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心衰檢測儀

心梗心衰檢測儀

對心肌壞死標記物的測定應進行綜合評價 ,如肌紅蛋白在AMI後出現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異性不很強;TnT和出現稍延遲,而特異性很高。

心梗的實驗室檢查

1.起病24~48小時後白細胞可增至(10~20)×10,0000,0000/L,中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紅細胞沉降率增快;C反應蛋白(CRP)增高均可持續1~3周。起病數小時至2日內血中游離脂肪酸增高。

2.血心肌壞死標記物增高 ①肌紅蛋白起病後2小時內升高,12小時內達高峰;24~48小時內恢復正常。②肌鈣蛋白 T(cTnT)起病3~4小時後升高,cTnT於24~48小時達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這些心肌結構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診斷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標。③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升高。在起病後 4小時內增高,16~24小時達高峰,3~4天恢復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較準確地反映梗死的範圍 ,其高峰出現時間是否提前有助於判斷溶栓治療是否成功。

對心肌壞死標記物的測定應進行綜合評價 ,如肌紅蛋白在AMI後出現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異性不很強;TnT和出現稍延遲,而特異性很高,在症狀出現後6小時內測定為陰性則6小時後應再複查,其缺點是持續時間可長達10~14天,對在此期間出現胸痛,判斷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 CK-MB雖不如TnT敏感,但對早期(<4小時)AMI的診斷有較重要價值。中儀康輝(北京)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 cobas h 232 Cardiac System心臟標誌物檢測儀是有效的POCT心肌標記物檢測設備。

以往沿用多年的 AMI心肌酶測定,包括①肌酶激酶(CK)、②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以及③乳酸脫氫酶(LDH),其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遠不如上述心肌壞死標記物,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三者在 AMI發病後6~10小時開始升高;按序分別於12小時、24小時及2~3天內達高峰;又分別於3~4天、3~6天及1~2周內回降至正常。

心衰的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有助於對心衰的誘因、診斷與鑑別診斷提供依據,指導治療:

①末梢血液檢查:貧血為心衰加重因素,WBC增加及核左移提示感染,為心衰常見誘因;

②尿常規及腎功能:有助於與腎臟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難和腎病性水腫的鑑別;

③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的檢測:低鉀、低鈉血症及代謝性酸中毒等是難治性心衰的誘因;

④肝功能:有助於與門脈性肝硬化所致的非心源性水腫的鑑別;

⑤甲狀腺功能: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減退是心衰的病因和誘發加重因素;

⑥腦鈉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漿腦鈉素與左室功能不全的程度呈正相關,可作為心衰嚴重程度的判定指標。BNP>100pg/ml即可診斷心功能不全或症狀性心衰,也是鑑別心源性呼吸困難與肺源性呼吸困難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的指標。但不能區別收縮與舒張功能不全,其臨床套用需深入研究。

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繼心鈉肽(ANP)後鈉尿肽系統的又一成員,由於它首先是由日本學者Sudoh等於1988年從豬腦分離出來,所以當時稱為腦鈉素。後來在心臟中也分離出且心臟分泌的BNP多於腦,現在已不用原始名稱腦鈉肽,普遍稱為B型鈉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心臟釋放的BNP主要來自心室,但心室儲存BNP較心房少。它與ANP均屬於心臟鈉尿肽類,由於它們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心臟也是一種內分泌器官。

研究發現,B型鈉尿肽(以下簡稱BNP)對心衰的早期診斷、早期干預以及預後有很大幫助。在2001年修訂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心衰診療指南中,已經把鈉尿肽作為心衰診斷的工具。2005年歐洲和美國的指南,均進一步肯定了鈉尿肽在心衰診斷中的作用。

當心功能不全時,由於心臟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增加,心肌受到牽張或室壁壓力增大,促使血中BNP的濃度增高,成為診斷心衰的客觀指標。可以獨立預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狀況。中儀康輝(北京)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cobas h 232 Cardiac System心臟標誌物檢測儀的NT-proBNP檢測,實驗證明是可靠的、有效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