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抗戰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21天。

簡介

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18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是朱德、衛立煌等。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的範例。

忻口,左倚雲中河,右托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了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華北。正是因為忻口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日寇為了實現迅速奪取華北的戰略企圖,在平型關戰役結束後就調集重兵五六萬人、坦克150輛、大炮25門,在日酋坂坦率領下向忻口進犯。

此時,中國軍隊雖經浴血奮戰,仍未能守住雁門關至平型關的內長城防線,被迫退至忻口東西一線陣地。為了守住忻口這一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負責組織忻口會戰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前敵總指揮衛立煌部署兵力:以劉茂恩指揮右翼兵團,以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以李默庵指揮左翼兵團,在忻口以北的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一線實施阻擊,並以空軍、炮兵協同作戰。

經過

10月13日,日軍分左、右兩翼同時猛攻忻口西北側南懷化高地。中國軍隊堅守陣地,頑強反擊,日軍受阻。14日,忻口守軍開始全線反擊,日軍損失慘重。15日,日軍以10餘輛坦克開路再攻忻口,戰鬥更激烈了。16日夜,第九軍軍長郝夢齡親臨距敵人只有200米的大白水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9歲。到10月22日,進入南懷化的敵人已經三易聯隊,於24日再次發起猛攻。敵人久攻不下,採用毒瓦斯、燒夷彈助攻,守軍陣地一片火海,我守軍官兵冒著烈火和毒氣拚死戰鬥,雙方損失嚴重,每日傷亡均以千計,如此對陣相抗達半月之久。10月底,忻口戰場局勢惡化。第14集團軍趕來晉北,但因連續衝殺,戰鬥力漸不能支。此時晉東告急,太原告警,第二戰區遂作出新的部署。衛立煌下令部隊停止反擊,於11月2日夜奉令撤離忻口陣地,向太原撤退。11月8日夜,太原城北被日軍突入,經過激烈巷戰,傅作義率守軍2000多人向西山突圍,太原失守。

相關

忻口戰役雖然中國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犧牲,但是中國守軍英勇抵抗,從而消耗了大量敵軍力量,爭取了時間。這一戰役破壞了日軍的河北平原會戰計畫,使平漢線中國軍隊得以南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