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思明區[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思明區(古屬泉州府同安縣)隸屬福建省廈門市, 位於廈門半島南部,地處北緯24°26′~24°28′,東經118°03′~118 °13′之間,由廈門半島南部與鼓浪嶼全嶼組成,北與湖裡區連線,東、西、南與小金門諸島及漳 州隔海相望,總面積84平方公里。 思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雨量多,溫度適中,雨日少。 截至2015年,思明區轄10個街道98個社區,常住人口99.1萬人。2015年,思明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6.1億元。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思明區位列第33名。 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建制沿革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境內人口屬之管理。

思明區政區圖 思明區政區圖

明末清初(公元1650年),鄭成功為了抗清復明,駐軍同安縣時,把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改為思明州(蘊含“思念明朝”之意)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 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復置興泉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分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福建。雍正六年(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屬於福建省,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治自泉州移駐廈門。

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4月,劃出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次年同安縣改直隸福建省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廈門市成立 ,隸屬興泉省,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開始,思明縣和同安縣隸於福建省第五專員督察區,駐同安縣,次年,原福建省第五督察區併入福建省第四專員公署,第四專員公署駐地自仙遊縣遷駐同安縣, 管轄縣分別為同安、晉江、南安、安溪、惠安、莆田、仙遊、金門、永春、德化、大田、思明縣(管轄今泉州、莆田、廈門和大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思明區 思明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淪陷。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建鄉設保,進行鄉鎮並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中心區區公所。

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和廈門屬福建省第五專區(1950年改名晉江專區, 管轄同安、晉江、南安、安溪、惠安、莆田、仙遊、金門、永春、大田、思明縣、德化縣(1950年由永安專署劃到晉江專署),廈門後改為福建省轄市。

1949年10月下旬,初期隸屬於華東軍政委員會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隸屬廈門。

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

1950年,改思明區,以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1952年12月,改區公所為區人民政府。

1955年3月,街政委員會進行合併,改名街道辦事處。

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後,三區境內實行政社合一體制。

1979年10月1日,公社改名全部恢復原名。

思明區 思明區

2003年,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廈門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由原開元、思明、鼓浪嶼三區整合而成新思明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1月26日,劃出大同保歸開元區管轄。

1950年5月02日,撤銷廈港區建制,原廈港區的鴻山、新生、太平、水上、福海和大澳等保劃入思明區,而將原思明區的靖東、深田兩個保改隸開元區。思明區的轄16個保。民主建政後,廢除保甲制,市區基層政權組織改為街政委員會,思明區有:中山、思明、泰平、文安、中華、民安、廈港、碧山、大學街道委員會。

1956年6月,街政委員會完成合併,思明區下轄思明、泰平、文安、中華、廈港5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化時期,街道辦事處再次調整合併,街道辦事處名稱改為公社,思明區所轄的4個公社。

1964年04月,全市政區又有一次調整,市區取消城市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 “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明區改名向陽區,思明街道辦事處改名東方紅公社,文安街道辦事處改名向東公社,廈港街道辦事處改名前衛公社。

1966年底,前線公社曾塔大隊被併入向陽區並升格為曾塔公社。

1970年02月,曾塔公社降為大隊,仍隸於前線公社。

1980年底,思明區下轄文安、思明、中華、廈港4個街道辦事處,有43個居委會。

2003年04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廈門市思明區管轄,撤銷行政區,全區轄12個街道。

2004年9月,將思明、中華和文安3個街道合併為中華街道,將公園街道更名為開元街道,原先橫跨文安、廈港兩個街道的虎頭山南片區劃歸中華街道;把梧村街道文灶社區文塔片區劃歸開元街道西邊社區;原公園街道辦事處靖山片區劃歸中華街道中華社區。處於濱海街道地 範圍, 屬廈港街道下澳社區管轄的大學路595號的三棟樓(595號、595之一、之二),結束十年飛地歷史,劃歸濱海街道白城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思明區轄10個街道,分別是:廈港街道、中華街道、梧村街道、濱海街道、鷺江街道、開元街道、篔簹街道、蓮前街道、嘉蓮街道、鼓浪嶼街道,共98個社區。政府駐思明區民族路33號

街道所轄社區居委會面積(平方公里)
合計9873.37
鼓浪嶼街道21.90
鷺江街道72.55
中華街道61.60
廈港街道71.76
開元街道125.70
篔簹街道159.50
嘉蓮街道114.48
梧村街道106.20
蓮前街道2322.30
濱海街道517.38
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思明區位於廈門市南部,境域介於北緯24°26′~24°28′,東經118°03′~118°13′之間,由廈門本島南部和鼓浪嶼全島組成,北面與湖裡區毗鄰,東、西、南面與小金門諸島及漳州隔海相望,總面積84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思明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丘陵、台地、平原依次向海岸過渡。主要有:花崗岩丘陵、山地和沙灘。

水文

思明區由於面積小,河流短小且直接入海。

氣候

思明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長年氣溫較高,雨量充沛,按四季候溫劃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長夏無冬,春秋相連。受海風影響,夏季基本無酷暑,日最高氣溫≥35℃的,每年平均僅5天。每年平均最低候溫12℃,在2月的第一候(1~5日),島內平均霜日為8天,且為輕霜。島內平均年降雨量為1390毫米左右,平均年降雨日數122.8天,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7%,日照時數平均達1878.2小時。雨量多,溫度適中,雨日少。

思明區 思明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5年,思明區戶籍人口73.02萬人,常住人口99.1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14.8‰,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10.2‰,比2014年提高1個千分點。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35.66萬人、37.36萬人。

2015年戶籍人口情況
街道戶數(戶)年末人口數男性女性非農業人口
合計217513708347346612361735708347
鼓浪嶼街道4978131626208695413162
鷺江街道1863158068286852938358068
中華街道1264540139191332100640139
廈港街道1262836367175071886036367
開元街道2656584350407064364484350
篔簹街道422501489107405974851148910
梧村街道2913990785439384684790785
嘉蓮街道2523382166407604140682166
蓮前街道372991140935642357670114093
濱海街道814540307191932111440307
資料來源:

民族

截至2015年,思明區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人數超過千人的分別是回族、畲族、滿族,分別為5350人、3538人和1770人。

經濟概況

綜述

思明區 思明區

2015年,思明區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6.1億元,比2014年增長7.0%。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54.08億元,比2014年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900.6億元,比2014年增長7.5%,三次產業比例結構為0.13:14.59:85.28。

2014年,思明區完成生產總值9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7.6%;財政總收入和區級財政收入分別為180.30億元和47.33億元,增長11.8%和12.0%;固定資產投資234.2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04元。

第二產業

2015年,思明區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80.32億元,比2014年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77.58億元,比2014年增長1.4%,其中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43.24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的87.6%。產銷方面,規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267.41億元,比2014年略降0.6%,出口交貨值49.21億元,比2014年下降3.2%,產銷率96.3%,比2014年降低了2.0個百分點。39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2.07億元,比2014年略增0.4%,其中光電子企業完成產值27.77億元,比2014年增長2.5%。

2015年,思明區共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53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25.56億元,比2014年增長8.7%,實現增加值73.77億元,比2014年增長4.7%。其中,直接從建設單位承攬工程完成的產值515.56億元,占總產值的98.1%,從建設單位以外承攬工程完成的產值12.18億元,占2.3%。簽訂契約額974.2億元,比2014年增長5.2%,其中2014年結轉契約523.46億元,占53.7%,本年新簽契約額450.74億元,占43.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421.2萬平方米,比2014年下降3.7%,其中新開工面積71.57萬平方米,比2014年下降28.4%。

第三產業

2015年,思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94億元,比2014年增長6.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68.79億元,比2014年增長43.83%,糧油、食品類零售30.27億元,比2014年增長7.8%,石油及製品類零售57.07億元,比2014年下降15.12%;汽車類零售38.54億元,比2014年下降10.2%。全區主要百貨超市企業實現零售額186.92億元,比2014年下降8.4%,其中百貨類企業實現零售額31.14億元,比2014年下降9.6%,超市類企業實現零售額41.56億元,比2014年下降4.5%。2015年,全區限上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零售額34.67億元,比2014年增長56.4%,拉動限上批零企業零售額增長4.7個百分點。住宿餐飲企業共實現零售額38.24億元,比2014年下降1.6%,其中餐費收入34.22億元,比2014年增長1.1%。

2015年,思明區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4300萬人次,占全市接待總量的71.3%,比2014年增長5.4%;其中接待國內遊客4086萬人次,比2014年略增0.7%,接待境外遊客216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8.8%。實現旅遊總收入520.32億元,比2014年增長15.7%。截至2015年末,全區共有旅行社17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2家;星級酒店48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2家,四星級酒店17家。

2015年,思明區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50.39億元,比2014年增長14.7%,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23.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思明區有各級學校(包含學前教育、社會辦學)203所,學年初招生4.51萬人,在校學生數16.01萬人。其中普通中等學校25所,學年初招生數1.81萬人,在校學生數5.35萬人;國小47所,學年初招生數1.2萬人,在校學生數7.01萬人;幼稚園131所,學年初入園人數1.51萬人,在園幼兒數3.64萬人。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9995人,平均每一教師負擔學生16人。全年面向社區開展親子活動604次,家長講座38場,服務總人次達到14071人次;面向早教師資開展了84場培訓活動,培訓人數達3286人次。

思明區主要中學列表
學校名稱類別學校名稱類別
廈門市第五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市大同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檳榔中學初級中學廈門市科技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第九中學初級中學廈門第二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第十一中學初級中學廈門第一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蓮花中學初級中學廈門第六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逸夫中學初級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完全中學
廈門金雞亭中學初級中學廈門市湖濱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思明區玉秀中學初級中學廈門市松柏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思明區東浦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康橋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思明區蓮岳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雙十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思明區世平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市華僑中學完全中學
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
廈門市雲頂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體育運動學校
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級中學廈門市思明區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
資料來源:

科技事業

2015年,思明區科技經費投入1.51億元,比2014年增長19.1%。評選32個科技進步獲獎項目,出台《思明區促進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辦法》。全年共申請專利4012件,專利授權2778件,分別比2014年增長12.2%和25.5%。

文體事業

2015年,思明區新建2個文化示範點,24小時自助圖書館已開通運營40座,圖書館藏47萬冊,提升改造10條健身步道,建成檳榔健身公園、湖濱四里健身公園,為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免費配置室內外健身器材314件,新安裝健身路徑34套、兒童樂園5套。開展書畫展及各類展覽26場,各類講座57場,培訓18期,電影進社區、周末電影等主題電影展播196場,免費閩南戲曲演出36場次,“鷺江講壇”書畫專場公益活動12場,“個、十、百、千、萬”文化主題活動365場。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約占全區人口的55%,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420人,比2014年增加了100人。分別於2015年8月、9月舉辦了海峽兩岸高校沙灘排球邀請賽、全國沙灘排球大滿貫賽和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

醫療衛生

思明區 思明區

截至2015年,思明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6個,其中醫院18家,社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10個,療養院1個,門診部84個,婦幼保健院2個,疾控中心1個,診所208個,衛生所、醫務室8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850人,其中執業醫師4275人,執業助理醫師221人,註冊護士5487人。醫療機構床位數7697張,其中醫院6886張,療養院178張,婦幼保健院633張。在蓮前、開元、嘉蓮、鼓浪嶼四個街道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與70歲以上老年人、經評估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4類人群簽訂服務協定,為其免費提供健康宣教、健康評估、健康管理、雙向轉診、預約診療等5項健康服務,受益人數達到1.07萬人。在廈門市率先全面放開醫療機構設定審批,共受理103家醫療機構的設定申請,其中64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交通運輸

水運

思明區周圍海域寬闊,港港域面積達275平方公里,港闊水深,外航道水深達12~25米,寬1000米以上,可通航10萬噸級船舶;內航道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上,局部8米,寬數百米,可通萬噸級船舶港區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3公里。港外有大金 門 島、小金門島、大擔、浯嶼等一系列島嶼組成天然屏障,港內風浪小,可建萬噸泊位約40個,最大可建10萬噸泊位。港內潮差達4~6米,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泥沙淤積少。地處亞熱帶,終年不凍。年平均霧日30.8天,對航行影響不大。

鐵路

廈門站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梧村街道廈禾路900號,為鷹廈鐵路、福廈鐵路起終點站。

歷史文化

思明方言

思明方言是廈門話的代表,是閩南方言代表點之一。其形成和發展追溯到中原漢人三批大規模入閩。

思明方言在語音和辭彙方面,存在著不同於國語及其他方言的某些重要特徵,保留古代漢語的許多重要特點。直接繼承上古漢語系統,尤其是其聲母系統,沒有參加隋唐以後北方語語音的演變。

民俗民風

思明區為廈、泉、漳與台灣、東南亞交往的交匯處,成了連線閩南傳統民俗與台灣民俗、東南亞閩南華僑民俗的中心,在長期的交流融會、兼容並蓄中形成獨特的思明民俗。

思明民俗中,清明吃薄餅,上元乞壽龜,端午飛龍船,中秋搏會餅,很有特點。

•疍民

疍民 疍民

疍民,分布於中國浙、閩、粵、瓊等省沿海、沿江地帶,終年浮蕩江海,以舟為家,以漁為業,隨處棲泊,逐潮往來。疍民最早是古百越族的後裔,民間有山畲水疍之說。

廈門島西南隅的廈門港是疍民集居地之一,明末清初疍民大批從九龍江流域來到這裡捕魚或造船為生。廈門疍民集結於今思明區廈港街道,與其他地方來廈的漁民一起,通過長期的磨合交融,創造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廈門疍家出海捕魚都穿上自製的 “油衫褲”,用本色的龍頭細布,按各人的身材量體裁剪,在特製的紅柴汁中染浸,擦兩遍桐油,塗上一遍面光油。疍家姑娘頭飾,頭上用紅紗線盤成“煙筒箍”。創建了大釣艚漁船,成為閩南定型的捕魚船。疍民尊崇中華白海豚為“媽祖魚”和“鎮港魚”。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一項重要的民間競技遊戲習俗。起源於廈門,流傳於漳州的龍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門等地。

中秋博餅是通過擲六個骰子的方式,博得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共6個等次,獲取大小不等的月餅(狀元餅1個,對堂餅2個,三紅餅4個,四進餅8個,二舉餅16個,一秀餅32個)。

•送王船

送王船 送王船

送王船是閩台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動,起於濱海漁村的“海醮”習俗。保留著比較濃厚的原生態形式。

廈門送王船一般是三到四年舉行一次,通過擲筊確定在固定的農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依序有王船的製造、出倉、祭奠、巡境、焚燒等。王船或用杉木製成,或用紙制。

歌舞藝術

•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

宋江陣源於明代抗倭鬥爭中的軍旅步戰武術陣法和鄉團訓練,明末清初鄭成功的抗清鬥爭將此軍事訓練方法普及推廣,逐漸演化成一種民俗活動。

宋江陣的演武內容主要有:行陣、單練與對練、群體演練、收陣四部分。行陣,指群體演繹軍旅武術步戰陣法。單練與對練主要是表演兵器和拳術套路。群體演練主要操演八卦陣(循環對練)。收陣以環螺陣收尾。演武時以行陣、八卦陣和收場的環螺陣最為激烈。演練的兵器有雙短斧、九尺棍、月牙鏟、藤牌刀、鉤鐮棍、雙鐵鞭等。

•蜈蚣閣

蜈蚣閣 蜈蚣閣

蜈蚣閣是流傳於廈門的民間陣頭表演,屬於藝閣的一種,又叫“裝閣”、“龍閣”、“鳳閣”。蜈蚣閣以多節閣棚連成,每節閣棚飾以祥禽瑞獸、奇花異草圖形,上坐裝扮戲曲人物之兒童。因裝飾閣棚、妝扮人物,花費相當精力、財力,故叫“裝閣”。每一閣棚由兩個或四個甚至八個成年男子扛抬,幾十節閣棚相連,便宛如百足蜈蚣,故稱“蜈蚣閣”。用於迎神賽會的化裝遊行,廣泛流傳於廈門、泉州、漳州及台灣、金門地區。

•歌仔戲

歌仔戲 歌仔戲

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京劇、閩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是中國360多個戲曲劇種中唯一根源閩南形成於台灣由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培育的地方戲曲,傳及閩南地區和東南亞華人華裔聚居地。

歌仔戲初以鄉間小戲為主,後吸收南管戲、北管戲、京劇、福州戲的營養,發展為成熟的舞台劇。劇本內容以民間故事為主,經典劇本有《陳三五娘》、《山伯英台》、《烏白蛇》、《呂蒙正》等,多強調忠孝節義。歌仔戲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有一百多種傳統的曲調,雜碎調和七字調為歌仔戲兩個最主要的唱腔。腳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伴奏樂器有殼仔弦、大廣弦、月琴、笛子、鴨母噠、三弦、嗩吶、單皮鼓、鑼、鐃鈸等。

•高甲戲

高甲戲 高甲戲

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等,流行於閩南方言區、台灣及東南亞閩南華僑、華裔聚居地。

高甲戲起源於明末清初閩南民間陣頭“宋江陣”。劇目分為大氣戲、繡房戲和丑旦戲三大類,以武戲、丑旦戲和公案戲居多。

•答嘴鼓

答嘴鼓是閩南民間一種喜劇性的說唱藝術,近似中國北方的對口相聲。它的重要特點是,善於運用生動活潑、詼諧風趣的閩南方言詞語、俚俗語,充分發揮閩南方言豐富多彩的音韻結構所構成的富有變化的音律美和節奏美,嚴格組織對白的韻語押韻,採用組織“包袱”的手法等藝術手段,來表現生活,刻畫人物,從而取得較強的喜劇效果與藝術感染力。

•閩南童謠

閩南童謠是閩南民間創作的給兒童誦讀、說唱的兒童歌謠。運用生動形象的閩南方言詞語和豐富多彩的閩南方言語音所構成的韻律美與節奏美,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和理解能力,深受兒童喜愛,廣泛流傳於閩南城鄉。閩南童謠屬於閩南民間的口傳文學,具有集體性(即集體創作)與變異性(即在流傳過程中會發生增刪補充等變化)的特點。

•講古

講古 講古

思明區的講古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廈門方言講古是閩南方言的曲藝說書形式,是廈門百姓閒暇時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活動。 “講古”,原指講述古代的歷史故事,實已擴展為講述古今一切民間故事。傳統講古的表演形式是藝人坐或站在講古場裡放著驚堂木的桌邊,傳統的“講古”多以長篇歷史故事為主,像《封神榜》、《三國演義》、《說唐演義》、《水滸傳》以及《今古奇觀》 、《警世通言》 、《拍案驚奇》等,新編的故事如《鄭成功》以及《魯迅在廈門》、《安業民》等。

手工技藝

•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具有獨特的裝飾手法和藝術風格清末民初,廈門民間製鞋藝人從海外傳入的繡花拖鞋中受到啟發,開始嘗試在鞋面上用彩色玻璃珠子繡出各種花鳥圖案,受到顧客青睞,廈門珠繡便開始流行。

珠繡主要原材料為玻璃珠、電光膠片和絲絨。其工藝是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直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廈門珠繡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圖案大多取材於傳統民間吉祥題材,如龍飛鳳舞、雙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牡丹引鳳、荷花鴛鴦、孔雀開屏等。

宗教信仰

佛教於唐大中年間傳入境內,道教於明初傳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別於明崇禎年間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傳入。清代中葉,伊斯蘭教傳入。

截至2007年,全區有宗教場所45處,其中佛教32處、基督教7處、天主教2處、伊斯蘭教1處、道教3處;執業宗教人員共469人,民間信仰小宮廟100多處,分布於10個街道諸多社區。

•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信俗

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姓吳名夲,字華基,號雲沖,宋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於同安縣的白礁村,明永樂十七年(1419)封為“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的保生大帝頌典,包括閩南、台灣、東南亞、廣東等地1000多座分廟的進香隊伍齊聚青礁慈濟宮,保生大帝信俗以勸善戒惡、扶危濟弱、治病救人等道德觀為主旨。

風景名勝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廈門西海中,面積1.83平方公里。系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列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鼓浪嶼景點
環島海濱浴場毓園廈門自然文化科普館皓月園
觀海園度假村鋼琴博物館愛樂樂團萬國建築博覽
廈門博物館琴園鼓浪嶼環島路日光岩
鼓浪嶼音樂廳菽莊花園世界名人塑像館鄭成功紀念館
廈門海底世界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國際刻字藝術館風琴博物館
資料來源:

•環島路觀光大道

環島路觀光大道位於廈門島東南部,依海而築,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賽道,也是廈門市區精華旅遊帶之一。從輪渡碼頭起經演武大橋、胡里山炮台、曾厝垵、會展中心、五緣灣、機場。全長31公里,其中彩色路面示範段長4公里。

環島路連線了眾多景點,胡里山炮台、上李水庫、“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牌、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廟宇、古樹、奇石、雕塑和三個臨海廣場。

環島路景點
環島路書法廣場音樂廣場海濱公園胡里山炮台
雲頂岩太清宮環島路木棧道五緣灣
台灣民俗村---------
資料來源:

•萬石山

萬石山旅遊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是鼓浪嶼-萬石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萬石山遊覽區占地面積26平方公里,山地19平方公里,濱海平地7平方公里,因有許多奇石而得名,是1992年中國友好觀光年首批入選的84個景點之一。

萬石山遊覽區景點
天界寺萬石蓮寺萬石山松杉園
園林植物園獅山萬石湖萬石岩
象鼻峰和鎖雲石新碑林紫雲岩中岩玉笏
萬笏朝天太平石笑極樂天天界曉鍾
·虎溪岩白鹿洞東坪山文曾路
資料來源: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是閩南乃至中國聞名的寺院。南普陀寺起源於唐代,曾數次被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建,因其與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濟寺同為主祀觀音菩薩,又地處普陀山之南,故名。

該寺占地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平方米。寺中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依山造勢;兩廂鐘鼓樓、左側新建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寺中由會泉法師1925年創辦的閩南佛學院,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學府。

南普陀遊覽區景點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華僑博物館廈門大學五老峰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南普陀寺--
資料來源:
思明區鼓浪嶼 思明區鼓浪嶼

政治體制

現任區領導
職務姓名
區委會書記 游文昌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夏長文
區委副書記 陳高潤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陳添友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蘇德本
區委常委盧秀萍、胡延洵、姜旺貴、吳旗榮、黃峰、黃碧珊
資料來源: 數據根據2016年12月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信息顯示

友好城市

根據2016年12月信息顯示,思明區與1個國家建立了1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

友好城市結好時間簽字地點
薩拉索(美國佛羅里達州)2007年11月9日薩拉索市
資料來源:

著名人物

姓名備註
鄭經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延平郡王,台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
陳楚楠原名連才,祖籍福建廈門,清光緒十年(1884年)生於新加坡。2早期新加坡、馬來亞橡膠種植業的名人。
陳黯字希孺,號昌晦,又自號場老。被譽為福建八賢之一。
施琅原名郎,字尊侯,號琢公,晉江人。福建水師首任提督。
鄭成功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人。明清之際收復台灣的名將。
陳化成字業章,號蓮峰,同安縣人,鴉片戰爭爆發時任任福建水師提督,後改任江南提督,在鴉片戰爭時期保衛吳淞,與英軍力戰,英勇犧牲殉國。
林爾嘉字菽莊,又字叔臧,創立和捐助的學校有廈門師範學堂、漳州師範學校、鼓浪嶼華僑女校、廈門同文書院、福州泉山高等女子學校、廈門大同學校、香港大學等。
釋弘一俗名李文濤,又名李成蹊,李息霜(藝名),字叔同。中國戲劇家、藝術教育家、文學家、書畫家。
林語堂原名和樂,後改名玉堂,平和人,後居住鼓浪嶼,為論語派主要代表。
林巧稚女,1901年12月23日出生於鼓浪嶼。是中國婦產科學的開拓者之一,曾負責組織北京地區子宮頸癌的普查和防治。
盧嘉錫又名瑞師,祖籍台灣省台南市,1915年生於廈門市。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許斐平生於鼓浪嶼。1983年,獲魯賓斯坦國際鋼琴賽金牌獎。1989年,進入華盛頓甘迺迪中心演出。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