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帝鄉鑼鼓

《思帝鄉鑼鼓》又名“思鄉鑼鼓”,源於唐代宮廷教坊。清同治年間,由湖北麻城流傳到金寨,民國年間又由金寨傳播至英山、羅田、麻城等地。

歷史淵源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吳、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積澱著風格獨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吹打樂《思帝鄉鑼鼓》正是大別山民間音樂中的珍品。

主要內容

《思帝鄉鑼鼓》全套五十四路,四大調,分文武兩門。武門:鑼、鼓、鈸、麻鑼;文門:二胡、板胡、笛子、號、嗩吶。目前,已記譜名有三十二路,演奏二十八路,後四路僅有譜名而無樂譜。《思帝鄉鑼鼓》帶有明顯的宮廷音樂印痕,是古代宮廷音樂研究的重要文本。其表演形式多樣,集歌舞音樂、戲曲表演於一體,也是傳統藝術研究的重要依據。

藝術特點

《思帝鄉鑼鼓》在藝術上具有多樣性、綜合性、完整性等特徵。曲調優美,節奏明快,內容和形式與鄂、豫、皖三省界的人民生活習俗密不可分,深受鄂、豫、皖三省界人民民眾的喜愛。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批准文號:皖政[2008]93號
批准日期: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批准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項目名稱:謝郢鑼鼓項目編號:Ⅱ—17
項目序號:5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申報單位:淮南市鳳台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