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是2014年7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諶璽、張洋。

編輯推薦

為CCNA認證的學員提供完善的教學、取證和實驗視頻,教學課件,真題講解等,將CCNA的教學課堂放到書本中,為讀者節省大量培訓費。

提供一套“網路仿真學”方案,為CCNA學員解決因為實驗設備不足造成的實驗限制和實驗困難。

本書將CCNA認證的技術知識與實際網路工程崗位集成,引導學員如何使用CCNA認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故障,徹底告別了“Paper”的認證方式。

內容簡介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以描述思科CCNA/CCDA的認證知識為重點,以思科公司最新發布的考試大綱為前提,全面涵蓋了認證領域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網路基礎知識、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網路協定的工作原理、思科路由器與交換機的基本配置、路由技術、交換技術、遠程接入技術、思科IOS特性、思科網路設備的硬體組成與IOS鏡像管理、IPv6技術、認證試題分析等。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突破了傳統的寫作方式,採用“淺入深出、取證原理、演示套用”的原則體現整本書的邏輯,並配置開發了相關的教學資源,開發的教學錄像與本書的知識點成“一對一”的關係,可以說是將思科CCNA的教學課堂放到了書上,為CCNA的學員節省了上千元的培訓費。另外,考慮到讀者在學習CCNA認證時,沒有實驗設備的問題,本書提供了一套“網路仿真學”方案,為CCNA學員解決因為實驗設備不足造成的實驗限制和實驗困難。在《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的最後一個章節中,將CCNA認證的技術知識與實際的網路工程崗位集成,引導學員如何使用CCNA認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故障,徹底告別了“Paper”的認證方式。《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的寫作方法就是讀者的學習方法,《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的實驗方法就是讀者的工作崗位,《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對網路原理技術的取證方法就是將理論的瞬間變成永恆的經典!

《思科CCNA認證詳解與實驗指南(200-120)(含DVD光碟1張)》適合的人群:參加思科CCNA/CCDA認證的學員、各大網路集成商或者廠商的技術工程人員、專/本科院校網路工程專業的高校學生。

圖書目錄

第1章 簡介思科CCNA認證的體系結構 1

1.1 簡介思科的認證體系等級CCNA/CCNP/CCIE 1

1.2 關於思科認證體系的考試過程 2

1.3 關於思科認證體系結構的學習方式 7

1.4 CCNA與面向實戰工作的關聯和認證者的行業後續發展建議 8

1.5 建立一個必需的學習原則:沒被取證的理論就不是真理 8

1.6 沒有專業的網路實驗室的解決方案 9

1.7 用正確的心態來完成認證的學習、感受分享、寄語 11

本章小結 12

第2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3

2.1 理解計算機網路 13

2.1.1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

2.1.2 理解計算機網路服務結構 15

2.1.3 理解計算機網路拓撲 17

2.1.4 理解IEEE 802的各個標準 20

2.1.5 理解乙太網的介質訪問協定(CSMA/CD) 21

2.1.6 CCNA認證中CSMA/CD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3

2.2 理解計算機的MAC地址 23

2.2.1 理解MAC地址的構成 23

2.2.2 理解MAC地址的I/G位 23

2.2.3 CCNA認證中MAC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4

2.3 理解IP位址的作用與意義 24

2.3.1 IP位址的定義與分類 24

2.3.2 理解子網掩碼與IP子網的劃分 25

2.3.3 計算一個IP子網內的主機數 26

2.3.4 理解默認網關 26

2.3.5 理解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與無類域間的路由(CIDR) 27

2.3.6 演示:區分網路ID、主機ID、子網掩碼與網關 28

2.3.7 演示:VLSM的基本套用與特性 29

2.3.8 實戰:IP位址規劃的經典案例 30

2.3.9 深入分析IP通信過程中的兩組特殊地址 32

2.3.10 CCNA認證中IP位址規劃與設計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4

2.4 理解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34

2.4.1 理解OSI開放式七層模型 35

2.4.2 聯動分析:OSI七層模型傳輸數據的過程 36

2.4.3 演示:取證OSI七層模型傳輸數據的原理過程 39

2.4.4 CCNA認證中OSI七層模型的試題分析(隨書光碟) 40

本章小結 40

第3章 理解網路設備工作原理 41

3.1 中繼器工作原理 41

3.2 集線器工作原理 42

3.3 網橋工作原理 43

3.4 二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47

3.4.1 通過區別集線器、二層交換機理解衝突域 48

3.4.2 CCNA認證中網橋與二層交換機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9

3.5 路由器工作原理 49

3.5.1 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必須擴展到數據鏈路層的問題 51

3.5.2 CCNA認證中路由器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52

3.6 三層交換機工作原理 52

本章小結 55

第4章 詳解並取證網路協定的工作原理 56

4.1 理解數據鏈路層協定 56

4.1.1 理解ARP的工作原理 56

4.1.2 關於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59

4.1.3 理解免費ARP 60

4.1.4 演示:取證ARP協定的工作過程 61

4.1.5 演示:取證計算機和思科路由器上的免費ARP工作過程 63

4.1.6 CCNA認證中ARP協定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65

4.2 理解網路層部分協定 65

4.2.1 理解IP報文的結構 65

4.2.2 演示:取證IP報文的結構 67

4.2.3 理解ICMP協定的工作原理 72

4.2.4 演示:取證ICMP報文的結構 73

4.2.5 CCNA認證中ICMP協定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75

4.3 理解傳輸層部分協定 75

4.3.1 理解TCP/IP協定的工作原理 75

4.3.2 演示:取證TCP/IP協定的三次握手過程 78

4.3.3 CCNA認證中TCP協定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79

4.3.4 理解UDP協定的工作原理 79

4.3.5 演示:取證UDP報文的結構 80

4.3.6 CCNA認證中UDP協定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81

4.4 理解套用層協定 81

4.4.1 理解HTTP協定 81

4.4.2 理解FTP協定 86

4.4.3 理解FTP的主動模式 87

4.4.4 理解FTP的被動模式 88

4.4.5 關於FTP兩種模式引發防火牆與ACL過濾時故障 88

4.4.6 CCNA認證中FTP協定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90

4.4.7 簡述套用層的其他協定POP3、SMTP 90

4.5 關於知名協定連線埠號 91

本章小結 91

第5章 入門思科的網路設備 92

5.1 簡介思科的數據通信產品 92

5.1.1 認識思科路由器 92

5.1.2 認識思科交換機 94

5.1.3 認識思科設備上的模組及編號原則 96

5.2 理解如何配置思科網路設備 98

5.2.1 簡介思科網路設備的配置方法 98

5.2.2 演示:通過控制線配置與管理思科網路設備 99

5.3 完成思科設備上的基本配置 100

5.3.1 理解思科網路設備的配置模式 100

5.3.2 演示:配置時間、重命名思科網路設備、接口IP位址、查看運行狀態 102

5.3.3 演示:保存、備份與刪除設備配置 106

5.3.4 演示:設定enable用戶的密碼 110

5.3.5 關於配置指令縮寫與幫助提示功能 112

5.4 CCNA認證中路由器入門配置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113

本章小結 113

第6章 理解並實施路由技術 114

6.1 路由技術的理論知識 114

6.1.1 路由技術的概念 114

6.1.2 路由技術的分類 115

6.1.3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靜態路由 117

6.1.4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默認路由 118

6.1.5 關於配置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的注意事項 120

6.1.6 CCNA認證中靜態路由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124

6.2 理解並配置動態路由協定RIP 124

6.2.1 理解RIP路由更新報文的結構 125

6.2.2 理解並取證:動態路由協定RIP的工作原理 126

6.2.3 概述RIP兩個版本的區別 127

6.2.4 理解 RIPv1使用廣播更新路由和RIPv2使用組播更新路由的區別 128

6.2.5 理解為什麼RIPv2支持VLSM,而RIPv1不支持 129

6.2.6 理解關於RIP的路由度量值 130

6.2.7 演示:動態路由協定RIPv1的配置 131

6.2.8 演示:動態路由協定RIPv2的配置 136

6.2.9 理解RIPv1對連續的VLSM子網支持的一個特殊實例 139

6.2.10 演示:RIP的路由歸納與默認路由公告 140

6.2.11 演示:RIP的等價負載均衡 144

6.2.12 理解並配置:RIP的安全認證過程 147

6.2.13 理解關於動態路由協定產生的環路與收斂問題 149

6.2.14 什麼是路由環路與收斂時間 149

6.2.15 關於水平分割、計數到無窮大、觸發更新 150

6.2.16 理解和配置RIP的定時器 153

6.2.17 CCNA認證中動態路由協定RIP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154

6.3 理解基於鏈路狀態的動態路由協定OSPF 154

6.3.1 鏈路狀態路由與矢量路由的區別 154

6.3.2 從人類生活的角度類比並理解RIP與OSPF的區別 154

6.3.3 理解並取證:動態路由協定OSPF的工作原理 155

6.3.4 當OSPF工作在不同的網路類型時是不是所有網路都必須選舉DR 165

6.3.5 關於OSPF路由器中鏈路狀態特性的取證 166

6.3.6 理解OSPF的度量值 167

6.3.7 為什麼鏈路狀態路由協定收斂較快 168

6.3.8 演示:動態路由協定OSPF的配置 168

6.3.9 演示:取證在乙太網上OSPF的DR與BDR選舉原理 178

6.3.10 演示:OSPF自動公告默認路由 181

6.3.11 理解並取證:OSPF協定的安全認證過程 184

6.3.12 CCNA認證中動態路由協定OSPF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186

6.4 理解動態路由協定EIGRP 186

6.4.1 關於EIGRP的特性 186

6.4.2 理解EIGRP的功能組件 187

6.4.3 理解EIGRP的訊息類型 188

6.4.4 理解並取證:動態路由協定EIGRP的工作原理 189

6.4.5 理解並取證:EIGRP的鄰居表、拓撲表、路由表 197

6.4.6 理解:彌散更新算法(DUAL) 199

6.4.7 演示:動態路由協定EIGRP的配置 201

6.4.8 理解關於EIGRP的路由度量值 204

6.4.9 演示:基於EIGRP的非等價負載均衡 208

6.4.10 演示:EIGRP的路由歸納與默認路由公告 210

6.4.11 理解並配置:EIGRP的安全認證過程 215

6.4.12 CCNA認證中EIGRP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16

6.5 理解路由協定的管理特性 216

6.5.1 理解路由協定的本地管理距離 217

6.5.2 演示:使用本地管理距離完成動態路由協定的管理 217

6.5.3 理解浮動路由的基本原理 220

6.5.4 演示:浮動路由的配置 220

6.5.5 CCNA認證中管理距離部分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22

6.5.6 理解簡單的路由再發布 222

6.5.7 演示:靜態路由、RIP、OSPF、EIGRP的路由再發布 222

6.5.8 理解並配置:被動接口(Passive-interface) 229

本章小結 232

第7章 理解並實施交換技術 233

7.1 理解園區交換技術的基本知識 233

7.1.1 理解園區交換網路的模型 233

7.1.2 理解園區交換網路的連線介質 234

7.1.3 交換機接口的雙工模式與協商過程 237

7.1.4 關於網路連線中的直通線、交叉線、反轉線 238

7.1.5 CCNA部分雙工、線纜介質類型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40

7.1.6 理解園區交換網路的流量規劃原則 240

7.1.7 理解堆疊交換機與常規交換機的區別 241

7.2 理解虛擬區域網路(VLAN) 242

7.2.1 理解傳統區域網路規劃的局限性 243

7.2.2 理解虛擬區域網路(VLAN) 243

7.2.3 理解:VLAN的通信原理、VLAN幹道、VLAN的標記與VTP協定 245

7.2.4 VTP幹道協定及其工作模式 246

7.2.5 理解VTP裁剪模式(VTP Pruning) 247

7.2.6 理解並取證:802.1Q、ISL、VTP的報文結構 248

7.2.7 理解802.1Q的Native VLAN(本地VLAN) 252

7.2.8 理解:靜態VLAN與動態VLAN 252

7.2.9 演示:虛擬區域網路(VLAN)的基本配置(VLAN劃分、Trunk、VTP) 253

7.2.10 CCNA認證中VLAN、VTP、Trunk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57

7.3 理解園區交換網路的生成樹(STP)技術 257

7.3.1 理解生成樹(STP)技術的工作原理 258

7.3.2 演示:人工如何干預STP計算的默認狀態 262

7.3.3 演示:兩台交換機成環後的STP計算原則 265

7.3.4 演示並取證:BPDU報文結構 269

7.3.5 理解:生成樹收斂過程中的連線埠狀態 272

7.3.6 理解:CST(公共生成樹) 273

7.3.7 理解:PVST(基於每個VLAN的生成樹) 274

7.3.8 理解:PVST+(基於每個VLAN的增強型生成樹) 274

7.3.9 理解:RSTP(快速生成樹) 276

7.3.10 理解:MST(多生成樹) 284

7.3.11 CCNA認證中生成樹(STP)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85

7.4 理解VLAN間的路由 285

7.4.1 實現VLAN間路由的基本架構 285

7.4.2 演示:使用外部路由器架構完成VLAN間的單臂路由 287

7.4.3 演示:配置三層交換機完成VLAN間的路由 289

7.4.4 演示:配置三層交換機的物理接口完成路由 291

7.4.5 CCNA認證中VLAN間路由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92

本章小結 292

第8章 理解並實施遠程接入技術 293

8.1 簡述思科遠程接入的方案 293

8.1.1 概述電路交換網路(PSTN/ISDN) 294

8.1.2 概述分組交換網路—幀中繼與X.25 296

8.1.3 概述分組交換網路—ATM 297

8.1.4 概述租用線路—專線 297

8.1.5 概述數字用戶線路(DSL) 297

8.1.6 概述虛擬專用網(VPN) 298

8.1.7 CCNA認證中遠程接入方案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299

8.2 思科設備上點對點專線的配置 299

8.2.1 理解DTE和DCE 299

8.2.2 CCNA中DTE和DCE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01

8.2.3 理解廣域網上數據的封裝形式 301

8.2.4 最初的SLIP協定 302

8.2.5 理解PPP協定的組件 302

8.2.6 理解並取證:PPP協定中LCP的工作原理 303

8.2.7 理解並取證:PPP協定中NCP的工作原理 306

8.2.8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PPP鏈路的配置 308

8.2.9 理解與配置: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310

8.2.10 CCNA認證中點對點接入(PPP、HDLC)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11

8.3 理解PPP的安全認證 311

8.3.1 理解並取證:PPP的PAP認證的工作原理 311

8.3.2 演示:PPP的PAP認證配置 312

8.3.3 理解並取證:PPP的CHAP認證的工作原理 314

8.3.4 演示:PPP的CHAP認證配置 316

8.3.5 關於CCNA認證中PPP安全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18

8.4 思科設備上幀中繼(Frame-Relay)網路的配置 318

8.4.1 理解並取證:幀中繼的工作原理 318

8.4.2 演示:思科設備基於物理接口幀中繼(Frame-Relay)的配置 325

8.4.3 演示:思科設備子接口類型幀中繼的配置 332

8.4.4 理解幀中繼的逆向解析功能(Frame-Relay Inverse-ARP) 337

8.4.5 演示:區別幀中繼動態解析與靜態映射的差異 338

8.4.6 關於CCNA認證中幀中繼(Frame-Relay)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40

8.5 解決路由協定運行在幀中繼遠程接入環境中的常見問題 340

8.5.1 演示:關於RIP運行在半網狀幀中繼環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 341

8.5.2 演示:關於EIGRP運行在半網狀幀中繼環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 344

8.5.3 理解OSPF運行在NBMA中的各種解決方案的配置 346

8.5.4 演示:在半網狀的NBMA中靜態指定OSPF鄰居,中心路由器永遠為DR的方案 346

8.5.5 演示:在半網狀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的方案 348

8.5.6 演示:在全網狀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的方案 351

8.5.7 總結:OSPF部署到NBMA網路的建議思想與注意事項 353

8.6 思科設備上DSL網路的配置 354

8.6.1 理解DSL的基本分類 354

8.6.2 以ADSL為例理解DSL網路的物理架構 355

8.6.3 關於在ADSL網路中使用PPPoE協定 356

8.6.4 理解並取證PPPoE的工作原理 357

8.6.5 演示:PPPoE服務端、撥號計算機、撥號路由器的配置 360

8.7 思科設備上VPN的配置 366

8.7.1 理解:VPN的類型與VPN設備 366

8.7.2 簡述VPN協定PPTP、L2TP、IPSec 368

8.7.3 理解:VPN網路的數據機密性、完整性、認證、密鑰交換 368

8.7.4 初識IPSec協定 370

8.7.5 IPSec的AH(認證頭部)與ESP(封裝安全性載荷) 370

8.7.6 關於IPSec的安全關聯 372

8.7.7 理解IKE (Internet Key Exchange)的作用 372

8.7.8 簡述IPSec的工作過程 373

8.7.9 演示:基於思科IOS路由器場對場的IPSec-VPN的配置 374

8.7.10 關於CCNA認證中VPN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80

本章小結 380

第9章 實施網路管理與套用功能 381

9.1 配置思科IOS的管理功能特性 381

9.1.1 理解並取證:Telnet遠程管理協定的工作原理 381

9.1.2 演示:思科路由器的Telnet遠程管理 382

9.1.3 理解並取證:SSH遠程管理協定的工作原理 384

9.1.4 演示:思科路由器SSH的遠程管理 384

9.1.5 演示:思科交換機的Telnet與SSH管理 386

9.1.6 演示:使用SDM軟體管理思科路由器 388

9.1.7 關於CCNA認證中Telnet/SSH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391

9.2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套用功能特性 391

9.2.1 理解並取證:DHCP的工作原理 391

9.2.2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服務的配置 396

9.2.3 理解自動專用定址地址(APIPA) 398

9.2.4 關於DHCP伺服器的衝突檢測 398

9.2.5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幫助地址的配置 399

9.2.6 理解:思科DHCP如何將多個地址池分配給不同接口的子網 405

9.2.7 理解並取證:理解思科的鄰居發現協定(CDP) 405

9.2.8 演示:思科網路設備上CDP的配置 406

9.2.9 理解並配置:建立主機名與DNS名稱解析 409

9.2.10 關於 CCNA認證中DHCP、CDP、DNS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15

9.3 配置思科設備的網路地址翻譯(NAT)功能 415

9.3.1 理解並取證:網路地址翻譯(NAT)——靜態NAT的工作原理 416

9.3.2 理解並取證:網路地址翻譯(NAT)——動態NAT的工作原理 417

9.3.3 理解並取證:網路地址翻譯(NAT)——PAT的工作原理 418

9.3.4 理解NAT的地址類型 419

9.3.5 演示:NAT-PAT代理內部網路訪問Internet 422

9.3.6 演示:動態NAT完成網路地址翻譯 424

9.3.7 演示:使用靜態NAT配置內部網路伺服器提供對外服務能力 426

9.3.8 演示:外部全局地址與外部局部地址的使用案例 429

9.3.9 關於CCNA認證中NAT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31

9.3.10 理解並實施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431

9.3.11 理解並實施思科的NetFlow功能 440

9.4 思科的高可用性服務 445

9.4.1 理解並實施HSRP 445

9.4.2 理解並實施VRRP 452

9.4.3 理解並實施GLBP 454

本章小結 458

第10章 實施網路安全 459

10.1 簡述網路安全的概念 459

10.1.1 認識常見的網路威脅 459

10.1.2 理解網路安全區域 460

10.1.3 理解思科的IOS防火牆 461

10.1.4 理解基於思科IOS的IDS/IPS 461

10.1.5 關於CCNA認證中網路安全概念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62

10.2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訪問控制功能 462

10.2.1 理解基礎的訪問控制列表(ACL) 462

10.2.2 演示:標準ACL的配置 464

10.2.3 演示:擴展ACL的配置 469

10.2.4 關於ACL的其他書寫形式與套用注意事項 471

10.2.5 演示:命名ACL的配置 474

10.3 配置思科設備上的高級訪問控制功能 474

10.3.1 演示:帶時間ACL的配置 474

10.3.2 演示:動態ACL的配置 477

10.3.3 演示:自反ACL的配置 480

10.3.4 演示:基於上下文的訪問控制(IOS防火牆的配置) 483

10.3.5 關於CCNA認證中ACL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88

10.4 配置設備訪問的安全 488

10.4.1 演示:限制VTY(Telnet)的訪問 488

10.4.2 演示:限制Console線的訪問 490

10.4.3 演示:設定密碼長度限制、密碼加強 491

10.4.4 演示:交換機連線埠安全的配置 493

10.4.5 關於CCNA認證中設備訪問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495

10.5 配置思科的日誌系統 495

10.5.1 演示:配置控制台日誌並保存到Buffered區域 499

10.5.2 演示:配置日誌傳送到VTY虛擬終端 501

10.5.3 演示:配置日誌傳送到Syslog日誌伺服器 502

本章小結 505

第11章 理解思科網路設備的硬體構造與IOS鏡像管理 506

11.1 理解思科路由器的硬體組成 506

11.1.1 認識路由器的中央處理器(CPU) 507

11.1.2 認識路由器的主存儲器——記憶體 508

11.1.3 認識路由器的ROM 508

11.1.4 認識路由器的啟動Flash 509

11.1.5 認識路由器的Flash存儲器 509

11.1.6 認識路由器的非易失性記憶體(NVRAM) 509

11.1.7 關於思科路由器的暫存器 510

11.1.8 關於思科路由器的啟動過程 510

11.2 配置思科IOS鏡像管理 512

11.2.1 演示:為思科2500/2600系列的路由器升級IOS鏡像 514

11.2.2 演示:為思科2950系列的交換機升級IOS鏡像 517

11.2.3 演示:思科路由器到路由器的IOS鏡像管理 520

11.2.4 演示:配置思科設備的啟動順序 521

11.3 理解並區別思科不同版本的IOS 522

11.4 忘記密碼後恢復思科設備密碼的方案 524

11.5 關於CCNA認證中硬體組成與IOS鏡像管理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526

本章小結 526

第12章 理解下一代IP位址——IPv6 527

12.1 初識下一代IP位址 527

12.1.1 理解並取證:IPv6與IPv4在報文結構上的區別 527

12.1.2 關於IPv6的擴展首部與數據分片的問題 529

12.1.3 演示:一個最簡單的IPv6實驗 531

12.1.4 演示:使用協定分析器取證IPv6的報文結構 533

12.1.5 理解IPv6的地址表達形式 535

12.1.6 理解IPv6的地址分類 538

12.1.7 演示:在Windows不同版本作業系統的計算機上安裝IPv6協定與基本配置 543

12.1.8 演示:關於在思科路由器上IPv6本地鏈路地址的配置 547

12.1.9 演示:IPv6本地站點地址的配置 549

12.1.10 演示:IPv6全球單播地址的配置 551

12.2 IPv6的組播地址 552

12.2.1 理解IPv6的組播地址 553

12.2.2 理解請求節點的組播地址 554

12.2.3 理解IPv6的組播地址與MAC地址的映射關係 556

12.2.4 演示:取證分析IPv6組播地址的構成原理 557

12.2.5 演示:取證分析IPv6組播地址與MAC地址的映射關係 559

12.3 理解IPv6的通信過程 559

12.3.1 理解IPv6通信過程中ICMPv6的重要作用 560

12.3.2 理解IPv6主機使用ICMPv6替代IPv4環境中的ARP協定 564

12.3.3 演示:取證IPv6主機使用ICMPv6的鄰居請求與鄰居公告訊息原理 566

12.3.4 理解ICMPv6前綴請求與前綴公告訊息 568

12.3.5 演示:取證ICMPv6前綴請求與前綴公告訊息原理 570

12.4 關於IPv6的路由協定 572

12.4.1 理解並配置:IPv6的靜態路由與默認路由 573

12.4.2 理解並配置:IPv6的RIPng 576

12.4.3 理解並配置:IPv6的OSPFv3 582

12.5 概述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587

12.5.1 簡述使用雙協定棧過渡方案 587

12.5.2 簡述使用IPv4兼容地址 589

12.5.3 簡述使用IPv6to4隧道技術的過渡方案 590

12.5.4 簡述使用NAT-PT將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 593

12.5.5 簡述使用Teredo技術的過渡方案 598

12.5.6 簡述使用ISATAP 技術的過渡方案 598

12.5.7 簡述使用GRE技術的過渡方案 600

12.6 關於CCNA認證中IPv6的試題分析(見隨書光碟) 601

本章小結 601

第13章 思科CCNA故障與實戰項目測試 602

13.1 故障排除 602

13.1.1 演示:網路掩碼長度引發的次優路徑故障分析與排除 602

13.1.2 演示:RIP路由更新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606

13.1.3 演示:OSPF的鄰居關係故障分析與排除 610

13.1.4 演示:EIGRP非等價負載均衡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613

13.1.5 關於交換機網路通信故障排除 617

13.2 將CCNA的知識套用到綜合實戰項目中 620

前言

本書的價值與特色、配套資源、使用方法

近幾年來,思科的職業認證考試成為廣大高校畢業生、行業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及廣大網路技術愛好者的最佳選擇,雖然思科CCNA認證是思科公司開設的,具有針對性很強的廠商特性,但是該認證項目中的網路原理部分,比如:網路基礎、網路協定、路由技術、交換技術、遠程接入技術,它們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這些都可以作為網路工程專業學習的公共基礎。請記住:“網路世界的一切技術,基本原理都一樣,不同的品牌最大的區別是配置指令與配置形式的差異。理解原理後去學習不同設備的配置指令,可通過產品手冊和技術文檔來解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相反,如果只知道某廠商設備的配置指令,卻不能撐握網路的公共原理,就是一種形上學,當面對不同廠商設備的配置時會變得相當困難”。所以,建議廣大的思科CCNA認證學員應該通過對CCNA認證的學習完成兩個目標:一是完成對網路共公基礎知識的學習;二是完成對思科數據通信設備配置的學習。現今市場上有很多與思科CCNA認證相關的書籍,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本書的特點

筆者保持慣用的寫作原則,讀之所欲,作之必從!將枯燥的網路理論取證成可視形象的數據幀,將死記硬背理論的學習方式轉為取證型學習方式。

本書為CCNA認證學員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資源,與章節成“一對一”關係的教學錄像、取證錄像、實驗錄像、教學PPT等,可以說是將思科CCNA的教學課堂放到了本書之中,為CCNA的學員節省了上千元的培訓費。

本書提供了一套“網路仿真學”方案,為CCNA學員解決因為實驗設備不足造成的實驗限制和實驗困難。

本書將CCNA認證的技術知識與實際的網路工程崗位集成,引導學員如何使用CCNA認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故障,徹底告別了“Paper”的認證方式。

本書比官方的書籍更厚,內容更豐富

當你看到這本書時,你可能會發覺這本書比思科官方提供的學習資料更厚。難道是作者擅自加大了對認證知識點的覆蓋面?在這裡本人為此疑問做一說明:本書並沒有超出思科官方公布的CCNA認證大綱,而是緊扣思科的認證大綱。至於本書為什麼比官方的學習資料更厚,是因為官方的學習資料在你進行CCNA的認證學習前就假設你是一位網路專家,至少是一位有良好網路基礎的技術工程人員,雖然一再強調CCNA是思科的入門級認證,但官方仍然以自身的設備特性與功能實施為前提。即便是思科設備的某些特性已成為行業中不爭的公共知識,但官方對其技術的來龍去脈,特別是基礎知識,很多時候還是被一筆帶過,或者濃縮,根據多年關注這項認證的經驗得出,這會讓初學者感到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初學者渡過這種困難,本書將採取一種邏輯性較強的完整攻略來突破這項認證——那就是以官方的認證大綱作核心,提出基礎理論,站在初學者的立場上描述基礎理論的來龍去脈,然後使用協定分析器取證理論,最後將其套用在思科的網路設備之上演示配置過程,分析真實試題來輕鬆地完成整個認證學習。這也為思科CCIE認證打下基礎。

獻辭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女兒諶胤妤,自2012年12月12日,上帝將你賜予我至今已經一年多了,請原諒我這個非常不責任的父親,天天忙於工作,疏於對你的愛與呵護。在此同時,請諶胤妤小朋友記住:你的母親蔡燿璘對你無私而偉大的愛,這份愛永不凋零、恆久而唯一,而我將永遠無法超越,所以歌曲總是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致謝

這本書及配套資源的完成絕非易事,也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夠完成的。特別是在編寫和教學錄像的製作過程中使用“取證法”來完成理論升華的過程,工作量真的很大,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同事和朋友為本書提供了支持與幫助,感謝方毅對我日常工作的分擔,感謝汪菊、馬興太為稿件提供的實驗環境建設,感謝編輯同志對稿件的校對和編排,正是由於你們的幫助本書才得以完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