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路實驗室CCNP(路由技術)實驗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梁廣民、王隆傑)以Cisco2811路由器和Catalyst3560交換機為平台,以新版CCNP(ROUTE)內容為基礎,以實驗為依託,從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組織全部內容,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拓撲和路由器管理、IP路由原理、EIGRP、OSPF、IS—IS、路由重分布與路由更新控制、BGP、分支機構和移動辦公、IPv6,以及綜合案例實施。

本書既可以作為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的實驗教材,用來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也可以作為電子和計算機等專業的網路集成類課程的教材或者實驗指導書使用,還可以作為培訓教材。同時對於從事網路管理和維護的技術人員,也是一本很實用的技術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實驗拓撲和路由器管理

1.1 實驗拓撲

1.1.1 本書實驗拓撲

1.1.2 終端訪問伺服器

1.2 路由器管理

1.2.1 實驗1:終端訪問伺服器配置

1.2.2 實驗2:路由器IOS恢復和密碼恢復

1.2.3 實驗3:Archive與Syslog配置

1.2.4 實驗4:SSH與路由器訪問安全配置

1.2.5 實驗5:SNMP配置

1.2.6 實驗6:AAA配置

本章小結

第2章 IP路由原理

2.1 IP路由概述

2.1.1 靜態路由特徵

2.1.2 動態路由協定特徵

2.1.3 ODR特徵

2.1.4 填充路由表

2.1.5 查找路由表

2.2 RIP概述

2.2.1 RJP的特徵

2.2.2 XIP數據包格式

2.3 IP路由配置

2.3.1 實驗1:靜態路由與默認靜態路由配置

2.3.2 實驗2:RIPv2的配置

2.3.3 實驗3:ODR配置

2.3.4 實驗4:ip classless配置

本章小結

第3章 ElGRP

3.1 EIGRP概述

3.1.1 EIGRP特徵

3.1.2 EIGRP術語

3.1.3 EIGRP數據包格式

3.1.4 EIGRP的SIA及查詢範圍的限定

3.2 EIGRP配置

3.2.1 實驗1:EIGRP基本配置

3.3 EIGRP高級配置

3.3.1 實驗2:EIGRP負載均衡配置

3.3.2 實驗3:EIGRP路由匯總和EIGRP驗證配置

3.3.3 實驗4:EIGRP網路中注入默認路由配置

3.3.4 實驗5:EIGRP Stub配置

本章小結

第4章 OSPF

4.1 OSPF概述

4.1.1 OSPF特徵

4.1.2 OSPF術語j

4.1.3 OSPF路由器類型

4.1.4 OSPF LSA類型

4.1.5 OSPF區域類型

4.1.6 OSPF數據包格式

4.2 單區域OSPF

4.2.1 實驗1:OSPF基本配置

4.2.2.實驗2:OSPF簡單口令驗證配置

4.2.3 實驗.3 :OSPF MD5驗證配置

4.3 幀中繼環境中OSPF的配置

4.3.1 實驗4:幀中繼環境中NBMA模式下OSPF的配置

4.3.2 實驗5:幀中繼環境中BMA模式OSPF的配置

4.3.3 實驗6:幀中繼環境中點到點模式OSPF的配置

4.3.4 實驗7:幀中繼環境中點到多點模式OSPF的配置

4.4 多區域OSPF

4.4.1 實驗8:多區域OSPF配置

4.4.2 實驗9:OSPF路由手工匯總配置

4.4.3.實驗10:OSPF末節區域和完全末節區域配置

4.4.4 實驗11:OSPF NSSA區域配置

4.4.5 實驗12:虛鏈路配置

本章小結

第5章 IS-IS

5.1 IS-IS概述

5.1.1 IS-IS特徵

5.1.2 IS-IS術語

5.1.3 IS-IS路由器類型

5.1.4 IS-IS數據包格式

5.2 集成IS-IS配置

5.2.1 實驗1:集成IS-IS的基本配置

5.3 多區域集成的IS-IS

5.3.1 實驗2:多區域集成的IS-IS配置

5.4 幀中繼上集成IS-IS

5.4.1 實驗3:NBMA上集成的IS-IS配置

5.4 12實驗4:幀中繼上點到點子接口上集成的IS-IS配置

5.5 實驗5:IS-IS驗證配置

本章小結

第6章 路由重分布與路徑控制

6.1 路由重分布概述

6.2 路徑控制概述

6.2.1 路由映射表(Route Map)

6.2.2 分布列表、前綴列表和偏移列表

6.2.3 Cisco IOS IP SLA

6.2.4 策略路由(PBR)

6.2.5 VRF

6.3 路由重分布

6.3.1 實驗1:路由重分布基本配置

6.3.2 實驗2:路由重分布中次優路由和路由環路問題及解決方案

6.4 路由更新控制

6.4.1 實驗3:被動接口和分布列表控制路由更新

6.4.2 實驗4:前綴列表和路由映射表控制路由更新

6.4.3 實驗5:偏移列表控制路徑選擇

6.4.4 實驗6:Cisco IP SLA控制路徑選擇

6.5 策略路由

6.5.1 實驗7:基於源IP位址的策略路由配置

6.5.2 實驗8:基於數據包長度的策略路由配置

6.5.3 實驗9:基於套用的策略路由配置

6.6 實驗10:VRF lite配置

本章小結

第7章 BGP

7.1 BGP概述

7.1.1 BGP特徵

7.1.2 BGP術語

7.1.3 BGP屬性

7.1.4 BGP訊息類型及格式

7.1.5 BGP路由決策

7.1.6 BGP路由抑制

7.1.7 BGP鄰居狀態

7.2 BGP基本配置

7.2.1 實驗1:IBGP和EBGP基本配置

7.2.2 實驗2:BGP驗證、路由抑制和EBGP多跳

7.3 BGP高級配置

7.3.1 實驗3:BGP地址聚合

7.3.2 實驗4:路由反射器(RR)配置

7.3.3 實驗5:BGp聯邦配置

7.3.4 實驗6:BGP團體配置

7.4 用BGP屬性控制路由決策

7.4.1 實驗7:用BGP ORIGIN屬性控制選路

7.4.2 實驗8:用BGP AS.PATH屬性控制選路0

7.4.3 實驗9:用BGP LOCAL PREF屬性控制選路

7.4.4 實驗10:用BGP WEIGHT屬性控制選路

7.4.5 實驗11:用MED屬性控制選路

本章小結

第18章 分支機構和移動辦公

8.1 ADSL概述

8.1.1 接入Internet的方式

8.1.2 ADSL

8.2 VPN概述

8.2.1 VPN作用和分類

8.2.2 GRE Tunnel

8.Z.3 IPSec VPN

8.3 通過ADSL連線到Internet

8.3.1 實驗1:使用ADSL Modem連線到Internet

8.3 12實驗2:使用路由器WIC-1ADSL卡連線到Intesrnet

8.4 實驗3:GRE隧道配置

8.5 IPSec VPN

8.5.1 實驗4:Site To Site VPN配置

8.5.2 實驗5:Easy VPN配置

8.5.3 實驗6:GRE Over IPSec配置

8.5.4 實驗7:Redundancy VPN配置

8.5.5 實驗8:DMVPN配置

本章小結

第9章 IPv6

9.1 IPv6概述

9.1.1 IPv6的特點

9.1.2 IPv6地址與基本包頭格式

9.1.3.IPv6擴展包頭

9.1.4 IPv6地址類型

9.1.5 IPv6鄰居發現協定(NDP)

9.1.6 IPv6過渡技術

9.2 實驗1:IPv6地址配置

9.3 IPv6路由協定

9.3.1 實驗2:IPv6靜態路由配置

9.3.2 實驗3:RIPng配置

9.3.3 實驗4:OSPFv3配置

9.3.4 實驗5:IPv6 EIGRP配置

9.3.5 實驗6:IPv6集成IS-Is配置

9.3.6 實驗7:MBGP配置

9.4 IPV6路由重分布”

9.4.1 實驗8:R[Png進程之間重分布

9.4.2 實驗9:RIPng、OSPFv3和MBGP重分布

9.5 實驗10:IPv6策略路由配置

9.6 IPv4到IPv6過渡

9.6.1 實驗11:手工隧道配置

9.6.2 實驗12:GRE隧道配置

9.6.3 實驗13:6t04隧道配置

9.6.4 實驗14:ISATAP隧道配置

9.6.5 實驗15:IPv6靜態NAT-PT配置

9.6.6 實驗16:IPv6動態NAI-PT配置

本章小結

第10章 綜合案例實施

10.1 案例背景

10.2 案例網路拓撲及IP位址規劃

10.3 案例配置任務

10.4 案例配置實現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