據王府後裔描述在清代和碩特王府每年都需要向朝廷進貢。和碩特王爺以伏羲女媧石外觀為模本建造了兩處景觀,也就是如今的人根峰和母門洞兩處景點,以供族人祭拜。據傳陰陽石在第四或第五代和碩特王爺時便不知所蹤,隱秘民間近兩百年。

拼音是xi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